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对跨国公司在我国的转让定价避税的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让定价避税是跨国公司在我国避税的主要形式。我国要有效控制转让定价避税应采取如下措施:尽快建立和完善反转让定价税制;全面建立预约定价协议制度;制订和完善我国反避税法规;强化跨国公司遵守转让定价法规的责任;加强反避税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 WTO后 ,外商投资企业的国际避税现象会更加突出。跨国纳税人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之间税法上的不一致实行跨国避税 ,利用法规和管理上的漏洞以实现避重就轻的纳税方式。针对国际投资企业的国际避税 ,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完善有关税收的立法 ,增强反避税措施 ;立足国情 ,合理调整涉外税收政策 ,公开税负 ,平等竞争 ;加强税收征管 ,扩大政府间的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3.
聚焦     
《政协天地》2012,(5):50-50
中国反避税空间大难题多 反避税是指国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国际避税加以防范和制止。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称,2011年全年通过反避税手段增加税收贡献239亿元。  相似文献   

4.
论"自愿陈述"与我国口供原则的正当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愿陈述"的外在形式与实质内容都很难保障疑犯陈述的自愿性和真实性我国审案不以是否有口供或疑犯是否"自愿陈述"为标准,而以证据体系是否确实充分为标准.在对待口供证据上,这种"不轻信口供"原则是优于"自愿陈述"原则的.  相似文献   

5.
商业贿赂犯罪是指市场主体在商业交易过程中侵害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行贿受贿行为。它与我国刑法第163条、第164条有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贿赂犯罪以及刑法第385条至第393条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贿赂犯罪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有鉴于商业贿赂犯罪的独立品格,我国刑法应对其单独立法,内容上包括上述两类贿赂犯罪的主体在商业交易中的贿赂行为,体系上隶属于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由此实现了我国贿赂犯罪的体系从以主体为标准的二分法向以客体为标准的三分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许多外商投资企业长期亏损,但仍能够处于非破产境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利用转移定价方式转移利润进而避税,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税收征管。本文从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避税的一般表现形式入手,指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避税的特点,分析了现行税收法规对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问题规制的内容及存在的缺陷,提出笔者对于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以及其他可采取的一些反避税措施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实行行为着手的认定存在着主观说、客观说与折衷说的对立。这种对立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形式的客观说与实质的客观说的分歧。我国通说并非折衷说而是形式的客观说。形式的客观说并不存在实质的客观说论者所批评的过早或过迟认定实行着手的缺陷,是一种值得继续坚持的合理学说。  相似文献   

8.
正实践中有人认为,"阴阳合同"是一种合理避税的手段。这一认识是完全错误的。"阴阳合同"的行为是隐瞒"阴合同"的事实而按照表面的"阳合同"去交税,是典型的逃税手段,非合理的避税措施,应当承担违法乃至犯罪的法律责任。最近,娱乐圈的"阴阳合同"一时间成为大江南北的关注热点。截至6月底,税务机关对举报事项尚未公布最  相似文献   

9.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5):107-117
"公开盗窃说"的观点虽然得到部分学者的支持,但是该观点主张的区分标准在逻辑上无法自洽,原有的通说观点面对公开盗窃说的批判也略显无力,两种观点均缺乏对被害人视角的观察。刑法长期以来根据"犯罪人—国家"的框架对犯罪进行分析,忽略了被害人应有的地位。对于有被害人的犯罪,从被害人视角出发厘清犯罪的界限是一条有效的路径。抢夺罪在立法上和观念上都重于盗窃罪,面对被害人公开夺取财物的行为给被害人带来的影响和威胁也重于未面对被害人而秘密侵害财产的行为,因此应当从被害人的视角出发,将公开面对被害人夺取财物的行为认定为抢夺罪,未面对被害人的窃取行为认定为盗窃罪。  相似文献   

10.
离岸公司是近年在国际投资业中颇受青睐的一个重要领域。跨国投资者在离岸地设立离岸公司,凭借当地优惠的税收政策进行国际避税活动,这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离岸公司应该采取利用和限制相结合的态度,达到既利用离岸公司的外资投入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又规制离岸公司避税行为来防范风险的"双赢"局面。因此,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经验,从整合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受控外国企业规则和加强国际合作三方面来规制离岸公司国际避税行为。  相似文献   

