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江河 《法商研究》2012,(4):42-49
在某一特定背景下,国际社会中实力悬殊的两个或两类国家因对国际法核心价值定位不同,或显性或隐性地游离于国际法之外;而当双方之间的外交博弈陷入困境时,现行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国际社会也面临着战争一触即发的危险,朝核危机即为实例。为此,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或路径,规范双方的外交手段,促进双方建立互信,并在区域或多边谈判机制的协调下指引双方走出外交博弈的困境,使其回归到国际法治框架中,并充分利用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为相关协议提供法律保证,以保障相关协议的法律性和可实现性。我国对于在国际关系中所面临的显性或隐性的法外国家也应适时调整外交策略,充分利用大国政治和国际法规则维护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为此,要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东北亚地区构成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环境,东北亚稳定与否,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的直接外部条件。和平发展对实现中国的全面发展和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意义重大。中国在东北亚的安全战略是: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稳定周边安全环境;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稳定朝鲜半岛局势;提倡新安全观,探索建立新的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朝核危机是构成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全球性国际环境和地区层次的压力,突破安全困境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尝试:通过外交妥协打破利益冲突的僵局、达成制度化或规范化的协议、建立严厉的违约惩处机制、寻求更多的合作领域或对达成的协议分阶段实行以实现多次或重复性博弈。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国家,国家在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才逐步形成了某些彼此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规章制度,以维护和促进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调节彼此的国家利益,这就是国际法的由来。因此,对国家利益的正确界定是遵守和维护国际法的重要问题。在国际关系学中国家利益概念也是引发争论最多的核心概念。国家利益概念的模糊性和非  相似文献   

5.
冷战虽然结束,但是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却没有脱离冷战思维,使朝鲜半岛的发展前景不可避免地与美国的对朝政策联系在一起。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美国对北朝鲜采取一系列封锁和孤立政策,这些不仅使朝鲜半岛无法建立永久和平保障机制,而且对朝鲜经济发展、朝韩经济合作潜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朝鲜半岛的进一步发展事态与美国对朝政策密切相关,美国是否改变其传统立场是其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从刑法这一规定可以看出行贿人行贿的目的必须是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谋求正当利益的不构成行贿罪。1999年“两高”《关于办理受贿罪大要案的同时要严肃查处严重行贿犯罪分子的通知》中规定“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以及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从“两高”的解释看,只要是违反法律或政策规定的利益,或者是通过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或政策行使职权而得到的利益都可认定为不正当利益,但不正当利益,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在司法实践中不易认定和把握。仅依据“两高”的司法解释还不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海洋法中国家间的权利冲突,是国家之间海洋利益矛盾在法律上的反映。国家之间历来存在海洋利益的矛盾,因此,在海洋法的发展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国家间的权利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双重国籍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欧美及亚洲部分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公开、默认、有限的承认双重国籍,广大海外华侨也强烈呼吁中国放开双重国籍,修改国籍法。本文通过对移民利益、国家利益以及双重国籍之间关系的分析,在借鉴其他国家处理双重国籍问题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国籍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的海洋权益是国家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二战以后,各国战略利益空间不再仅限于陆地,而是向海洋、太空、电磁等多维空间加速拓展。随着国家安全意识的增强,海洋权益作为新的国家生存发展权益,其重要性日渐凸显,海洋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海洋权益的内涵外延较为丰富,本文主要以中国周边海洋权益争议中较突出的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武振 《法制与社会》2010,(7):134-134,140
国际法上有关新国家、新政府的承认制度,是建立在既存国家的国家利益基础之上的,一个既存国家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量,在一个新国家、新政府出现的时候,或是予以承认,或是予以否认。可以说,国家利益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班帅 《法制与社会》2010,(8):68-68,71
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阜阳奶粉事件、“瘦肉精”、“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损害公众利益的事件正在拷问着我们国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道德标准。由此扩展到各个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法治意识问题凸显,不仅立法、监督等问题,还有企业本身存在的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第389条第一款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构成行贿罪的必备要件;第二款规定,“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第二款是否以“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行贿罪的必备构成要件,多年来一直是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不断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认定在经济往来中的行贿罪不需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条件,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进程中的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趋势使人类日益结成为一利益共同体,要求人类树立全球意识,要求学校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虽然全球化进程使人类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加,但国家、民族仍然是构成人类的基本单位,国家利益仍然存在,因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当代仍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学校政治教育既引导学生认识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性,又应引导学生把握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新特点。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问题更加尖锐和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学校应对新一代进行正确的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邓志聪 《法制与社会》2013,(20):152-153
全球化的深化与扩展,使国家利益构成发生新变化,尤其是海外利益在国家利益中所占比重增加,重要性不断增强,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本国的海外利益维护问题。同时随着国家利益内涵的增加,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也有新变化。中国在地区和全球性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国家战略需要统筹国内、国际利益,要更加重视海外利益。本文将从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利益的新变化,中国海外利益的界定及主要构成和中国海外利益的战略维护三部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5.
修订后的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一、“不正当利益”的法律含义从法条规定可得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行为入必须有这种目的才能构成行贿罪,而不正当利益是否真正获取,则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所谓“不正当利益”,包括非法利益和其他不应当得到的利益。非法利益是法律、政策规定禁止取得而用非法手段…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农村发展——农民权益的法律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农民的规模和数量都无法与中国相比较。中国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构成了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一方面享受到了好处,另一方面感到更加困惑了,农民问题在当代变得更加复杂了。究其核心、实质是什么?我们可以大胆地说是“利益”问题。农民的一切问题都能归结为利益问题,都是利益问题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例如;国家对农业投资过少造成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农业产品比价不合理,农民直接损失掉一部分价值和利润;农民文化素质低,而文化教育设施又集中在城市,以至农村形成了恶性…  相似文献   

