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共政策终结是政策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 ,其涵义有两层 :一是指政策的功能、计划、政策本身和组织机构的结束 ;二是指政策的法律化。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现状中的主要问题是认识不够 ,力度不够 ,程序不合法。政策终结的障碍因素主要有四点 :利益因素 ,组织因素 ,程序因素 ,成本因素。因此 ,针对障碍因素采取合适的对策来推动政策终结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终结是政策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对政策终结的涵义进行界定。分析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造成政策终结的障碍因素可以归纳为四点 ;利益因素 ;程序因素 ;成本因素。针对这些障碍因素寻找出一些对策来推动政策终结。  相似文献   

3.
政策终结是政策过程的一个环节 ,是政策更新、政策发展、政策进步的新起点。政策终结的倡导者有三类 :政策的反对者、政策受益者和改革者 ;政策终结的障碍主要来自心理的抵触、组织的惯性、认知的局限、法律程序的延迟等。政策终结的方式有废止、替代、合并、分解、缩减 ,对政策终结障碍的克服 ,关键是依靠组织有意识的努力、平衡人们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4.
政策终结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束过程,而是一种主动、有意识的活动过程。由于政策终结涉及诸如人员、组织和制度甚或是观念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在政策终结过程中,即使政策终结具备了所需的内在属性或特征,也拥有政策终结的外在环境,但如果在终结启动过程中出现阻力或障碍,仍然可能无法顺利启动政策终结活动的程序。因此,有必要对启动政策终结可能面临的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合适的方法或途径,开启政策终结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阶段,它是无效、过时的旧政策的终止和新政策产生的开始。自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学术界对政策终结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终结的内涵、类型、影响因素及促成策略等方面。但作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还缺少最关键的各变量间关系的解释,政策终结理论研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政策终结过程中,通常会遭遇来自各个方面不同程度或层次的抵制与阻碍,可能在不同的政策领域,政策行动者的意识形态、政策运行轨迹等因素有所不同。因此,在政策终结启动过程中,政策行动者需要采取迅速的回应策略,以推动政策终结的顺利开启。由此,可以藉由组织结构、法律修订、政府预算、人事安排以及媒体报道等策略,来启动政策终结的程序。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行政执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执法权来源不明 ,执法机关混乱 ;行政执法不依程序进行 ;执法干扰严重 ;执法趋利明显 ;执法权力与责任脱节 ;执法人员素质堪忧。原因 :执法环境较差 ;政策不够合理 ;立法存在缺陷 ;监督不力 ;利益格局不稳定。解决途径 :立法是根本 ;强化监督制度 ;改革执法体系 ;严格执法责任和评议考核制 ;大力推进改革 ,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以及各层级之间的利益格局 ;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从公共政策视角探讨政治信任,对于提升政治信任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共政策视角下,政治信任主要包括政策问题建构信任、政策规划信任、政策执行信任、政策评估信任以及政策终结信任五个方面.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公共政策动态运行的各个环节中.提升政治信任的途径主要有:建立和完善政策利益诉求表达回应机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政策决策机制,厘清府际关系和完善执行监督机制,培育和发展第三方评估等.  相似文献   

9.
建构一个我国政策创新扩散基本分析框架,势在必行。该框架由层层深入的三部分构成:我国政策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我国政策创新扩散的机制和我国政策创新扩散的源动力。影响因素包括动机因素、资源/障碍因素、其他政策、外部因素和政策创新属性五类具体因素;机制包括强制、诱致、学习、竞争、模仿和社会化六种具体机制;源动力在于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追求采纳新政策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其中,政策创新扩散机制是影响因素和政策采纳的中介步骤,并且,其也通过影响采纳决策的相关参数进而影响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期望效用,由此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分析框架。该框架有利于弥补我国政策创新扩散研究的理论缺漏,也可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购房落户政策虽在公平性和合法性方面都有着严重的瑕疵,但在一些地方的回归却有其现实语境,除了经济形势影响之外,团体利益对该政策的成败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先富者、房地产商和相关行业经营者、当地市民、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是购房落户政策关涉的主要团体,除了中央政府外,其他团体都构成了该项政策中的利益团体。通过利益团体分析可以厘清既得利益者,有利于中央政府更换思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约束房地产行业,及时集结各种力量推动购房落户政策的终结。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核心在于区别对待,在刑事诉讼中体现为刑事程序选择权,即刑事诉讼中刑事诉讼当事人有对重大的程序与程序性事项进行选择适用的权利。刑事程序选择权依行使的主体,可分为国家当事人选择权和诉讼当事人选择权;依内容可分为时程序性事项的选择适用权和对具体程序的选择启动权。检察机关运用刑事程序选择权,应当注重"以简应宽"的原则,推动宽严相济政策目标的实现;诉讼当事人运用刑事程序选择权可以最大程度地限制公权力在宽严适用方面的恣意。  相似文献   

