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份合作企业的法律特征 股份合作企业是指两个以上劳动者按照协议,以资金、实物、技术等作为股份,自愿组织起来从事经营活动,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2.
曹琳 《人民司法》2012,(18):80-83
股东资格是投资人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并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股东资格的认定需要对公司章程、工商登记信息、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实际出资情况等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判断其是否已经出资到位并且有成为股东意愿行使股东权利,而不能仅以工商登记文件中的签字虚假为由否认股东资格。  相似文献   

3.
《四川审判》2002,(3):56-56
注册资金是一个企业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启动资金.同时也是一个企业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保证资金,是市场经济秩序良好发展,各市场主体降低经营风险的基本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4条第2款规定“公司享有公司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种公司股东投资资金就是注册资金。股东  相似文献   

4.
国资委作为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实质是国家出资企业之出资人即国家股东之代表,其作为国家股东代表,代表国家股东持有国家出资企业股份,代表国家股东履行出资人职责,代表国家股东履行股东义务、行使股东权利。国资委的定位应当是:出资人即国家股东代表,是只承担国有资产出资者职能的政府机构及机关法人,国资委应通过国有资产三级授权经营体制及三层委托代理体制实现其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5.
预防型民事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防型民事责任,是指权利相对人的行为对权利人的权利已经造成损害并且还在继续侵害时,或者虽没有造成现实损害却存在造成侵害的危险时承担的一种民事责任。其目的是预防损害的继续或者是损害的发生。此种民事责任的承担,只需要证明权利人享有该权利,相对人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已经或者即将对权利人的权利造成侵害即可。责任人承担此种责任,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不需要考虑责任人的过错。预防型民事责任不是不适用消灭时效,而是消灭时效在预防型民事责任中无法成就而无从适用。  相似文献   

6.
用人单位内部的劳动者知情权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薄弱方面,而用人单位内部的劳动者知情权的行使最常遭遇的是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权。在对两种权利各自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到这两种权利冲突的实质是劳动权与经营自主权的冲突。劳动者知情权与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权在行使的过程中都要受到必要的限制,而权利发生冲突的场合则要积极探寻权利协调的基本原则,使冲突得以化解,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7.
廖恋 《法制与社会》2011,(10):76-78
国际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一般是指,企业在追寻金钱利益、服务于股东的同时,还要承担对自己的员工、对环境、对社区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是劳工生存权的基本要求,并且体现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中国目前的法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社会公益责任和法定责任。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目前主要的问题是:立法过于分散,立法原则性过强,公益诉讼制度缺失。本文建议:整合现有的法律,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将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激励机制,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8.
《民法通则》第六章第一节对民事责任作了一般规定。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权利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的权利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法院根据民事法律规范,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就是民事制裁。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民事责任可以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9.
朱慈蕴 《中国法律》2007,(4):9-11,59-6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新公司法增加了约束公司股东权利行使的规则,强调如果股东滥用权利损害了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称之为股东的诚信义务(或者受信义务)。这是中国在2005年修改後的新公司法中作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立法创举。  相似文献   

10.
一、股票的法律调整原则 1.股东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股票是体现股东权责利相结合的一种有价证券。持有股票的股东既享有一定的权利,也承担一定的责任。股东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对公司经营活动与全体股东共同行使决议权;利益分配请求权,包括获取利息和红利的权利。一般说来,在公司经营顺利的情况下,股东可取得大大超过银行存款的利息。因此,股票对现金持有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通过发行股票可以迅速筹集大量资金,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股东所承担的责任主要是:以所付出资金(即购买  相似文献   

