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朔的“媚俗”与“反智”王东成几年来,王朔在以出色的才华继续潇洒地“玩”小说的同时,涉足传播效率最高的现代影视,连续“玩”出《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等几部电视剧。这几部电视剧,无论是形式(室内剧)还是长度(多达几十集),在国内都属首创,并且皆由最具权威、收视率最高的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内首播或重播,获得了极高的大众传播效益。从而,本已令人关注的王朔更加引人瞩目,原本十分燥热的“王朔现象”更加红火。一时间,王朔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这几部电视剧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街淡巷议的热门话题。人们以各自的眼光、标准品评它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王朔的电视剧不是单纯的文学艺术现象,而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人们关注它们,品评它们,大概并不是因为它们在艺术上有怎样的发现与突破,有多大的价值与魅力,而是因为它们反映了某种有人很是喜欢,有人颇为厌恶,有人亦喜亦忧的社会心理、文化精神;体现了某种有人热烈赞扬,有人坚决否定,有人难于全取全舍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爱你没商量”,但王朔有商量,王朔的电视剧所反映和体现的社会心理、文化精神及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大有商量。商量它们,有益于当代中国人尽快  相似文献   

2.
田中阳 《求索》2007,(2):161-164
反馈是中国信息传播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与之相撑持的社会机制与体制决定的。在百年报刊传播中,反馈也是一个薄弱环节,不但作为社会信息大传播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是这样,而且从记者、编辑与读者的关系看也是这样。该文通过某些典型的历史现象的分析,既从“反馈”的视角勾勒出百年报刊传播的一条历史的逻辑线索,同时也对这种历史的逻辑线索的形成作了多角度的观照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宏杰 《同舟共进》2012,(10):70-72
因为雍正在电视上出现得过于频繁,以至于有人问“四阿哥该不该这样忙”,更有人问,历史到底应不应该“戏说”、“穿越”、“玄幻”……其实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幼稚,就好比问餐桌上能不能摆凉菜:“戏说”、“穿越”、“玄幻”都是正常的创作手段,正如凉拌菜只是一个食物品种,当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包公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积淀了民间社会对法律的理解和情感。包公故事在近年来兴起的"戏说历史"的热潮中,被粗制滥造的电视剧再加工、再破坏。带有腻  相似文献   

5.
我对电视连续剧,从来没有一部是从头看到尾的,主要原因是太长。但我仍然爱看电视剧,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而我也有空闲,就不会放过。公安题材电视剧,故事一般都曲折紧张,贴近生活,所以颇能引人入胜,我是很喜欢看的。看电视剧是当下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主要消遣方式之一,但人们喜好不一,比如有人喜欢所谓的“白领”题材,有人爱看情感戏,有人热衷于古装戏或“戏说”剧。而所有这些人,几乎都喜欢看“警察戏”。当然公安题材作品里也会有情感戏或“戏说”成分,但总的说它宣扬的是正义战胜邪恶,是惩恶扬善,是英雄主义,这就紧紧抓住了观众普遍的英雄…  相似文献   

6.
一 1992年,由台湾拍摄、港星郑少秋与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戏说乾隆》在各地方台播出,开启了帝王剧占据电视荧屏十余年的大众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7.
聂莉 《前沿》2014,(15):194-196
在跨文化传播的情境下,有效保护、弘扬和传承少数族群的语言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和研究课题,语言与文化身份的建构,与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密切相关,本文以激烈的“普粤之争”为例,力图解析在粤语盛行的广州地区方言该如何存在、大众传播媒介是否可以使用方言、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并指出“保护、认同与交融”为破解跨文化传播语言悖论提供了一定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历史影视创作应当尊重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不懂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而不懂历史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愚昧。历史是科学,历史题材的影视必须尊重科学。“戏说”历史,实则戏说我们这个民族。文艺家,特别是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家、编剧者,应当正确对待历史,多读点历史,去无知,忌浅薄,戒浮躁,对历史负责,对读者或观众负责,努力创作出精品来。  相似文献   

