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昕 《青年论坛》2005,(2):22-24
未成年人的道德现状呼唤德性养成教育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德性养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传统家训 ,从教育子孙自强自立的立志教育入手 ,在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和家政教育 ,通过家庭中爱亲敬长的人伦教育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性。对于德性养成教育的方法 ,传统家训也提供了许多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就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途径与方法,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想侵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来总体设计的,采取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方法,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激发行为的道德动机,以达到训练学生道德能力的目的。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6)
公民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关系我国整体公民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大学生公民道德存在问题,原因是社会大环境影响,学生自身及家庭影响,高校思政教育不够全面,道德的知行相分离等。对此,我们必须改革高校思政课程,重视家庭教育,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公民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杨时的哲学思想核心在中庸思想,杨时中庸思想以天理为超越的形上根据,认为,天命即性即理且完备于物我,而且是涵盖了一切儒家德目的德性之体(也即是诚),成就德性之过程和行为之道则是诚意。他以天人一体的思维模式对儒家道德作形上思辨,不仅确立了儒家道德的必要性、可为性、自律性,而且由此进发凸显儒家道德修养以诚意为根本。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品牌     
康朗 《现代领导》2006,(7):47-47
“道德者.行也。”实践是人生德性教育的平台.是道德学习的源泉.是习惯养成的课堂。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目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要起而践行.把学习成效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在点滴养成中.体现在生活细节中,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如果人人都能明荣辱之分,扬浩然之气,并知荣而为之,知耻而拒之,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规范思想行为、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就一定能够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氛围,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促进全体人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正如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的:“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社会诚信建设突破口的政务诚信,离不开德性根基的支撑。在政务诚信的德性根基系统中,忠诚是基础德性、公正是目标德性、廉洁是保障德性、守信是践行德性,它们的养成需要行政主体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践行统一起来。四者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为政务诚信提供深厚的德性根基,建立在此根基之上的政务诚信就能牢不可破、日久天长。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社会诚信建设突破口的政务诚信,离不开德性根基的支撑。在政务诚信的德性根基系统中,忠诚是基础德性、公正是目标德性、廉洁是保障德性、守信是践行德性,它们的养成需要行政主体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践行统一起来。四者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为政务诚信提供深厚的德性根基,建立在此根基之上的政务诚信就能牢不可破、日久天长。  相似文献   

8.
论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民道德是调节身份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和行为的准则.公民道德具有自身的特点.公民道德建设有一定的难度.市场经济要求的是具有普遍性的公民道德,而我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公德资源.道德建设必须从最基础的公民道德抓起,坚持权利和义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的原则,运用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等手段,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道德素质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安明 《理论月刊》2003,(7):115-116
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道德的内化来实现的,道德内化的过程是社会和个体互相转化的过程。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当把外部道德控制和内部道德修养、道德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忐指出:依法治国还要是以德治国,因为德治不仅有法治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为法治的实践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理论根基和文化氛围。在重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法制教育的同时,重视道德修养的培养,对党风建设有着治本性的作用。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过程,以及经过这种  相似文献   

11.
伦理自然主义以自然主义人性作为哲学基本前提,坚信人普遍具有内在的自然善性基础;人类的同情、互助的先天自然性印证道德自我善性的社会基础。性善论得到文化基因说的理论确证以及人类互助法则的支持。基于伦理自然主义的理念,传统文化重视反求诸己、返身而诚的道德修养求证之道,追求化德性为自然的道德境界。伦理自然主义是确证道德自我的本源价值与提升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民道德自觉与道德自信是公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集中表现。培养和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自觉与道德自信,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公民道德自觉与道德自信的培养,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可靠的现实条件。当前,我们尤其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重视法律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鸿 《前沿》2011,(4):52-55
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基于不同的价值导向,两者各具偏执:前者强调社会道德规范之灌输而忽略对德性的终极追求,后者则注重个体德性生成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规训功能。实践表明,两者的对立与分歧皆不利于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共融并进才是其合理路向。由分歧走向共融,架构一种介于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之间的、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基本支撑、以个体德性生成为终极目标的道德教育范式是当前道德教育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 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境界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结果。纵观历史上道德修养的理论与实践,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的观点,我认为党政干部立德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即教育是前提,修养是途径,监督是关键,法制是保证。 (一)不断教育是党政干部立德的重要前提道德教育是帮助党政干部提高道德认识,陶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的复杂过程。道德教育过程的这五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注意党政干部道德教  相似文献   

15.
瞿敬平 《人民论坛》2010,(8):230-231
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以"仁"为核心,包括对道德伦理的认识和实践,即"知"和"行"。科学合理地继承传统道德修养理论中的积极因素,对于审视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现状,从而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尚的现代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善是人类道德的一个永恒话题。亚里士多德将幸福论界定为"德性——实践——幸福"的理路,他一方面强调德性,另一方面更崇尚人的"德性实践"与"善行"。德性是能够促使一个事物实现良好状态的实践性品质,它置根于人的现实活动中。德性的展开与实施需要由具有德性的个体进行"思量",这种思量就是德性的实践智慧。实施"中道"与避免不自制是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两个方面,两者共同决定了德性"至善"的达成。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看,德性的养成源自教导和社会习俗的生成,为此,教育尤其是德性教育为个体德性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的城邦德性构建论说也为我国社会和谐伦理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而有益的范式。  相似文献   

17.
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服务社会始终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服务社会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青年成长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青年通过服务社会,把科学知识、政治意识、道德和法律知识等融入社会实践,转变为自觉奉献社会的行动力;在社会实践中修德,提升道德修养,促进道德实践;增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培育新时代青年的"人民主体"意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集体主义觉悟。作为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的重要路径,公益活动通过道德关怀的内在机制,促成青年公益施助者道德情理相容、道德知行合一和推动个体德性向关系德性迈进,从而在个体道德心理层面促进了青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道德实践是人类有目的进行的、具有道德涵义的行为活动。内容大致有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等。道德实践一般是以个体行为和群体活动的方式进行,并形成其系统的活动方式,亦即道德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林  张方玉 《理论月刊》2007,(10):186-188
道德哲学中的德性具有终极性、稳定性、导向性和结构性,表征着人的整体性存在。道德人格的完满自足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价值导向、行为动力、整合协调的作用。道德修养与人生观紧密相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具有根本意义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新闻存档     
江泽民为“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题词 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 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是今年2月由全国妇联联合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共同发起的。通过参加这一活动,儿童们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与成人的道德建设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