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一、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必要性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于1979年制定,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进行了修正。实践证明,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总体上是科学的、合理的。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2.
王波 《法制与社会》2013,(3):126-127
目的刑事诉讼法以调整刑事诉讼活动为目的,调整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因此,刑事诉讼法的正确实施是保障达成这一目的的关键。方法通过对刑事诉讼法在诉讼活动中的作用解读,结合当前刑事诉讼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探索在刑事案例中如何正确实施刑事诉讼法。结果明确刑事诉讼法正确实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部门法哲学"研讨热潮需要回应,刑事诉讼法哲学研究中逐渐暴露的难题需要应对。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刑事诉讼法哲学是刑事诉讼法学与法哲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具有刑事诉讼法学与法哲学双重属性。针对刑事诉讼现代化,我国应自觉运用反思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狭义上的刑事诉讼法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当汲取我国以往修法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应体现刑事诉讼不同层次的目的、体现诉讼效益原则,刑事诉讼具体规则修订不能脱离我国刑事诉讼体系,既要重视制度设计也要重视制度执行规则设计,刑诉法修订应与刑法规定相协调并注意其现实可行性,寻求平衡点,以推进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律方法的研究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全面发展和刑事司法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刑事诉讼法律方法研究可以实现学术与实务的契合,对于司法者来说,刑事诉讼法律方法是刑事司法进步的“利器”.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方法的研究较为薄弱,在修法后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应当加强对法律逻辑、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刑事诉讼法漏洞填补和刑事诉讼法律论证几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比较刑事诉讼法的研究进路:从划分模式到探求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波 《法学杂志》2012,33(2):163-167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的主流进路是划分刑事诉讼程序模式。达马斯卡的审问/对抗模式和阶层/同位模式是这种进路的代表。唯模式论者往往关注刑事诉讼程序的差异而忽视它们的相似之处。本文参考英格拉姆对于不同法域刑事诉讼程序共性的探讨,提出比较刑事诉讼法还应采用探求共性的进路,寻求相互理解的比较。内容提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的主流进路是划分刑事诉讼程序模式。达马斯卡的审问/对抗模式和阶层/同位模式是这种进路的代表。唯模式论者往往关注刑事诉讼程序的差异而忽视它们的相似之处。本文参考英格拉姆对于不同法域刑事诉讼程序共性的探讨,提出比较刑事诉讼法还应采用探求共性的进路,寻求相互理解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现代法视野中的刑事诉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现代法理念为基础 ,解析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特点 ,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刑事诉讼法现代化”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未竟的历史使命 ,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程序的法律,它具有惩罚与保护的双重功能,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被告人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从刑事诉讼法历次修正案内容可以看出,刑事诉讼基本原则表现出明显的稳中求变的特点。其先后经历了重视权力行使到规范权力运行、从对人权的间接保障到直接赋予的发展过程。但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集中规定模式带有明显的宣示意味,未来立法有必要对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作独立散在规定、务实效用及人权保障为核心的方向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浅议刑事庭审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栋 《法制与社会》2012,(15):130-131
刑事庭审是刑事诉讼的中心环节。随着2012年新的刑事诉讼法出台,我国刑事庭审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改革,本文将围绕新的刑事诉讼法来探讨如何做好刑事庭审工作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同步与差距:从国际标准的角度看我国刑事诉讼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3月17日,我国重新颁布《刑事诉讼法》,使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探讨刑事诉讼发展的世界性趋势,无疑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修改《刑事诉讼法》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在国际刑事司法标准下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进行客观定位,以及在今后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明确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监督的规定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权中起到重大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各地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此种变化,以维持刑事诉讼活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之刑事诉讼法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瑞华 《中外法学》1997,(6):129-136
<正> 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以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法律学科。在二十世纪初期以前的数千年历史中,中国法律不仅民刑混杂,而且实体与程序也没有得到区分,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刑事诉讼法学无由产生。现代刑事诉讼法学是在本世纪初期,随着清末“改制”运动的开展和刑事诉讼法律的颁布,通过吸收和借鉴日本、德国等国刑事诉讼法学  相似文献   

14.
颜飞 《政法学刊》2009,26(2):70-73
1997年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并未实现立法者的初衷,改革的成效有限。导致这一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我国刑事诉讼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以致于偏离了诉讼的本来面目,成为行政性的治罪程序。中国古代社会司法与行政不分的传统与建国后的刑事诉讼行政化问题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其原因虽各有不同,但共通之处在于始终将刑事诉讼视为一种工具,而忽视了其固有的司法程序的特性。在刑事诉讼法再次面临修改之际,应当充分重视刑事诉讼行政化这一问题,恢复刑事诉讼作为司法程序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周丰华 《法制与社会》2012,(25):286+288
证人出庭作证是刑事诉讼彰显公正的需求,证人出庭率低是我国刑事诉讼的现状,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和完善,有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的可诉性是指刑事诉讼法所应具有的刑事诉讼主体有权将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发生的争议诉诸法院予以裁判的一种属性。可诉性是西方各国刑事诉讼法的共同特征。刑事诉讼法的可诉性是法治国家理念的基本要求 ,对于监督国家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实现程序正义和提升程序法的独立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事诉讼法可诉性缺陷现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强化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可诉性需要从程序上进行系统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刘宏成 《法制与社会》2012,(11):149-152
作为规范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法——《刑事诉讼法》自制定以来,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现行《刑事诉讼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刑事诉讼现实的需要,特别是有些诉讼程序已经不符合正当程序理念的要求,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本文从正当程序的基本理论、正当程序在我国实行的条件及正当程序理念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如何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贯彻实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法学》2015,(4):3-11
为了推动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现代性转型,确保《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良性互动,回应社会各界已经达成的程序正义共识,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正司法战略部署,中国需要进一步修改《刑事诉讼法》。具体改革应该着眼于以下方面:打造充分体现宪法精神与人权保障优先的刑事诉讼制度,真正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推行普遍有效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以及契合中国国情的陪审制度,并着力解决非法证据排除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刑事诉讼法》中的一些规定与《刑法》的规定存在相巨矛盾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刑事诉讼法是关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原则和程序的法律。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实体和程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刑法决定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又反作用于刑法;只有刑法而没有刑事诉讼法,那么刑法的任务就难以实现,刑法的目的就难以达到;相反只有刑事诉讼法而没有刑法,那么刑事诉讼活动就无追究的依据和标准。因此,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往往同时制定,同时公布,同时施行,同时修订,同时废止。在我国…  相似文献   

20.
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将辩护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至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并赋予其相应的调查取证权;允许律师介入侦查阶段提供法律帮助,是刑事诉讼日趋进步的反映,但由于法条在有关调查取证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