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迁徙自由是公民基本的宪法性权利 ,这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国家的共识。遗憾的是 ,我国现行宪法没有关于迁徙自由的规定。宪法应当保障和促进公民应有权利和自由。迁徙自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 ,并且具有相当的现实性。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首先应当做的是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确立公民的迁徙自由 ,当然迁徙自由也有其应有的范围及限度。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社会和各国宪法中,迁徙自由一直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得到保护。1982年宪法没有恢复1975年宪法删除的公民迁徙自由条款,我国公民迁徙自由经历了肯定——否定——松动的过程,迁徙自由条款的发展变化是和社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新形势下,保障公民迁徙自由、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成为越来越紧迫的要求。恢复迁徙自由在宪法中的地位,废除户籍登记条例,制定新的户籍法,为保障公民迁徙自由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3.
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公民迁徙自由、逐步推进公民享有平等待遇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红河、奔腾红河,实现全面建设红河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落实公民基本权利。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改革,消除对人口流动、迁徙的各种不合理限制,促进农村人口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滇南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集镇流动、转移,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实现“做大蒙自、做强两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在我国实现迁徙自由是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和加强城市化进程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因此,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应以迁徙自由为价值导向,取消二元户口管理结构,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5.
迁徙自由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而迁徙自由在我国法律制度中的地位则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基于迁徙自由的户籍制度改革,必须重视对城乡统筹的指导,必须重视迁徙自由时机成熟的确立,必须强调自由与权利的相对性、身份与权利平等、权利与义务对等、所有权益获得是渐进分步式的。  相似文献   

6.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迁徙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它对提高民族素质亦有重大意义。因此,我国现行宪法应规定公民享有迁徙自由,同时,笔者认为,迁徙自由的立法应分三步走。  相似文献   

7.
迁徙自由入宪与户籍制度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为国际社会普遍确认。它在我国曾经明文载入宪法,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所限,以后未加以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第四次修宪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为迁徙自由入宪提供了前提。在此背景下,应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充分实现身份平等和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8.
论迁徙自由及其在中国的适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迁徙自由是《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 ,我国于 1998年签署了该公约 ,并从宪法立法角度确认迁徙自由很有必要。我国其他法律在对迁徙自由进行具体规定时 ,应当把维护公民迁徙自由与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道德、他人权利与自由结合起来 ,使迁徙自由得以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9.
论户籍制度改革与迁徙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它限制了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人的自由流动,限制了人的创造性,阻碍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延缓了城市化的进程,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改革;而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公民的迁徙自由,没有迁徙自由,就没有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0.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地认可.在当今城镇化迅速发展过程中,二元对立的户籍制度把城乡人口分成利益上不平等的社会阶层,客观上造成了城乡居民身份上的等级差别.随着法治国家的不断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已势不可挡,借鉴国外保障迁徙自由权和改革户籍制度的经验,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实路径,需要宪法和法律层面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废除二元制户籍制度格局,对农民工子女实行同样的教育政策.这不仅是迁徙自由的应有之义,也是宪政平等理念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户籍制度初衷良好,但在演进过程中其功能却被人为的异化了,它侵害农民的宪法权益,违背平等、自由、公正的宪法理念,是“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障碍。应当站在宪政的高度对其进行改革:逐步剥离户籍的身份含义、福利含义,还原户籍“人口统计、社会治安、制定国策依据”的原初功能,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全国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必须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来保证各种人为障碍的消除,并适当丰富和规范社会利益分配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户籍管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加强,形成干相对封闭状态和计划经济时代的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公安机关应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改革,这对于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迁徙自由的保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明文入宪也是必然趋势,又因为社会秩序、社会利益以及公民其他权利的保障也是法治的内涵,故对迁徙自由加以合理限制本即迁徙自由的应然之意。基于对迁徙的“自由层面”与“限制层面”这两者之间紧张关系的考量,将按照阿列克西的基本权限制理论对迁徙自由从“保障——限制——违宪阻却事由”三个层次加以分析,并将在对德国和美国的迁徙自由限制的宪政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否属于对迁徙自由限制,最终对户籍制度这一迁徙自限制政策如何改良等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户籍法律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主线应该是尽快修改完善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规定,从而剥离掉附着在户口本背后的那些政治、经济、文化利益,实现城乡居民的事实平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些地方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试验。但是由于制度上的障碍、利益集团的博弈,资源上的匮乏、政策上的阻碍等,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着难点。我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的真正平等,注意改革的力度和顺序,对人事、教育、医疗等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剥离现行户籍制度的社会福利和其它社会功能,促进户籍管理的法制化,建立城乡统筹、行政控制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体现平等和实现迁徙自由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户籍制度已日显其弊病,它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平等、自由、公正的宪法理念,应当站在宪政的高度对其进行改革:还原户籍的原初功能,消除制度性歧视,完善宪法对平等权利体系的规定,承认平等权作为公民的一种权利对立法者有拘束力,建立宪政审查机制,从而体现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和平等的终极关怀,使立法更趋公平,使社会更加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