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几年,"消费返利"模式以"消费能致富"等一系列的口号逐步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同时,该行业存在大量的投机行为,有的甚至就是纯粹的金融传销、网络骗局。通过对此种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令消费者合理消费,给该行业提供正确的经营理念,也能够协助工商执法部门进行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销犯罪案件具有犯罪场所虚拟化、犯罪地域分散化、犯罪手段多样化以及犯罪行为高智商化等特点.在这类案件中,证据材料存在脆弱性、分散性以及孤立性等特点,由此导致取证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证据提取难、赃罪联系难以及取证规范难等问题制约着取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侦查机关努力在确立证据规格、提高取证技术、增强取证能力以及固定证据链等方面下功夫,从而不断提升打击网络传销犯罪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与国外营销理论中的"传销"不同,我国现在所界定的"传销"是区别于"直销"的一种违法犯罪活动。笔者认为,应当对二者进行正确的区分,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对于符合经济学理论的、对市场经济活动有益的模式应当保留并加以适当的保护。鉴于传销行为罪与非罪的不同特质,目前我国应当更加完善地从立法的高度对涉嫌犯罪的传销行为进行约束和打击,从而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现线索是打击犯罪的重要前提条件。打击传销犯罪要以"主动经营、先发制敌"为指导思想,通过各项日常工作,广辟线索来源,寻找发现传销案件线索。打击传销是执法手段,防止参与传销才是根本目的。要真正打击传销犯罪、杜绝传销行为,就必须加强对传销案件线索的发现工作,将传销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销犯罪作为传统传销犯罪的"升级",具有涉众广泛、传播迅速、高度智能和高度隐蔽等特点,相比于传统传销犯罪,网络传销犯罪的社会危害更大,侦办难度也更大。目前,在网络传销犯罪的侦办方面,传统的侦查模式存在着侦查介入过于被动、侦查协作机制不全、侦查取证手段落后和侦查公开把握不好等诸多问题。为有效打击和控制网络传销犯罪,须...  相似文献   

6.
面对一个网络虚拟化、分散化、有组织化的网络传销犯罪,如何发现线索、锁定犯罪嫌疑人、掌握传销组织运作结构,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关系"角度出发,研究网络传销犯罪组织的成员及其组织结构关系,进行量化和质化研究。侦查人员通过对网络传销案件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员流的"关系"信息收集,运用具体社会网络分析法图表和矩阵的思想,构建出整个网络传销组织的"虚实"两层次的社会结构关系,并进行碰撞对比,以分析网络传销组织的成员体系、结构特征、运作框架和行为目标,进而为打击网络传销犯罪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陈正明 《人民公安》2014,(15):60-61
<正>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侦查,义乌警方对遍布义乌城乡的所谓"天津天狮"传销组织进行围剿和冲击,一举捣毁传销窝点23个,抓获325名传销头目和传销人员。这是义乌迄今为止端掉的最大传销组织。被骗"入局"小凯(化名)来自四川农村一个贫困家庭,曾在成都一所大学就读。2012年夏天,刚读完大一的小凯突然接到一名高中同学的电话,对方自称在义乌办饰品加工厂。"这个行业非常赚钱,不如你趁暑假来跟我一起干,赚点下学期的生活费。"心想可以为父母减轻负担,小凯当即答应。到达义乌后,这名高中同学跟一名同伴来接小凯。当天,小凯随他们去了国际商贸城和一条饰品专业街。看到这些饰品商位上的客人络绎不绝,他  相似文献   

