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寻找大学语文教学和公安职业教育之间的契合点,真正确立大学语文在公安通识教育中的先导性地位,是搞好公安院校语文教学的关键.故此,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应着眼"大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注重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要结合公安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和大学语文的人文性、艺术性、基础性的特点,明确通识教育背景下创新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人文教育是公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教育学生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与尊重、对国家、民族的整体关怀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塑造。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功能体现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公安院校的科学研究和营造和谐的警民关系上。当前公安院校人文教育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资源配比不充足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可从明确人文教育目标、加强通识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育方法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提高公安院校人文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燕 《前沿》2004,(10):161-163
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薄弱 ,心理素质不够成熟 ,价值体系不够健全。作为艺术院校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 ,“大学语文”课应承担起人文知识教育的功能 ,人文精神教育的功能和审美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赵长慧  王进 《前沿》2014,(1):154-156
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审美性入手,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要结合课程自身特点,通过教材处理的灵活性、教学模式的新颖性、教师素质的综合性、考核方式的实效性等创新性教学策略,把大学语文纳入整个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的宏观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目前,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存在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现象,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其价值理性。在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十六字"总要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产生非常明显的现实功效。实现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程自身优势和开课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以期充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公务员考试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安院校唯一的出路就是内强素质、主动求变。而相比公务员考试大纲中对语文能力的要求,目前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单调、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的弊端。因此必须在教材编写上、教学设计上和考试考察上进行改革,将公务员考试的要求融入大学语文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实施素质教育是公安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随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入,以培养"完整的人"为核心的"通识教育"已逐渐被接受和认同。作为培养公安事业接班人的公安高等院校,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语文在其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作为公安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在明确大学语文学科在公安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中定位的同时,努力寻找公安职业教育与大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契合点,结合公安高等院校教育的特殊性与大学语文的基础性、人文性,进一步探索在公安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该如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注重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真正确立起大学语文在公安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中的先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在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为中心,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出发点,提出一系列结合《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旨在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公安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民警察。大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使大学语文教学成为促进公安队伍建设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近年来城区内人工湖、人造河等不断增多,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公安院校开设水上教学课程势在必行。通过实地调查与电话访谈了解到,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面临种种困境,结合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研究未来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发展出路,可为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开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公安院校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红色基因与训词精神融入公安教育,坚持德法兼修,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政法预备队伍。将红色基因与训词精神融入公安教育,有助于公安院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职业道德观,达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建设德才兼备公安法治队伍目标。公安院校要通过明确教育定位、打造特色教育体系,丰富思政课程、创新课程思政,依托信息技术、拓宽学习路径,改进考核标准,强调德法兼修等方式,实现铸魂育警与知识育警,从而培养出既适应法治现代化发展需要,又满足人民群众期待的公安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它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生开设.然而,在面对当今国际市场化发展趋势和中国职业化教育的走向.它的人文教育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传承的任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位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从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安全、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教育三个角度审视"大学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注重文理交融的双重视野、跨时空的历史对话和引导与交流双向互动的教学实施方略,从而树立"大语文"意识和担当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改变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构建符合公安工作发展需要的、与公安高校教学改革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公安院校的主要课程中,侦查、痕检、内勤等课程,与实践部门及实战业务的对口衔接比较单一、明确,故而其上述差距相对要小的多。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活动以感性的直觉为中心,统摄并调动着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审美中得到凝聚。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审美的感性发挥,对事物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透视事物的本质。审美教育不仅为大学生构筑起意味隽永的精神家园,避免其因意志的薄弱而导致现实悲哀,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大学生由此体悟到做人的价值、人格的尊严和崇高的使命感,从而激发其追寻理想的昂扬激情,使人性在审美状态中得到净化和升华。审美教育还能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辨析现实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更好服务于公安实战。  相似文献   

15.
罗珊 《理论月刊》2007,(6):97-99
我国高校人文教育式微主要表现为人文学科与人文教育资源式微、人文课程被挤压和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造成我国高校人文教育式微有社会竞争压力与信息压力的客观原因,也有人文教育滞后与功利化原因。为此,应从确立和发展现代人文价值观、丰富和发展现代人文学科、加强和改进高校人文教育等方面发展我国高校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教学中,作家生平简介除了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作品外,具有潜在的育人功能,是实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增进大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学中通过延伸解读作家特有的经历、精神境界、人格修养等,有利于深化大学语文的人文意蕴,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公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公安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双语教学的开展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实验阶段,因此必须予以慎重对待。公安院校实施双语教学必须在制度、师资、教材、课程等方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正公安院校训练课程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最后的训练与检验,公安院校训练课程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公安教育是否能够达到与实战无缝对接的目的。对公安院校训练课程按照公安业务与工作流程进行整合,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递进式教学模块,并通过教  相似文献   

19.
刘春芳 《青年论坛》2009,(5):132-134
大学的本质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目的之一,要求大学语文教学首先应该彰显人文性;“语文”必然具有工具性,应该用人文性引领带动工具性,工具性服务于人文性;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及加强教师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应该走知识性和素质性平衡的考核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一、"菜单式"民警培训课程的研发模式公安教育训练在队伍建设中居于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开展在职民警培训是公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院校服务公安实战的重要形式。在公安民警培训以公安工作的实战需求为导向的大背景下,公安院校在职民警培训的形式、方法和载体不断创新丰富,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