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脑外伤后,应用CT检查诊断外伤性气颅已有报道,但对外伤性气颅的损伤程度评定少见报道[1]。本文收集50例,作分析探讨。资料分析1.发生率在因头部损伤到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CT检查的2909例病人中,发现颅脑损伤500例。其中外伤性气颅50例,其发生率占头部损伤的1.7%,占颅脑损伤的10%。2.年龄10岁以下8例,11~20岁13例,21~30岁12例,31~40岁6例,41~50岁5例,51~60岁2例,61~70岁2例,71~80岁2例。其中30岁以下的病人33例(66%)。3.原因头部钝物击伤21例(42%),车祸伤13例(26%),高坠伤12例(24%),锐器伤4…  相似文献   

2.
12例高坠伤致残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本室共受理12例涉及高坠伤的案件,笔者现对此12例案件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高坠伤致伤规津和损伤特点及其法医学评定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作用。一般资料本组案例中男性11例,女性1例,男女比例为11;l。年龄在2—65岁不等.10岁以下为2例,青壮年7例,50岁以上为3例。损伤环境:建筑施工5例.房顶、窗台3例,梯类2例.其他2例。坠落高度1.5一7米不等.1.5一2米为3例,3一4米为7例.6一7米为2例。坠落面状态:水泥地面8例,沙土类地面3例.水面1例。致伤部位:以头部最多(8例),脊柱和脊髓损伤2例,内脏损伤1…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上海市徐汇区近十年高坠死亡案件的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其他区域统计数据,并结合国内外进展,以期对同行处理高坠死亡案件有所帮助。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2005-2013年度发生的391例高坠死亡案件的资料进行分项统计分析。结果 391例高坠中自杀案例占了多数(82.6%),意外案例占了少数(17.4%),在意外高坠中男性占了多数(86.3%),并且随着年龄的上升,自杀的比例逐渐上升,意外的比例逐渐下降。意外案件的坠落高度可高可低,但总体高度较低,自杀案件的坠落高度一般较高。意外案件中头部着地的比例较高(56.3%)。结论本区目前高坠案件勘验工作仍有不足,运用CT进行虚拟解剖,数字人体模型进行现场模拟等方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574例高坠死亡案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量高坠死亡案件的现场分析、尸体的损伤形态学观察并结合案情调查资料,构建高坠案件法医病理学案例库,为研究疑难坠落死亡案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并回顾分析5省市574例高坠死亡案件资料,包括死者个人信息、现场勘查资料、尸检结果、精神疾病史和毒物检验结果。结果男性的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在0~10岁年龄组未见自杀案例;在60岁以上年龄组,自杀率明显高于意外死亡;大多数的意外案例都发生在工作地点;坠落高度在10m以下的案例中,落地最先接触部位以头部居多,而在10~25m高度,足或下肢多见。结论大多数高坠案例都有明确的结论,但部分案例成伤机制及死亡方式判断呈现明显分歧,应为今后坠落伤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68例高坠损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作者分析了杭州市1955~1987年所积累的68例高坠损伤死亡案例的尸检资料,并探讨其中26例(经全面尸检)高坠损伤的特征与尸体着地部位关系。资料分析一、一般资料 68例中,男性52例,女性16例,为3.3:1;年龄2~73岁,以18~50岁中、青年居多43例占63.2%。自杀多于意外,和文献报告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坠落地死亡的病案报告多见,损伤的成因、特点研究较为成熟,损伤严重程度主要与坠落高度、身体触地部位以及地面性状等因素有关。但自高处坠落入水死亡的病理学特点国内法医学文献未见报告,对此类特殊高坠的病理学特点,包括损伤程度与坠落高度、入水体位、水的深度以及死亡性质等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复习有关国外文献报告,结合4例高坠入水尸解发现,对高处坠落入水死亡尸体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坠案件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鉴定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地区最近十年来记录有坠落距离的246例高坠案件,对人体损伤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自杀高坠的高度显著高于意外高坠的高度(25.70m:13.98m);所有高坠中,头部损伤概率较高(75.2%),颈部损伤概率较低(6.5%);意外高坠的头部损伤概率高于自杀组(89.4%:75.2%)。结论意外高坠的死者比自杀高坠的死者更缺乏四肢对于头部的保护;过低的颈部损伤发现率提示国内法医工作者应该更加重视在高坠案件中的对于颈部损伤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的特点、主要死因及其防范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室1985年至2003年12月的法医尸体解剖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并对其中存在医疗纠纷的孕产妇死亡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31例存在医疗纠纷的死亡孕产妇法医尸检案例中:(1)围产期死亡26例(83.9%),妊娠早期人工流产后死亡5例(16.1%);(2)产科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死亡22例(71.0%),羊水栓塞死亡5例(16.1%),其它原因死亡4例(12.9%);(3)乡镇医疗机构17例(54.8%),地县级医院占7例(23.6%),市级医院占4例(12.9%),其他占3例(9.7%);(4)纠纷产生的原因中疑为误治14例(45.2%),误诊的9例(29.0%),抢救不及时的7例(22.6%),其他1例(3.2%)。结论 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其次是妊娠早期;产科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乡镇及县级医疗机构易引起纠纷;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是误诊、误治和抢救不及时。  相似文献   