17.
对国家利益的分析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经典现实主义和经典理想主义关注问题的第一个层次,即国家利益本身是什么,其来源如何;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关注问题的第二方面,即国家间利益关系如何的问题。国家利益在现实主义手中变成了一种静态的可计算的存在,但是却忽略了国家利益本身是在互动中构建起来的。玛莎·费丽默将社会化概念引进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家通过国际组织接受新的规范、价值和利益观念而社会化,从而获得国际社会的身份和认同,这不仅仅改变了传统的因果分析法,而且进一步指出国际体系不仅仅是通过约束具有既定偏好的国家的行动,而且通过改变偏好来改变国家行为。  相似文献   

18.
吴广 《青海检察》2004,(1):23-27
民事公诉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法定情形下,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公共秩序,以国家的名义将一定种类的民事案件提交人民法院审判的制度。近年来,检察机关能否提出民事诉讼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赞成者的主要依据是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说,反对者的主要依据是私权意思自治不受干预和诉讼当事人说。笔者认为,研究检察机关能否提起民事诉讼的问题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从而得出检察机关应该也应能提起民事诉讼的结论。首先,研究民事公诉问题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犯罪客体是构成一切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作为我国刑法的补充和续编的军人违反职责罪(简称军职罪)自不例外。鉴于法学界和司法界对军职罪客体问题认识不够一致,本文拟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军职罪客体的正确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军职罪侵害的同类客体是“国家的军事利益”。什么是“国家的军事利益”呢?简言之,是国家有关国防、军事方面利益的统称。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刑法第389条规定:“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以及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行贿与受贿是共生关系,同生同灭,但长期以来,无论在刑法理论或在司法实践中都偏重于处罚受贿方,而忽略行贿方,对行贿惩处不力。这不仅源于观念上重视不够,也由于对行贿罪的司法认定有一定困难。为此,有必要探讨对行贿罪的司法认定问题。一、“不正当利益”问题在1979年刑法第185条对行贿罪的规定中,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