11.
耿峰 《法制与社会》2010,(33):106-106,127
在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对于这一项权利的行使,现行法律对其权利的规定并不是非常完善和清楚。本文从什么是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条件、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具体措施、对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限制等方面介绍了股东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12.
归入权研究     
郑文科 《法学杂志》2004,25(6):18-19
归入权是指公司享有的对法定的公司职员的违法交易之利益,收归公司所有的权利。归入权的客体是法律规定的公司内部员工的法定违法行为所获得的收益。归入权是财产权,是债权性质的请求权。归入权应当按照顺位由公司董事会和股东行使,其行使所得利益归公司享有。行使归入权的情形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吴民许 《河北法学》2007,25(12):133-137
控制股东义务基础的考察有两个法律视角,一是信托关系视角,二是合伙关系视角.信托关系的视角是美国法上分析控制股东义务基础的主要路径,其缺陷在于其强迫控制股东承担了"利益冲突防范"的受托义务,这是对作为内部利益参与者的控制股东的非理性歧视,压迫控制股东应有的比例权利;合伙关系的法律视角缺陷在于该关系只适用于封闭公司的控制股东,不具有普适性.英美国家新近开始了用客观违法行为标准作为认定控制股东压制行为的法律尝试,而德国、日韩国家则主要用权利行使的一般边界--诚信义务来规制控制股东的压迫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德国《股份法》在借鉴了他国规定,对股东资格进行必要限制的同时,以诉前审查程序———诉讼许可申请作为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通过法院的依法审查来保证诉讼的正当性;股东论坛的设置,开通了股东之间交流联系的快捷网络通道,以方便其达到法律规定的权利行使条件;特别的诉讼费用承担设计,在减轻股东诉讼风险的同时,为强制公司自主行使权利施加了潜在压力。  相似文献   

15.
杨姝玲 《法律适用》2012,(2):119-120
隐名出资人是指虽然实际出资或认购股份,但与他人约定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记载为他人的投资者。我国《公司法》第33条2款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  相似文献   

16.
行政主体理论之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西方有关行政主体的理论和相应的法律制度 把行政主体作为法律概念在法律中确定下来的国家比较少,主要是法国。法国行政法认为行政主体指实施行政职能的组织,依法享有行政职能的权力并承担由此引起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组织。行政主体之间是相对独立地行使权利,承担义  相似文献   

17.
杨松  郭金良 《法律科学》2013,(5):120-129
银行危机处置过程中股东权利限制是危机时期社会规制的需要,规制的原因包括维护金融稳定、预防系统性风险的发生、维护存款者的市场信心和预防股东道德风险发生。但股东权利保护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这就在"限制"与"保护"之间形成矛盾,这是银行生存的不同时期,股东行使权利正当性基础的差别造成的。因此,分析银行运行不同时期股东权行使的正当性基础,是论证银行危机处置期股东权利限制必要性的基础,同时,股东权利的限制必然影响到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主体间的权利结构平衡,故从法律规制和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对"矛盾"的协调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NTHESYSTEMOFLAWSUITOFSTOCKHOLDERREPRESENTATIVE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当公司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机关成员责任或第三人责任及实现其他权利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而依据法定程序代公司提起的诉讼。在美国,此类诉讼称为派生的诉讼,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称为股东代表诉讼。一、股东代农诉讼制度的法律价值公司的利益是股东、债权人、职工利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因此,当公司遭受到不利益时,公司的机关应当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通过司法救济的途径挽回公司的财产利益损失。但并非事实都能如此,当公司机…  相似文献   

19.
我国证券法没有明确规定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的请求权主体,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虚假陈述行为人规定得也不全面。因此准确界定享有获得民事赔偿权利的投资者和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虚假陈述行为人,是证券市场侵权民事责任实现的基础,也是公正审理该类案件的前提。一、有关诉讼请求权主体的现有规定投资者概念及分类。证券市场是指有价证券发行与流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管理方式的总称,包括证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在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中,提起诉讼请求的主体应当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所谓投资者,是指以资金在证券市场购…  相似文献   

20.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身份认定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东身份是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和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身份的认定是公司法案件审理中经常涉及的问题,但是在我国公司法上缺乏明确的指示。文章试图从法理分析的角度,结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这一制度进行研究,以期能对该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