9.
高坠落地死亡的病案报告多见,损伤的成因、特点研究较为成熟,损伤严重程度主要与坠落高度、身体触地部位以及地面性状等因素有关。但自高处坠落入水死亡的病理学特点国内法医学文献未见报告,对此类特殊高坠的病理学特点,包括损伤程度与坠落高度、入水体位、水的深度以及死亡性质等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复习有关国外文献报告,结合4例高坠入水尸解发现,对高处坠落入水死亡尸体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案 例【案例1】 某女,2 9岁。某年7月15日自10m高桥上跳入河中,被旁观者救起,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尸解发现:死者身长15 5cm。尸斑在背侧,…  相似文献   

10.
对103例儿童及青少年非意外性暴力死进行特点分析。儿童组中学龄前儿童(2~6岁)12例(均为女性),学龄儿童(7~12岁)22例,青少年组(13~19岁)69例。儿童组和16~19岁青少年为两个年龄高峰。死亡性质:凶杀占47.6%(儿童和青少年女性占89.8%),伤害占29.1%(男性占96.7%),余为自杀和不明。死亡原因以机械性窒息(36.9%)和锐器伤(34.0%)为多。并就伤害案件的意义及尸检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列车坠车损伤系指人体由于某种原因从运行列车上坠落而造成的损伤。在铁路法医检验工作中经常遇到。其在损伤的构成条件、影响损伤形成的因素以及损伤特点等方面与静止基点高坠损伤有共同点,但也有它自身的特点。本文收集了18例列车坠车伤亡案例进行了分析。1一般情况18例坠车伤亡者中男性居多,共15例,女性只有3例。年龄组以21~40岁为多,共13例;20岁以下1例,41岁以上4例。其中21~40岁段占72.2%,男性占83.3%,坠车伤亡多见于成年人,且绝大多数为男性。18例伤亡者中盲流、外出打工者7人,盗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坠案件中局部机械性损伤行为心理分析与死亡性质的关系,为此类案件的定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2013年高坠死亡案件311例,其中存在高坠难以形成的局部机械性损伤案例205例。对损伤形成特点、现场痕迹、高坠致命伤、文字信息等进行分析。结果 205例中,根据初步现场痕迹、高坠致命伤、文字信息等分析后,明确自杀86例,意外24例,性质不明95例。95例性质不明案例经对局部机械性损伤进行行为心理分析后,认定自杀80例,意外11例,他杀4例。结论高坠难以形成的局部机械性损伤与死亡性质具有关联性,根据局部机械性损伤行为心理分析推断高坠死亡性质基本准确。  相似文献   

13.
手电,是人们外出携带的一种照明工具,在农村、工厂使用较为普遍。因此,在斗殴中,随身携带的手电常用来作为一种致伤工具。据统计,手电筒致伤法医检案,占总检案的1.8%。本文收集36例手电筒致伤案例,就其资料和有关问题探讨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案例男性31例,女性5例,男女比例为6:1。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61岁,以21—41岁组居多。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9%。损伤程度:轻微17例(47.2%),轻伤12例(3.3%),重伤4例(11.1%),死亡3例(8.3%)。其中软组织损伤36例,骨折13例,颅脑损伤9例,内脏损伤5例。单纯1处损伤4例,2处…  相似文献   