12.
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以人为本是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因为人的问题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是有效实现公共政策的价值整合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公共政策合法性的需要。制定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需要转变政府执政理念,扩大公共政策形成中的公民参与、提高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合法化具有合法地位和合法性的双重目的,这就要求合法化程序和政策方案必须分别遵循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法律性的价值标准。其中,合规律性既要求合法化的程序设计符合合法化的内在规律,又要求政策方案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合目的性既要求合法化程序保障民意表达,又要求政策方案体现民意、维护民利;合法律性既要求将合法化程序法律化,为相关的合法化提供制度保障,又要求政策方案遵循有关的法律原则,符合法律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4.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是一项精细化的系统工程,任何一项具体制度的改革完善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补充侦查的目的在于弥补前期侦查疏漏,完善案件事实和证据。法庭审判阶段补充侦查是程序倒流的典型样态,导致侦查行为与审判程序交错,渲染了侦查中心主义色彩,与程序安定、程序构造、公正审判等诉讼原理冲突,缺乏理论证成。实践中,这一制度呈现功能异化倾向,成为延长诉讼期限、规避控诉风险和终结诉讼程序的变通之策,背离立法初衷。从长远来看,宜于废止法庭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同时建立健全检察引导侦查、公诉审查、撤回起诉、司法业务考评等配套制度,以契合审判中心之要求和庭审实质化之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功利主义作为公共政策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对公共行政最有影响力的公共哲学。因其过于强调经济理性和后果主义导向,很容易使公共政策走向极端。功利主义的一元价值难以满足公共政策正义、平等、公正等多元价值的标准。功利主义公共政策往往在现实生活中背离了政府作为公共正义代表的考量。  相似文献   

16.
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途径,以政策参与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行为。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实质上是利益关系,根据这种利益关系可以对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做出界分。公民政策参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现实的反映,只有将公共政策体制和制度作为重要变量纳入分析视野,才能推动公民政策参与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行政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但在其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发生权力的异化,表现为行政行为侵犯个人权益,甚至侵犯公共利益。在我国,当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时候,公民可以通过行政诉讼获得救济,但当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共利益时,谁来追究责任呢?对于这些行政行为的监督形式虽然很多,但真正起作用的却很少。只有诉讼才是最后一道维护法律及公正的防线,而对这类侵犯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可以启动司法程序加以规制。因此,必须在我国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以遏制行政机关侵犯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公共政策执行者的责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以国家权力作后盾 ,具有极强的公共权威和普遍的社会影响力 ,加之政策执行阶段的主体基本只由政府官员担当 ,这部分人同时又拥有相当多的政策制定权 ,由此决定了政府官员在公共政策全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决定了他们的素质、能力和操守如何与政策的效果利害相关。为此 ,必须重视建立公共政策执行者责任制 ,使政策理解出偏、贯彻不力、执行失误 ,甚至违背政策、对抗政策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身上。  相似文献   

19.
构建公安政策学学科,是公安学学科丰富和发展的需要,是公安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公安政策实践科学化的需要。公安政策学是以公安政策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公安政策是指特定的政策主体制定的用于指导和规范公安工作的行动准则和行动方案的总和。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既有一般公共政策的共同属性,也有自己的特殊属性,如鲜明的政治性、突出的时效性、攸关的利益性和武力的强制性。公安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尚未建立,所以有关公安政策的理论成果十分鲜见,对公安政策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也十分有限,从而造成公安政策在实践上疲于应付的局面。构建公安政策学学科体系,可以从基础理论、过程理论和实证研究三大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基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及背景支持 ,对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进而实现其良好的施行效果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和极其重要的功能 ,可谓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的基石。然而 ,履行公民参与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与争议。对此 ,必须深入反思并研究对策 ,以进一步推动公民参与的发展 ,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