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公安行业人脸识别实战化应用的发展方向,探索了人脸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思路,提出了以实战为导向、以大数据引擎和AI能力引擎为支撑的建设指导思想、数据流转设计和技术架构,总结了人脸识别结合大数据在公安实战业务中的若干建设经验和实战技战法。通过AI能力引擎在多地公安实战中证明了人工智能下的大数据、人脸识别可以产生出更多有效的技战法。  相似文献   

2.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及深度学习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日趋成熟,人脸识别技术为公安业务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以贵州公安建立的人脸应用系统为例,着重分析了公安领域搭建人脸识别多级架构体系及其应用流程,希望能对公安系统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市县两级公安人脸识别系统协同应用需求,提出了多算法人脸大数据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并完成了平台各项组成系统,解决了不同厂家算法不兼容、敏感数据传输等问题,实现了在市县两级公安信息网和公安视频专网进行数据安全同步,以及全区域的动态布控、静态检索,轨迹分析等应用。  相似文献   

4.
从信息技术目前的发展趋势出发,介绍了GIS技术、云计算、移动计算、大数据、社会化计算等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PGIS平台的发展趋势;同时,基于目前对PGIS新兴业务应用模式的探索成果,对后续平台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人像识别技术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智慧警务建设的深入推进,应用于公安信息化的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以高清视频监控技术为核心的监控前端建设,为打击违法犯罪、开展快速侦查提供了有力支撑。人像识别技术作为视频图像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随着深度学习的引入,在公安实战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像识别技术依托人脸、人体识别技术,通过对视频图像中人像的结构化,实现人像存储、检索和比对。在介绍人像识别技术概况,尤其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和分析人像识别技术在公安实战中的应用,包括嫌疑人员布控排查、嫌疑人员定位识别等。  相似文献   

6.
警用空间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信息技术目前的发展趋势出发,介绍了GIS技术、云计算、移动计算、大数据、社会化计算等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PGIS平台的发展趋势;同时,基于目前对PGIS新兴业务应用模式的探索成果,对后续平台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安》2013,(12):2+1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是从事公安科学技术研究,为公安业务部门和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提供技术、产品、工程和服务的综合性研究所,业务覆盖普用通信与指挥、特种苦用装备、安全防范与苦用信息集成、信息安全、安全检查、证件与防伪、标准化与检测等领域。50多年来,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始终坚持服务公安业  相似文献   

8.
李瑾 《警察技术》2014,(5):23-25
<正>2012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打防管控工作力度,在公安部一所的技术支撑下,温州市公安局自主研发了"人脸识别排查比对系统"。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深度开发和实战应用,人脸快速查询鉴别手段在户籍管理、治安防范、侦查破案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期专题人物,我们邀请温州市公安局局长黄宝坤,与读者分享温州公安人脸识别技术的建设应用历程和其中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人脸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的一个分支,是继指纹识别后最受关注的一项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与虹膜识别、指纹扫描、掌形扫描等技术相比,有着直观、隐蔽、友好等多项独特优势,在户籍查重、视频侦查、出入境管理等多个公安业务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人脸识别仍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最困难的问题之一,亟待通过算法的改  相似文献   

10.
为对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安业务中的应用效果和水平进行评估,采用大规模实际应用场景数据,组织行业主流企业进行人脸验证、人脸检索、人脸布控、人像(全身)检索测试,形成了人像人脸识别应用关键技术指标参考基线。该基线报告适用于我国各地公安人像人脸识别系统和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划、选型、升级及应用效果综合评价考核。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公安刑侦破案、大型安保活动治安管理、行人交通控制管理、人员身份识别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在智慧安防建设中的原理及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基层治安管理工作中,研究和探索基于"人脸识别"的基层警务新机制,提升技防手段,在提高安防水平、便民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完成了核心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并应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和分析模型等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了以人脸为核心的AI+公安视频分析应用,推动了警务新机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人脸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应用。人脸识别应用为公共安全、法律执行及社会管理带来诸多便利,但其也可能对个人隐私与自由、人格尊严、人身及财产安全带来风险。因此,这一技术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上仍存在争议。基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不宜采取一刀切式禁止,而应充分考虑其所可能带来的风险,由法律进行严格规制。  相似文献   

14.
公安领域的人脸识别方案主要包括固定摄像机和移动摄像机人脸识别。固定摄相机技术虽然成熟,但由于其安装位置固定导致其应用存在业务盲点;移动摄像机由于可灵活部署的特点,特别是5G执法记录仪的快速推广,使得其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深入一线警员的日常工作。两种不同类型的摄像机相互补充,进一步提升了现代城市安保的实战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公安战线的技术人员正在安全防范领域中,努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深化系统设计,完善配套设备,为公安、司法系统、国家机关、文物博物馆、金融银行、通讯电信、驻外大使馆等系统提供技术优、外型美、使用方便的安全防范技术产品,以推动社会公共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为公安科技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虹膜识别技术是当前安全性和准确性最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在社会公共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分析虹膜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势,然后分析并讨论了虹膜识别技术在公安领域中的应用难点问题并给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县级公安日常视频侦查防控体系的重要抓手和技术突破点,由于县级人像卡口监控建设覆盖区域有限、信息化应用发展相对滞后,人脸识别技术还停留在比对和布控应用,制约了县级公安实战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探索通过引入移动式人像设备与人像卡口形成监控互补扩大覆盖区域,建立人像数据技战法模型深入挖掘分析人员行为规律,成为下一步提升县级公安实战业务水平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脸识别具有非接触、非强制、易采集、结果直观等优点,在公共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战应用场景下,由于易采集到的人脸存在角度姿态大、图像不清晰、细节特征丢失严重等问题,比对性能下降严重。针对低质量人脸图像比对难题,采用融合处理方法,探索一种采用多源异质图像预处理、多算法融合和多维信息融合研判的综合人脸比对方法,用于提高人脸识别精度,提升实战应用人脸比对性能。  相似文献   

19.
张虎  葛兵  康禹 《警察技术》2018,(2):44-46
根据公安实际需要,创新发展"LTE无线专网+人脸识别比对+移动警务应用"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和警务应用模式。前端人脸识别探头高速传输视频流,后台人脸数据库高速识别比对,发现特定人员立即告警,告警结果自动推送到现场民警手持终端,执勤民警迅速处置,这一创新模式在安保工作中得到充分检验。系统完全按照执勤场景搭建,聚焦实战需求,重视民警体验,以警务需求引导信息化建设,集成多家人脸识别产品的优点,充分发挥LTE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潜能,拓宽了人脸识别技术在实战中的边界。  相似文献   

20.
《人民论坛》2020,(14):100-103
构建"两云两中心一基地"体系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是清华大学公共安全领域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平台和创新基地,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研究院旗下唯一科技成果转化单位和国际化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应商。而今,物联网、大数据、5G等前沿科技的发展及其所产生的超乎想象的聚合效应,为公共安全产业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和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