11.
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双方行为,是行政主体的特殊行政行为、弱权力行政行为、弱强制性行政行为和弹性行政方式.应当依据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从不同侧面来综合识别行政合同,并以此来辨析行政合同与行政行为、民事合同、行政私法合同.  相似文献   

12.
非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存在许多隐形的税务问题,各国的税制差异为企业避税筹划留下很大空间。在近几年的稽查案例中,不仅关联交易存在较高的纳税风险,在非关联交易中,税务机关也开始注重审查交易实质,并调整相应的交易价格。信息不对称始终是征管过程中阻碍税务机关搜集信息、及时有效监测的最大障碍。实现信息同步与共享是打击国际避税、捍卫一国税基的当务之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与"金融账户信息主动交换共同申报标准"(CRS)的推进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内部融资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合理避税是其中的一种。合理避税能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使得作为企业的一项现金流出量的税收得以留存在企业,从而实现融资的目的。合理避税的关键在于合法而恰当地选择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犯罪现场勘查是侦破刑事案件的首要环节,是实现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基础性工作。(1)早在我国宋朝,宋慈所著的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洗冤录》中就有这样一句话:"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犯罪现场勘查工作在案件破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场勘查人员通过对现场痕迹物证的寻找、发现和提取,综合分析各类物证信息,  相似文献   

15.
受托人经济忠诚义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利益是受益人利益的核心,现代英美与大陆各国信托立法以受益人经济利益的保护为中心,对受托人经济忠诚义务的违反采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判断原则,将各种可能对受益人经济利益构成侵犯的行为一概纳入法律规范的范围,并随社会的发展及时将各种新型的对受益人经济利益构成侵犯的行为补充进去,不断的拓宽受托人经济忠诚义务范围,以此完善受托人经济忠诚义务立法,确保受益人经济利益不受任何形式的侵犯。  相似文献   

16.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一直是执政党建设的核心议题,必须依靠公开公平公正、合理有效自洽的制度和程序。程序正义本质上是一种过程正义,强调程序在制定和适用过程中的正当性。采用什么样的程序、形式、规则对党政领导干部职位职务进行分配,直接决定到干部选拔任用结果的正义性,程序正义理论无疑为观察和审视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正义性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视角。追寻完善的程序正义是人类的政治理想,通过发展程序的独立标准、建立完善必经程序、及时矫正非正义行为、不断修正调适必经程序,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完善,必将进入"设计程序—实践检验—行为纠偏—程序调适"的螺旋上升轨道,最终使实质正义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犯罪成立即构成犯罪,然而在现行的犯罪成立评价模型中,其评价前提及评价要件却始终面临"技术化"的难题——社会危害性的形式、实质之分造成的罪与非罪的天壤之别,以及犯罪阻却事由的"游离"下犯罪成立的判断先于构成要件的排除。鉴于此,实现犯罪评价前提的技术化界定、明确犯罪阻却事由及其价值、完成犯罪构成要件与犯罪成立理论的合理衔接,进而实现所有行为都能依犯罪成立评价模型进行直接判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在少年司法的理念上,西方法治国家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少年司法的目的是保护、教育和矫治违法青少年,少年司法强调实质公正而非形式公正,强调国家和社会责任.而在"教育为主、感化为辅"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少年司法中,少年权利的特殊保护、教育与矫正等理念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强调.  相似文献   

19.
犯罪既遂的概念应当从实质意义上界定,并应与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相区分;"构成要件齐备说"难以承担犯罪既遂判断标准的功能;从犯罪既遂角度划分的犯罪类型仅包括结果犯和行为犯两种,应在此基础上分别界定不同种类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斯·韦伯经典的形式理性法治观以理性行为理论和正当支配理论为基础。理性行为观以人的行动取向为视角,把社会行为分为工具理性的行为和价值理性的行为,为法律思想的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正当支配理论提出三种正当支配类型,即官僚制、家产制和超凡魅力统制,为形式理性法的构建提供制度基础。通过阐释两大经典理论对形式理性法治形成的影响,韦伯肯定形式理性法对现代国家的独特价值。形式理性法具有可计算性和可预测性,且离不开理性教育培养的非人格性官员从内部维护法律体系的理性程度。韦伯的形式理性法治观对受实质非理性的传统社会影响的现代中国法治变革具有启发价值,但绝对的形式理性法也存在弊端。因此,我国法治建设既应追求实质正义的实现,也应充分汲取形式理性法治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