14.
徒手斗殴多见于治安事件,大部分案例造成轻伤或重伤,较少案例可造成死亡。笔者近年检验了24例徒手致死案例的死者,现就其资料和有关问题讨论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案例男性21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7:1。起因多为口角纠纷,共21例(88%),寻衅斗殴2例,过失1例。死者年龄多在18~40岁(18例,占75%)。伤后经过抢救者13例(54%),死亡多在伤后24小时内,共21例(88%)。经尸表及解剖检验,均排除了非拳脚因素致死。其死因有颅脑损伤12例,心脏挫伤5例,肝脾破裂7例。讨论徒手斗殴造成的损伤,由于受力的部位不同,造成人体的损伤也…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103例高坠死亡案件的坠落高度以及案件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103例高坠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尸体损伤与坠落高度、坠落高度与水平移行距离、水平移行距离与案件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2015年间昆明市公安局所受理的高坠案例共103例,所得数据均经spss17.0进行统计检验。结果颅骨骨折在坠落高度为11米以上时的概率较大,四肢骨折在各高度出现的概率均比较大,肋骨骨折在坠落高度为21米以上时的概率较大,尸体的坠落高度与水平移行距离存在正相关关系。坠落高度在11米以上时自杀多见,水平移行距离在1.1m以上时自杀多见。结论尸体损伤、水平移行距离可作为辅助手段估算坠落高度,水平移行距离可作为判断案件性质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19例创伤性心传导系统出血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背部受力引起心脏破裂或心肌挫伤致死,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但伴有心传导系统(CCS)损伤出血,甚至由此发生死亡,尚未引起注意。作者观察了19例,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9例材料来自广州市刑科所尸检案例。尸体低温保存24~36h后解剖,全部心脏(部分案例全部器官)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检查,CCS取材按文献方法[1]切取,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三.性别与年龄男性16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5岁。其中50岁以下者17例。2.致伤原因钝器打击15例,交通事故3例,坠落1例。3.伤后至死亡时间~30min7例,~Zh8例,~…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随着特区建设不断地发展,特区内高层建筑不断增加,无论高度及数量上都超过国内其他各大城市,因而在某些自杀及意外高坠死亡尸检中,所见坠落伤也随着楼层的增加出现了新的特点,即皮下脂肪严重液化,在国内尚未见类似案例报导。坠落伤的特点多表现为综合性的钝器伤,而且损伤广泛、多样、外轻内重。如坠落过程中无障碍物且有损伤集中尸体一侧等特点,笔者通过三年来福田区发生的20例高坠死亡的尸体检验,发现其损伤除具有上述各特点之外,尚在三例尸检中发现脂肪液化,尸表检验中可见皮下组织丰满部位出现低平,局部组织弹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湿肺诊断与鉴定差异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收集我市第一人民医院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经放射科确诊的、与刑(民)事案件及交通事故有关的、具有完整病案资料的创伤性湿肺病例69例,经法医学检验,最终确诊12例,仅占检验总数的17.3%,说明其放射学诊断与法医学鉴定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现对该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作初步探讨。资料分析1.一般情况69例年龄分布符合活体损伤特点(21—40岁60.9%),男女性分别占78.3%和21.7%。2.损伤性质69例均为胸部闭合性损伤,其肋骨骨折者55例(79.7%),无肋骨骨折者14例(20.3%),合并有颅脑损伤者27例(3…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于高坠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为相关研究和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4年间,武汉市汉阳区范围内公安部门受理的所有高坠案件,共152例,对案件性质、高坠地点特征、死者年龄、性别、损伤情况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2例高坠死亡案件中自杀118例、意外28例,6例性质未能确定;高坠案件无论性质为何,发生地点均以居民住宅区最多;女性在自杀中占比略高,且年龄偏大(50岁),而意外高坠中全部为男性;损伤在两类性质的案件中均以头部和四肢为最多;自杀案件中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死者有精神疾病史。结论国内高坠案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征,而对高坠的尸体检验需要更加仔细和全面。  相似文献   

20.
100例重度颅脑损伤尸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分析100例重度颅脑损伤的尸检资料。年龄最小4个月,最长者71岁,男性70例,女性30例。颅脑损伤成因以钝器伤、高坠伤、跌伤及交通事故为多。头皮损伤占83%,头皮无明显损伤但有颅脑损伤者占17%。颅骨骨折占71%,以线状骨折为多(45%),粉碎骨折次之(22.53%),颅骨骨折常合并颅内出血。两者并存者69例,占颅内出血70.41%,有颅内出血无颅骨骨折29例,占29.59%,略高于文献报告。硬膜外出血(EDH)占35%,冲击部占88.57%,对冲部占20%。硬膜下出血(SDH)占40%,冲击部占85%,对冲部占25%。蛛网膜下腔出血占87%。髓内出血86%,合并EDH占33.72%,合并SDH占36.05%,EDH、SDH和髓内出血者同时发生占8.26%。脑室出血占12%。脑挫伤裂伤占64%,有冲击伤和对冲伤占46.88%,有冲击伤无对冲伤占28.12%,无冲击伤有对冲伤占25%。脑疝:小脑扁桃体疝占67%,海马钩回疝占60%,略高于文献报告,结合本文资料,对病理特点及法医鉴定中应注意问题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