9.
一、温州市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温州?温州市政府对温州的城市品牌进行了多方位的传播。(一)影视作品的人文传播早在2007年,一部名为《温州人在巴黎》的电视剧通过表现温州商人善良睿智、敢于人先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使温州“民营经济领先,以商闻名于世”的城市品牌形象得以迅速地在全国传播。2012年11月,又一部以温州人为题材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后,全国范围内再次掀起了一轮“温州热”。温州“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城市品牌形象在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了无可比拟的正面重塑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近代中国的新闻文化在与西方文明的撞击、融会、整合的历史阵痛中诞生,形成了由内部封建制诸因素、西方列强的发展与扩张以及基督教东进等社会历史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的畸态现象。解读此现象,对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当代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传播权的掌控、新闻霸权、对中国进行“妖魔化”报道以及更新新闻传播理念,实现与国际化的顺利接轨等都有现实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青年旅游因其具有旅游时间“长”、行程挑战性“高”、与人文社会互动“深”的特质,而成为天然的信息、文化与价值的传播主体,青年旅游运动自文艺复兴后期兴起之初,就带有典型的传播活动特质。台湾青年旅游外交借助于旅游活动和青年群体的传播特性,积极整合了政府传播、NGO(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即非政府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等传播模式,积极有效地传播了台湾地区的文化社会形象与价值观念,提升了台湾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实践了台湾地区公共外交活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袁成 《现代领导》2002,(8):31-31
随历史翻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时,一种新的文学类型在一个以“依法治国”为口号的大背景下走红。这种文学类型通过描述种种与法律有关的社会现象来揭示出中国在向一个法治国家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暂且将其称为“涉法文学”。“涉法文学”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发展得却非常迅速。对于这种新产生的现象,人们尚未来得及理性思考,因而成为一个舆论盲点,出现了不少误导性问题,对此应引起我们的领导者和有关决策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杨林 《求索》2007,(12):151-153
文化批评就是“文化视野中的现实关注”。文化批评文本具有精神向度、人文关怀、现实取向、学理蕴涵、知识综合、感性形态和历史积淀等特征。“有干货”、“有文采”、“有智慧”是其文本美学的基本方面。文化批评是大众传播时代的产物,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文本形式具有很强的扩张力。在文化批评理论规约方面,“中国精神”的建构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亮剑》,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透过鲜明的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以李云龙为代表的中国革命军人“嗷嗷叫”的“亮剑”精神。这种“亮剑”精神在社会上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为广大电视观众所津津乐道。有人说“亮剑”精神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革命战争环境中的壮举,看《亮剑》更多的是出于对历史的缅怀和对革命前辈的崇敬。对此,我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5.
氛围     
没想到一个小稿子,成为试金石,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当前社会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见诸人们的心灵。看46集电视剧《太平天国》,写了一个稿子《夏日的戏说》,重新审视那一段历史。区区何人,怎敢口出狂言!于是谦称“戏说“。立论主要是引述马克思对太平天国的评论,还有哲学大师冯友兰的有关论断。稿寄地方党报,一时未用。一位书店老板见此文,说“应给电视报嘛,我给你送去“。果然该报立即用了,且放在一个版子的头条,并上了一版的“要目“。师范学院院刊主编打电话来,说看到这篇文章,表示高兴,有祝贺之意。他是报纸的审读员。我说“日报不用,不知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学、民间传说,无论从哪一角度看,三国故事都是一个显得陈旧的话题。然而,易中天却把它变成了一种“热”,并引来了一批颇为壮观的“粉丝”,甚至有人将这一现象戏说为自“超女”以来的“学术超男”。学人在学术圈外走红,是时下特有的现象。是喜,是悲?是学人的自我超越,还是学界的百般无奈?在精英和大众之间,在殿堂文化和草根文化之间,易中天现象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注脚?又给基层文化工作提供了怎样的借鉴?“易中天热”多少反衬了处于高、中层的“理论态”、“学术态”、“文化态”在底层、基层的缺失。我们在把“攀高”作为界内追求目…  相似文献   

17.
网络民主与法制刘云峰随着多媒体电脑网络的建设和普及,人类正在实现由大众传播时代向网络传播时代的飞跃。过去那种“大媒介小个人”的时代正走近终结,传播媒介终于不再是无法参与和那么神秘莫测了,传播权也不再被度垄断而是日益普及和分散。这是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革...  相似文献   

18.
战后60年来,台湾地方新闻报道的整体发展历程,乃是台湾特有的历史与政治背景、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论述的引进,以及新传播科技的变革等因素相互激荡的结果。通过“酝酿期”、“发展期”、“衰退期”、“转型期”等四个阶段的划分,本文展现出台湾新闻报导发展历程中,地方新闻报导概念的变迁形貌。进一步,本文以台湾地方新闻报道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融合当代社交媒体时代的媒体生态,提出“贴近本土话题,呈现多元意见,创造公共意识”三项功能,作为中国大陆落实地方新闻报道理念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4,(10)
“红色经典”改编风卷神州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些新的改编经典现身荧屏。近期荧屏上蜂拥而至的所谓翻拍“红色经典”,又引发了对经典改编的不同争论。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表示,目前一些根据红色经典电影、小说等改编的电视剧,改编者没有了解原著的核心精神,没有理解原著表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本质,存在着“误读原著、误导观众、误解市场”的问题,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再出通知,对因改编过程中存在的低俗化倾向及戏说红色经典的影视剧再次亮出红牌。  相似文献   

20.
在国企改革中,有关部门曾经采用过创办“四级次企业”和“厂中厂”的举措,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又清理了“四级次企业”和“厂中厂”,这段历史将近十年,这种先创办后清理的过程是一个肯定与否定的过程。研究这段历史和这项举措的变化.对国企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企业党政领导班子进一步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