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统一性方法论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互为主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实现良性互动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础性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动性,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决策者、教育活动等多极主体共同构成的。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认识,要走出只看到教育者的主体性或者只承认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单向度思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是一个关系范畴和多元素结构,至少具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决策者和教育活动主体性的四重维度。  相似文献   

3.
邓秋萍 《前沿》2013,(10):15-17
信息化环境是指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供的科技手段和物质条件。本文阐述了信息时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作为实践依据,在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弊端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创造性地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主体能力,即主体在同客体的柏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其功能而言,它主要是指自主选择功能、能动塑造功能和主动超越功能。因此,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自我教育作用,就主要是指:调控自身的自我激励;制约自身的自我塑造;指导自身的自我超越。作为受教育者,其主体性的自主选择功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自我教育作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主体性框架中建构的,其历史的意义不容低估。但当代的发展使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陷入了困境,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体间性转向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主体性教育视阈下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本体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注重政治性忽视人的针对性、注重群体性忽视人的个体性、注重灌输性忽视人的主动性、注重规范性忽视人的创造性。提高主体性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以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等四个方面来着手实现。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探析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并找出相应对策 ,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在于坚持以学生为本,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很大程度上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此为背景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必要性,探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大学生主体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已成为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的热门话题,本文拟从主客体关系群入手,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属性特征进行探讨。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主客体关系群的理论依据传统观点认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单一主体与单一客体或是两个认识主体之间的两极运动。而笔者则认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两极运动,而是一个多主体与多客体之间的多极的、复杂的运动,即实际上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高芳 《求索》2013,(10):214-216
主体性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一个热点。教育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关系的多维性、价值意义的变动性、价值主体的创造性,主体性教育的客体性表现为价值主体需要产生的物质性、价值客体功能属性的客观性、价值中介作用方式的实践性。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对立、对“主体性”理解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对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主体重视不够、对教育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对培养创新素质的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反思,由此可以更加明确主体、主体性、教育主体、主体性教育等概念的内涵,并对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它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基本途径包括:确定主体性的培养目标体系及目标管理体系、建立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活动模式、建立双向沟通交流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素质的提高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中的一个理论难题。这个难题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产生而产生,至今主要形成了"单主体说""双主体说""主体间性说"三大经典论争和"抛弃说""统一说""破解说"三大最新论争。概括来说,这些论争的主要症结在于"能否将人理解为客体"和"客体能否安顿主体性"两大方面。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决这个理论难题的"可能方案"是,将"主体—客体"分析框架进一步明确为"主体—中介客体—目标客体"。  相似文献   

13.
周先进 《前沿》2010,(7):9-15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本世纪初兴起并引起理论界和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语,是现代哲学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修正和理论提升,是由主客二分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研究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选择合理的教育模式,注重一定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多元化和去权威性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二分法遭到拒斥和质疑。在后现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界限有所模糊,更强调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主体间多向互动的教育新模式。运用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化解构和重构"与"对话和复调"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概念进行解读,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与生成,增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邵献平 《理论月刊》2007,(3):180-182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其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则是受教育者,这与哲学领域所称的主客体有质的区别。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而其中介性则常常被忽略。认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中介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高明 《求索》2015,(1):35-38
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理论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取得了十分丰硕的学术成果。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启蒙于西方古希腊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萌芽;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近代西方哲学中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的绝对精神主体"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感性主体"的思想成果;最终在马克思的《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科学的主体性思想——主体是客体中的主体,即人既是受动的主体又是能动的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人表现对客体具有自主性和自觉性。马克思哲学的主体的实质是两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科学的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不仅对哲学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且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建设,尤其是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湖北社会科学》2008,42(2):187-189
主体间性理论是继主体、主体性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主体间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律特征以及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18.
从教育者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包括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两个方面。有效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实施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和教育成效的提高能起到积极作用。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措施是,发挥教育者对教育过程组织实施的主体性,教育者要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者要在知识量的占有上,要有优于受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在情感上,要关心受教育者,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发挥教育者对其自身的主体性,教育者要具有创新的意识、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一所谓主体是相对于作为它认识、实践的对象的客体来说的,离开了客体也就无所谓主体,也就无所谓主体的主体性了。主体性也只是在与客体的关系上相对客体来说的主体性。这也就是说,客体和主客体的关系是主体,也是主体性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我们探讨主体和主体性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显然,那种离开这样一个基础和前提的考察方法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这也就是刘再复在他专门谈主体和主体性的《论文学的主体性》(以下简称《主体性》)一文中所犯的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应提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进一步加工、打磨、改造与优化,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创设的、主客体有机统一的、具体而微观的环境。它具有典型性、可控性、主体性、生活性、情感性等特点。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范畴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在复杂社会进程中深刻揭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规律,创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提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