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外社区矫正之区别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强 《中国司法》2004,(4):58-61
我国京、津、沪、江、浙、鲁六省(市)开展的社区矫正试点,是基于世界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借鉴国外社区矫正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而进行的刑罚制度改革的尝试。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发展,需要基于科学的论证,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走弯路。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的试点,比较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社区矫正上的不同,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和学者的进一步思考,推动我国社区矫正的进程。 一、社区矫正的定位 明确社区矫正的属性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至关重要。社区矫正是对刑事犯罪分子在社区执行法院判决的刑事执法,这一观点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得到认可。我国两院两部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社区矫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是我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犯罪,是一个与和谐社会最不和谐的音符;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伴随着社会建设的全过程。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犯罪分子的处罚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并与社会的文明进步互相呼应,互相映衬。刑罚制度的先进、文明,直接作用于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罚执行方式和教育、改造罪犯的形式,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推行几十年了。2003年我国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开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5年初司法部下发了《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我省是第二批试点省市之一,我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经启动。为了配合全国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开展,做好我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广东省司法厅和广东省法学会于2006年4月27-28日共同举办“社区矫正工作理论研讨会”,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开展建言献策。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珏 《中国司法》2004,(10):52-54
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拉开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序幕。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试点地区的司法行政机关与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确保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初步建立了  相似文献   

4.
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按照年初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要求和“两院两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全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截至目前,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在6个试点省(市)的35个区(市)、310个街道(乡镇)展开,其中北京市已经在辖区内全面铺开。6个试点省(市)共接收、管理社区服刑人员4917人,其中,管制48人,缓刑2786人,假释649人,监外执行181人,剥夺政治权利1253人。试点工作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第一,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密切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社区矫正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简单地说,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就是在社区中对犯罪人进行的矫正和控制活动。其中,矫正主要体现为帮助性活动,控制主要体现为监督性活动。自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市)正式开始。下面结合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谈谈对社区矫正几个问题的思考。一、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当代中国,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一…  相似文献   

6.
李钰 《中国司法》2012,(12):80-82
社区矫正这一刑罚执行方式已在世界各国广泛适用。为了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刑罚制度,在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国开展试点。从2003年在6个省市试点开始,2005年试点的省份扩大到18个省市,加上另外9个省(区、市)主动开始试点,等到2009年全面试行的时候,全国有27个省(区、市)已经开展工作。7年间跨越了三大步,实现了较快发展。在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促进有关社区矫正方面的立法工作也在有序进行。2011年5月,《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正式写入刑法,使得"社区矫正"一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刑法条文中。为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标志着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11,(9):5-5
为进一步依法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必须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必须设定全国统一严格的法律规则,否则各地在矫正过程中的随意性、差异性过大,执行中的效果与价值也不能得以体现。自2003年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至今,八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开展社区矫正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法律制约与法律突破之间的冲突是社区矫正试点中的基本矛盾,创新和总结是试点工作的重心。现阶段试点中存在全局范围过窄、局部规模扩张、突破创新不足、工作缺乏独立性等偏失。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目的是获取试点经验.而非急于收获矫正效果。试点工作应坚持法律制约与法律突破相统一、社区矫正与社区安全并重、符合国情、创新与总结相结合等原则。扩大全局试点范围、控制局部试点规模、深化突破、创新与总结是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中心任务,试点阶段不宜过早启动社区矫正立法。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社区矫正工作机制与规范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和规范运行是保证此项工作健康开展的基础条件.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5年扩大试点范围到2009年10月中央决定在全国全面试行,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河北省自2005年作为国家确定的第二批试点省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进行了一些体制机制创新,制发了一批规范性文件,保证了试点工作的基本健康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情况看,已有工作典型(如:"泊头经验")的示范性效应不明显,各试点地区基本仍处于各自为战状态,尚未形成仝省统一的规范化运行模式.这不仅阻碍了此项工作在河北省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很难形成具有特色的矫正模式,最近召开的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的日标要求.力求以全国会议精神为指导,基于河北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际,重点分析河北省社区矫正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河北省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运行和社区矫正工作的全面试行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完善社区矫正专业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两高两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司法部的《办法》到各地的文件和实践,都明确了以司法所作为社区矫正的具体工作机构。很多试点地区的文件也把司法所人员定位为社区矫正专业队伍,但无论从社区矫正的哪一个职能而言,司法所人员都达不到“专业”的要求。与此同时,社区矫正工作的特殊性质以及基层司法所的有限资源,共同决定了司法所无法独自承担社区矫正工作的所有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界定了公民治理的核心概念,以治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公民自治理论等为基础,用六个分析指标分析了当前中国社区治理的情况,提出了公民治理的分析框架,得出了只要能够克服一些局限性,中国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向就是公民治理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13.