8.
对于网络传销案件来说,证据体系更多的向电子数据倾斜,该类案件中涉及的电子数据类型多、数据量大、相互之间的关系复杂,给公安机关侦破此类案件带来取证难、定性难、打击难等侦破难点。结合几起网络传销案件的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探讨了网络传销案的电子数据源、电子数据相关性分析内容、相关性分析方法,以期为此类案件的电子数据分析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阳惠林 《当代广西》2008,(16):52-52
2007年,临桂县捣毁变相传销窝点142个,遣散、教育传销人员1267人,收缴用于传销的资金18万元,收缴传销书籍、笔记本一批,刑事拘留传销头目83人,逮捕8人。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网络传销犯罪以"西部大开发、连锁经营"为旗号,以网络"入股分红"、网络发放福利、"微商"营销为形式,具有隐蔽性更强、迷惑性更深、花样更多的特征。网络传销犯罪的本质表现为"拉人头""交门槛费",识别网络传销犯罪还需分清它与网络传销违法行为的不同,两者区分的关键是看是否有实质经营内容。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微信网络监管、加强对组织、领导者和其他积极参与者的刑法处罚是预防民族地区网络传销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销犯罪比传统意义上的传销犯罪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破坏力更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不稳定因素。这种新型犯罪改变了以往传销犯罪"偷偷摸摸"的面目,而是建立公开网站,打着高科技、新政策等旗号诱骗公众加入,更具隐蔽性与迷惑性。当前,公安部门在打击网络传销犯罪上还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突破与解决。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传统线下传销找到了逃避公安机关打击的新途径,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虚增名目,扩大影响,使传销手段变得复杂多样,组织人员变得松散有序。传销手段的变化加上相关法律条文的变更给公安机关的查处提出了新的挑战。侦办人员需要准确把握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构成,克服利益驱动,防范社会风险防控。在严格依法查处的同时要规范案件的办理,提高对案件办理的风险意识,加强警种、部门间的协作,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小心你人性中的弱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销究竟有何魔力,让那么多的人抛家舍业.飞蛾扑火?仔细推敲,传销组织的手法并无多少高明之处,但它所有的“招法”,恰恰抓住了人性中的一些弱点.一步步给你“洗脑”,最终让你沦落成为他们犯罪组织的一个棋子。  相似文献   

14.
新型网络传销犯罪可以依据是否存在产品分为"新零售"和金融传销两种模式,并呈现出宣传联网、经营联网和发展会员联网三种特质,对传统侦查范式提出挑战.遵循数据思维的前置型、关联型、主动型、服务型的应用逻辑,有助于在网络传销案件中从强化数据共享、破除信息壁垒、公司定性分析和资金流转数据分析等四个方面展开数据思维的具体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销犯罪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所实施的新型涉众经济犯罪,网络传销比传统传销的手段更具迷惑性,表现为传统传销的网络版形式、资本运作型网络传销和点击型网络传销.根据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参与形式,产生于网络环境中的传销活动会成立下列犯罪:非法经营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集资诈骗罪.  相似文献   

16.
传销违法犯罪的认识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传销具有明显的“拉人头”交“入门费”等欺诈性特征,具有违法性。传销是一种“经济邪教”,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传销组织内部结构严密,行动隐蔽,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目前查处打击传销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要在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打击力度的基础上,尽快完善打击传销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7.
传销犯罪案件,对我国经济秩序及社会稳定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传销犯罪侦查工作,通过收集证据、证实犯罪、查获相关犯罪嫌疑人,有力地遏制了传销犯罪的迅速蔓延。然而,现今传销犯罪侦查工作仍有诸多不足之处,传销犯罪在部分地区仍很猖獗。因此,侦查人员必须掌握传销犯罪的特点,提高传销犯罪侦查的能力,同时还要做好协同作战、情报收集、内部侦查、调查取证、审讯、询问、追赃等具体工作。在有效打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新型传销犯罪追偿制度,以及完善对传销成员教育遣返制度,来抑制和预防传销犯罪。  相似文献   

18.
传销犯罪案件,对我国经济秩序及社会稳定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传销犯罪侦查工作,通过收集证据、证实犯罪、查获相关犯罪嫌疑人,有力地遏制了传销犯罪的迅速蔓延。然而,现今传销犯罪侦查工作仍有诸多不足之处,传销犯罪在部分地区仍很猖獗。因此,侦查人员必须掌握传销犯罪的特点,提高传销犯罪侦查的能力,同时还要做好协同作战、情报收集、内部侦查、调查取证、审讯、询问、追赃等具体工作。在有效打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新型传销犯罪追偿制度,以及完善对传销成员教育遣返制度,来抑制和预防传销犯罪。  相似文献   

19.
屡禁不止的传销,让人变得贪婪,自私,失去人性,让一个女人心灵扭曲,对超过自己业绩的“下线”妒火攻心;同样也使一个男人丧失理智,对骚扰自己情人的“上级”怀恨在心。于是,一个为财,一个为色,一对身在异乡的“野鸳鸯”合谋,雇佣杀手残忍杀死了传销伙伴。  相似文献   

20.
传销案件的计算机取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俊 《警察技术》2010,(4):37-39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销案件的特点,然后通过传销案件计算机取证的示例,介绍了传销案件的取证特点和取证程序,以及计算机取证过程中注意的事项,最后,指出了在今后涉及传销案件的计算机取证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