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层"互联网+"形式主义具体表现为:政务APP、政务微信群泛滥,一些基层干部沦为"手机奴仆";工作群异化,出现"微指挥""微落实""微满足"现象;政务公众号沦为"僵尸号",偶尔才"冒个泡"。"互联网+"形式主义种种,不仅破坏基层政治生态,而且消解政府公信力。基层干部要有"触网入云"的创新自觉,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让"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我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塑造政府公信力、展现政府自信的重要措施。针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条件下政务公开路径与方式创新进行探讨,有助于提升政府形象,促进政务公开,推动政务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灵骢 《群众》2019,(18)
<正>近日,浙江省政府"互联网+督查"平台"浙里督"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里办"APP上线运行。这是全国各省(区、市)开设的首个拥有多个功能模块的综合型"互联网+督查"平台。浙江省由此形成"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督查"三箭齐发、并驾齐驱的局面。"浙里督"设置"重点督查""绩效管理""政创空间""民生地图"等板块,与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紧密对接,实现问题线索网上收集、督查事务政民互动、绩效考评结果公开、政府创新同台竞技、民生事项在线监督。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新时代政府创新治理与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与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推动政务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互联网+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发展为出发点,指出"互联网+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分析其对辽宁全面振兴发展的实践价值,并结合实际对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2015,(1):59
2014年12月25日,新华网发布《2014年全国政务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全国各级政务新媒体活跃度继续提升,内容更加趋向于多元化,风格更加亲民,互动更加明显;包括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在内的政务新媒体,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政民互动、引导网络舆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告对2014年全国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和政务APP的运营成长情况进行了统计:1政务微博。2014年,"微博国家队"在各大微博平台中均成为传播最为活跃的第一梯队成员,截至2014年11月底,中国政务微博  相似文献   

6.
正"互联网+"在革新政府服务理念、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合理配置服务资源、简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渠道等方面凸显出巨大优势,促进了政务服务体系的升级重构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也给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人员的公务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互联网+公务员培训",提升公务员素质和能力,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品质和效率,成为新时代"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7.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助于创新基层服务模式,但互联网技术在为基层服务提供了新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担。作为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基层政府要想"瘦身减负",更应加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科学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增强基层服务信任度,促使基层服务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8.
省级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是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关键环节。基于政府创新扩散理论,构建包含"两个维度"(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体现"三种关系"(上下、左右、前后)的政府创新扩散模型,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对省级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创新扩散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级政府的制度压力、邻接省份的竞争、本省(区、市)的企业数量和政府网站绩效与省级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创新采纳正向相关,而试点城市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省份性质等未通过检验。基于此,未来可以通过制度建设、重视区域创新、关注外部需求等,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顺应当前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优化政府服务,推动智慧政府建设,使政务服务渠道向多元一体化发展。"互联网+"要做到让政务服务更智慧,就需要着力加强法治化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筹集"互联网+政务"建设资金,树立现代服务意识,为进一步打造智慧政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移动政务APP是政府部门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和满足移动用户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调查和使用体验发现,中国政务APP的总体数量已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仍与庞大的政府职能部门系统不成比例,政务APP的整体拥有率低,地区间、部门间的APP建设呈现显著的差异性;已经建成的政务APP质量参差不齐,普遍存在易获取性和可使用性方面的问题,大部分APP的交流互动和网上办事功能都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正青政[2017]2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青海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7年3月20日青海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部门间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协同联动,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相似文献   

12.
推进政府政务公开有助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更新政府管理模式、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因此,要求我国政府健全政务公开内容、实现"互联网+政务公开"、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优化政群对话机制,进而全面推进政府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引发的信息革命与产业巨变,加快了我国社会的动态化、开放式、多元化转型,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创新管理机制,更为充分地发挥统筹、引导和治理的职能作用。在立足互联网生态的发展实际中,我们要以优化、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政府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6,(4)
正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他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互联网+政务服务"既非高不可"攀",也绝不仅是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的简单组合。"互联网+政务服务"是重视"用户体验优先"的需要。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城市的不同区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级政府部门对接新媒体的步伐正在加快。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政务新媒体的应用逐渐成为政务工作的新常态。但是,政府、新媒体、人民之间要实现真正的良性互动、构建起彼此的信任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进一步迈向"社群化"就成为政务新媒体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成秋英 《新东方》2016,(4):48-52
政务微博是各级党政部门进行信息公开、引导网络舆论、与网民互动和为民服务等的良好平台,已然成为网络问政利器,也是"互联网+政务"的创新之举。相对而言,海南省政务微博发展较为落后,存在量少质不优、重传播轻服务功能、没有统筹机制缺乏集聚效应等困境,须通过增强领导干部改革创新意识、提升媒介素养、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拥抱互联网、打造政务微博群、实现资源共享、发挥集聚效应等举措来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7.
传统电子政务轻服务和用户需求,信息孤岛效应突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移动政务服务需求。作为一种新型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互联网+政务"应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优化在线服务模式;以数据共享和权力公开为核心,驱动政务公开;以政务APP和第三方平台为枢纽,提供移动政务服务;以政务云为基础,建立政务服务信息网。  相似文献   

18.
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 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我国区域地方政府合作治理也深受"互联网+"时代浪潮的洗礼. 因此,区域地方政府协作治理如何经受住"互联网+"时代的考验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化时代,用互联网开展政务服务是推动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解析"互联网+"与政务融合为政府领导力提升带来新契机的基础上,指出了政府领导力面临的新挑战,进而提出了可行性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正国办发[2016]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政府的施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舆情事件频发多发,加强政务公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日益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经过多年努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公开和舆情回应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发布、解读、回应衔接配套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但是,与互联网对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