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全球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再度调整、新能源技术革命、非常规油气资源生产和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国际油气资源竞争愈演愈烈、世界石油新版图出现、能源地缘政治矛盾与冲突加剧以及资源民族主义重新崛起等,这些都对中国能源安全产生了重大挑战和深远影响,凸显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增速较快、“走出去”战略和对外能源合作面临着诸多困境。中国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进行调整,既要有长远规划,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问题,这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各国的能源安全观。国家的发展维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与国家能源安全有着根本的联系。为此,各国一方面在海外进行能源投资与合作以开源,另一方面在国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节流。这些措施引起了能源生产国的不安,甚至排斥和破坏。资源民族主义崛起迫使每个国家重新考虑各自的外交政策及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要谨防资源民族主义对国家能源安全的侵害。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对能源安全概念进行“范式转换”,即能源安全不仅要包括能源供需矛盾、能源供需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风险,而且要与环境安全、水安全相结合,形成“广义的能源安全”概念。当前,一系列新因素正在使国际能源格局和能源范式发生重大变化:福岛核电站特大事故严重影响了全球公众对核安全的信心,今后世界各国发展核电会更加谨慎;可再生能源日益发展与普及;气候变暖正在改变能源资源与环境资源相加的自然资源“总格局”;非常规油气资源日益开发、天然气地位上升以及美洲能源供给新轴心崛起;“可燃冰革命”及海洋能源进一步开发。在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能源安全既面临风险,又面临机遇。今后日本能源安全战略的动向主要是:坚持发展核电,但会更加谨慎稳健;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增大天然气的比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大力开发可燃冰等海洋能源资源。此外,当前日本政府错误的周边外交政策将成为日本能源安全最大的潜在风险,可望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政权采取的鹰派民族主义政策,终将给日本惹祸,首当其冲的祸害对象就是日本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的兴起,导致能源安全观的重塑,追求供需安全的传统能源安全观正被一种新的综合能源安全观取代。综合能源安全观不仅涵盖了供应安全和需求安全,而且广泛地涉及环境、气候和人的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面临一些重大的能源安全问题,包括能源储量集中于战略空白区、能源需求的集中、能源资源密集型国家去稳定化、不可抗力、能源运输阻塞点、不确定的投资环境、资源民族主义和气候变化。除了这些具有普遍性的能源安全议题外,中国能源安全还有其特殊性,化石能源峰值,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过快,不仅制约了化石能源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进口依赖度将不可逆转;从全球化时代的综合能源安全观来看,中国严重依赖煤炭,形成了一种不安全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当前能源消费结构下,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因此,能源安全的根本之路在于加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相关技术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归根结底,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下,重构能源消费体系对于解决上述所有安全问题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2010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上演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多股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和供应地之一,西亚北非地缘政治动荡必然会对国际能源格局带来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使得中国能源安全不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局势动荡使得西亚北非地区油气合作的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骤增;在中国石油进口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对外依存度与来源地集中度“双高”的情形下,中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凸显;中国对石油运输渠道的控制力薄弱,中国的能源安全有可能陷入“马六甲困局”。鉴于当前国际能源角逐日益白热化,着眼于应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复杂形势,中国应当密切结合现存的具体问题抓紧进行顶层设计,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尽快建立西亚北非地区油气投资预警机制;稳步推进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举措;积极拓展为能源安全保驾护航的军事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与能源安全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从能源来源、战略通道、合作机制、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为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提供有力支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布局,有效避免了对某一国家或者某一地区能源进口的过度依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推进合作,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区域与跨区域能源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丰富、资源国出口多元化和消费国进口多元化需求契合、炼油化工技术和建设施工能力较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大量新的合作机遇。但中国企业在能源合作环境复杂多变、大国因素的干扰、非传统安全威胁、合作国的能源政策因素等方面也存在挑战。论文最后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对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亚石油地缘政治与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亚地区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在中亚围绕着石油为主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已成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当务之急。新疆毗邻中亚的区位条件以及辐射扇面宽广的地域几何形态,确立了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特殊地缘优势;中哈石油管道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时代的来临;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的能源合作为建设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民族主义有六个主要特点第一,从思想特征和政治实践上看属于文化民族主义的类型;第二,关于“阿拉伯民族”的概念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大的发展过程;第三,其主要和共同的目标是争取民族自决,而在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政策方面存在重大分歧,并表现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第四,阿拉伯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地区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阿拉伯民族的统一和合作因此受到妨碍;第五,阿拉伯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和泛伊斯兰主义之间也存在着复杂关系;第六,战后阿拉伯民族主义在目标上的多元化与经济合作的迟缓.  相似文献   

9.
2019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2%和43%,不断增强和攀升的能源需求需要借助于国际能源通道进入我国,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良好的国际能源通道合作机制是世界能源合作、能源交易及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证。现行国际能源通道合作机制的局限性难以解决国际能源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问题,国际能源通道安全和冲突事件不断发生。本文依托2019年4月在京确立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和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合作机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能源通道合作运行机制、畅通机制、争端解决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创新进行探讨,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能源通道合作机制创新的路径和方向给出相关建议,为保障“一带一路”国际能源跨境海陆通道的顺畅合作,创建良好的区域性能源合作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主要能源中,石油是能源安全的核心①。石油作为一种战略物资,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对一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人将石油比作“经济的血液”②以突出其在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性。工业化时代,每个国家基本上都以世界能源供给和价格的稳定作为本国能源安全政策的基本目标。由于石油等主要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稀缺性以及分布和消费的不平衡性,能源与国际政治形成了互动。石油等能源既可以作为一国的经济外交手段,同时又是国际政治的目的,因而对一国的经济外交关系乃至地缘政治关系都…  相似文献   