As stat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struggle to meet the demands of increasing workloads with decreasing revenues, a strategy is emerging that brings new energy and resources to the juvenile justice system. This strategy, Community Justice, empowers the community to prevent and resolve problems once thought to be the exclusive responsibility of the justice system. Juvenile courts operating within this new approach are discovering that community residents are willing to become actively involved when allowed to participate in defining the goals, objectives, and their roles in furthering community safet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is new approach, provides examples of promising practices, and articulates the crucial role of the court in promoting community justice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社区与社区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纾 《犯罪研究》2007,(2):33-38
从市民社会的角度分析刑事司法制度、社区矫正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可认识到二元结构的社会是社区矫正制度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我国尚处于从一元社会结构向二元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因而目前的社区矫正具有现阶段的一些过渡性特点,需要从理论研究、法规建设、机构建设以及探索社会资源参与社区矫正的方式等方面对这项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casts a critical eye over some of the (often ignored) assumptions which underlie recent appeals to community in 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article considers the philosophical origins, ambiguities and tensions within such appeals. In so doing, it draws explicitly upon the growth of community safety and to a lesser extent restorative justice in Britain and considers some of the implications to which this shift may give rise. In particular, it focuses upon the manner in which appeals to community converge and collide with changing social relations which may undermine their progressive potential. Specific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implications of: increasing social and spatial dislocation; the commodification of security; and policy debates about a growing underclass. It is argued that there is much confusion as to how, and to what extent, communities can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order. Within the dynamics of community safety and crime control practices there are dangers that security differentials may becom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wealth and status with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exclusion. This questions the extent to which crime is an appropriate vehicle around which to (re)construct open and tolerant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6.
《Justice Quarterly》2012,29(3):469-495
Community notification laws have been pass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legislature of every state. At the very least, these laws require local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to publicize the personal and residential information of known sex offenders. Although researchers and other social commentators have begun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community notification on targeted sex offenders and on criminal justice practices and practitioners,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the policy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ties have received only scant attention. Using sex offender registry and US Census data for two states (Nebraska and Oklahoma),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sidential patterns of sex offenders. Findings from mapping and regression analyses suggest a greater concentration of sex offenders in 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 than in more affluent communities. To the extent that community notification allows residents of more affluent communities to mobilize resources in order to remove identified sex offenders, it may increase the geographical clustering of these offenders in areas already facing a greater risk and having fewer resources to manage the problem. Implications of findings in terms of “concentrated disadvantag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Justice Quarterly》2012,29(5):684-711
In 2001, the Clark County Juvenile Court in Washington State implemented the use of “restorative community service” (RCS) as part of its larger adoption of a restorative justice framework.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urt’s implementation and use of RCS, including: (1) the type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s made by the court in its development of RCS, (2) the types and qualities of social interactions observed by the researcher through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t several RCS sites, (3)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proponents of restorative justice in the use of community service in youth settings, and (4)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sociological and criminological research on community service.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国外社区矫正立法的情况在开展社区矫正的国家,一般而言,在刑法和刑事诉讼中均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执行的刑罚种类、刑罚适用和执行制度,以及各种社区矫正措施适用的程序、步骤及刑事执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一切社区矫正执法活动的最原始、最权威的依据,也是国际两"人权公约"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及各种刑罚适用及执行规则的一贯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论社区矫正立法与刑法修正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引言 2007年5月28日,司法部于北京和平饭店召开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专家小组会议。在这次高层会议上,笔者在正式发言之后的补充发言中,提出了社区矫正立法分“三步走”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