11.
至20世纪70年代,全球化之波涌向埃及,埃及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遭遇较大困难,但并未消亡,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全球化时代的埃及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包括政府层面和民众层面两种状态.在政府层面,埃及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是:重现实而轻理想;崇尚和平、弃置战争;扬理性、贬浮躁;倡开放、抑封闭.在民众层面,埃及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富于情绪化而缺乏理性;有暴力情结;广泛的群众性.全球化时代的埃及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主要是政府层面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它从理论上丰富了阿拉伯民族主义,有利于埃及积极、科学地应对全球化,促进阿拉伯团结和中东和平,推动阿拉伯经济走向联合.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世界气候变化、传统能源挑战,以及避免对油气资源的过度依赖,加强能源安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东国家积极推动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今年1月18日,“2010年未来能源国际会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来自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138个正式成员国代表和15个国家和地区的观察员代表与会,各方就加快提供可替代清洁能源达成共识。目前,中东国家在探索、  相似文献   

13.
张磊 《东北亚论坛》2013,(3):108-114,129
中国西北能源通道与东北、西南和海上形成了我国能源进口四大通道格局,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西北能源通道构建对于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对接方利益关系至关重要,通道建设形成了以能源通道为纽带的资源与市场互补关系,促成了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具有国际能源合作的示范效应,推进了SCO能源一体化进程,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区域安全合作、促进周边区域政治稳定的重要内容,并将使新疆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枢纽。  相似文献   

14.
在“海权论”“无主”“共有”等国际视阈下,北极地区的归属特别是能源资源权益的划分一直悬而未决——特别是在近年来北极环境变迁逐步加快、各国极地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全球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各国拓宽能源获取渠道的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无论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北极地区国家,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非北极国家”,都对北极有着较强的能源权益声索以及能源安全维护需求。围绕着北极地区的公共与私有属性界定、开放与排他政策选择、法制与权力标准划分等诸多问题,各国之间展开了全方位的多轮博弈。目前,在各国北极政策“理念一致、目标冲突”的背景下,在北极开展合作特别是能源开发合作也越发困难重重。而对于提倡构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来说,要想维护本国在北极的能源安全,就必须借助在北极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的力量,通过分享理念、设置议题、促成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北极事务的有效介入。这将有助于规避因恶性竞争而带来的战略透支,为增强中国的北极能源开发话语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能源安全不仅关系到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安全。作为我国近邻的俄、韩、朝三国的能源需求结构及其合作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已有所显现。俄韩能源合作历史较晚但潜力很大,俄罗斯作为世界性的能源资源大国,已经成为韩国能源合作的重点目标;俄朝能源合作正在恢复并不断加强。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应积极参与俄、韩、朝三国的能源合作,积极参加输气、输油管道的建设。这对中国将是非常有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俄两国的能源安全与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正日益增加。目前,能源安全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和军事问题。对中国来说,当前石油供应安全已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中国是个能源缺乏的国家,近年来能源进口不断上升。从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强劲。而俄罗斯是个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是世界主要的能源出口国。中俄两国不仅具有地缘上的优势,而且在能源方面也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双方的能源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也有利于俄罗斯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能源地位的重要性使海湾地区成为全球有关各方能源争夺的热点乃至能源外交的中心.能源安全与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的稳定有重大关联.近年来,海湾地区政治的变异因素已构成对海湾石油供应和国际能源安全的严重挑战.为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中国开始强调从国家战略角度看待确保海外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性,关注与能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动,在双方乃至多边关系中突出以能源合作为特色的能源外交,以争取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安全格局中最大可能地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8.
能源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馈赠,本质上是各国和人民都有权享受的公共资源,对这种权利的安全保障是能源安全的应有之义。能源安全本质上是一项公共产品,突出能源安全的公共属性有助于能源安全的不断完善,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福祉的提高。从国家能源安全、区域能源安全到全球能源安全,国际能源安全的公共属性不断加强。国际能源安全公共属性特征的变化为"能源安全共同体"的形成创造了客观条件,国际社会各行为体有必要在主观认识上朝构建"能源安全共同体"的方向努力。"能源安全共同体"建构可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对共同体的认识,把能源安全作为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又一重要抓手,改革、完善和创新有关国际组织和机制,通过"政府间主义"—"跨国家主义"—"超国家主义"的路径演变逻辑,通过功能主义的纵向整合,构建层次递进的国际能源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韩志斌 《西亚非洲》2005,38(4):12-16
叙利亚与黎巴嫩“特殊关系”的成因有四:安东·萨阿德“大叙利亚民族主义”的影响;共同的地缘、历史基础;泛阿拉伯生义、反殖民主义和反以色列的深层意义;黎巴嫩国家结构、民族构成和教派分布的镶嵌性特征。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的原因同样有四:泛阿拉伯主义动量的消失;美国单边主义与国际社会的压力;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在处理中东地区国家关系和大国关系时的务实态度;黎巴嫩民众对叙利亚认同感的缺失。叙黎“特殊关系”终结已是不争的事实,将会对中东混乱的政局造成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拉美的资源民族主义与能源安全:对全球原油供给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论 国家追求资源民族主义(RN)和能源安全(ES)的程度,切实地体现了其能源政策的特点.这两个关键概念间的平衡,大大地影响着全球能源供应.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这两个理念在拉美都发挥了特别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