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危害极其严重,"保护伞"的非法保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产生发展和迅速膨胀提供了有利条件,依法查处"保护伞"职务犯罪是"打黑除恶"斗争的重要切入点。综合概括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的表现形式、表现领域、表现形态,归纳分析查处黑社会性质组织背后"保护伞"职务犯罪的难点问题,有助于提出加强和完善相关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整治腐败,拔掉保护伞是治理有组织犯罪的必然要求;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扼断洗钱犯罪是打击有组织犯罪的重要手段;做好两劳释解人员帮教工作,是预防有组织犯罪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毒品犯罪、恐怖主义犯罪被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我国当前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介于一般犯罪集团与典型黑社会组织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特殊犯罪集团,是具备了黑社会组织的某些特征,但尚未形成较为严密的黑社会组织结构的一种有组织犯罪[1]。"保护伞"虽然只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成立的选择性条件,但对其重点打击仍然意义重大;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对该组织进行包庇、纵容时应数罪并罚,其他情况则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予以不同的刑事对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组织犯罪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所以如此,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利益多元化的格局是形成有组织犯罪的经济依托;消极、腐败现象为有组织犯罪提供了保护伞;封建行帮意识是维系有组织犯罪的精神纽带;境外黑社会的渗透是有组织犯罪增多的催化剂等.对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以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地区有组织犯罪最显著的特征是围绕资源的开发利用诱发和实施的。山西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伴随着矿产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也给有组织犯罪组织从事非法经营、牟取暴利提供了可乘之机。文章对山西有组织犯罪的组织结构特征、犯罪特征和"保护伞"特征进行了归纳剖析,在此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以及刑事执法等方面对资源型地区有组织犯罪问题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研究显示,北京地区有组织犯罪成员以当地人为主,外来人口占四分之一强;组织的骨干多为当地人,与部分外来成员形成一种类似雇佣的关系;组织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多为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组织成员中累犯比例较大,且多为财产和暴力型犯罪;多数组织利用犯罪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有明显的获利性;多数组织拥有"保护伞",但级别不高。总之,北京地区有组织犯罪仍处于初级阶段,规模不大,危害程度较低,有利于防控。  相似文献   

7.
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现状、趋势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正处在发展期,真正完成所谓"原始积累"的只占极少部分,绝大多数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呈现出涉及面广、渗透力强、由小到大、由散到聚、逐步升级的总体发展趋势。因此,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要早认识,早打击,将其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深挖保护伞,除恶务尽,综合治理,以有效遏制这类犯罪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从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黑恶势力"已经大量地参与到群体性事件之中,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江西"黑恶势力"犯罪呈现主体人员成分复杂、犯罪手段从公开暴力向隐性暴力转化、控制区域具有明显的特定性与行业性、犯罪组织多方位渗透等特征。其产生原因主要在于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管控相对滞后、对暴利行业利益的追逐、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人力资源市场、法制不健全。为此,一是应完善制度、建立"打黑除恶"长效机制;二是依靠党委政府,严查"黑恶势力""关系网",铲除其"保护伞";三是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四是强化情报信息、提高发现控制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打击"黑恶势力"犯罪,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贪污腐化对犯罪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贪污腐化本身就是犯罪,直接导致犯罪增多;二是贪污腐化败坏社会风气,诱发其他犯罪,并且贪污分子还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三是利用职权直接参与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侦查方法进行研究时,不仅要认识到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较强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反侦查能力,还要清楚侦查机关缺乏侦办此类案件的工作经验,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不协调,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群众与该类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保护伞"干扰侦办人员依法、及时办案等都给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进行研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寻求最科学的侦查方法,铲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11.
邪教犯罪是当前较为突出的犯罪现象之一。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型犯罪,其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罪恶本质与有组织犯罪形态相结合,因而社会危害性极大。邪教犯罪的主体是邪教主和邪教徒,他们有不同的人格特点和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12.
有组织犯罪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有组织犯罪,仅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其具有组织性、经济性、犯罪手段和活动领域多样化、政治腐蚀性等基本特征。加强有组织犯罪的刑事司法控制,一方面要树立常态执法理念,加大对有组织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要注重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以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要完善具体的刑事司法制度设计,包括成立专门的防控机构、赋予特殊侦查手段、完善证人保护及污点证人制度、加强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13.
有组织犯罪在全球的广泛存在和严重危害现象 ,对于各国刑事司法领域带来新的挑战 ,犯罪的暴力和贿赂手段运行 ,给社会和国民造成深刻的影响。处于一体格局下的我国刑事实践逐渐受到这一冲击 ,剖析有组织犯罪的一般现状 ,比照国际刑事司法特色 ,我们应该在立法形式、司法实践和执法工作方面积极思考并清醒应对。  相似文献   

14.
有组织犯罪的产生和发展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在犯罪组织形式上的必然结果 ,有组织犯罪以内部成员的分工协作和有序运作 ,从而有可能实现犯罪要素的最优化配置 ,而达到犯罪效益的最大化 ,有组织犯罪同个人及普通共同犯罪相比提高了犯罪效益。从犯罪经济学角度可得出结论 :有组织犯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有组织犯罪是完全可以防控的  相似文献   

15.
有组织犯罪绝对数量大;其首犯、主犯多有暴力犯罪的前科,几乎全是边缘化人群;多以合法外衣掩饰其违法犯罪行为,以暴力、恐吓手段攫取暴利;呈现专业化、家族化的特征;多有保护伞。控制有组织犯罪依赖于立法专门化、一体化;切实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刑罚体系,重视并努力做好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工作;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化社会政策,减少边缘人口。  相似文献   

16.
掩饰、隐瞒赃物罪作为妨害司法罪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因此该罪犯罪对象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化,有必要结合该罪的本质特性对其做深入的探讨。结合《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条的相关规定,掩饰、隐瞒赃物罪的犯罪对象是指应当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行为所得以及产生的蕴涵犯罪所得价值的收益。其表现形式包括动产、不动产以及有形的财产性利益。  相似文献   

17.
有组织犯罪是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一种犯罪形态。在中国社会的现阶段,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最典型的有组织犯罪。它是中国社会控制体系更替和弱化,并受历史因素和外来因素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催生和促长的结果,亦符合其自身作为一种犯罪现象所遵循的客观发展规律。我国应当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软控制、预控制和硬控制,完善社会控制体系,以有效地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18.
论有组织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组织犯罪是国际性的犯罪现象。目前最重要的是 明确判断和区分有组织犯罪的各种类型及特征,这是把握有组织犯罪问题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对相关的犯罪形势作出正确的评估,才能设计和采取正确的对策。惩治有组织犯罪的关键是铲除有利于其滋生蔓延的社会土壤,加强警队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建设。同时,应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警务合作。  相似文献   

19.
有组织犯罪概念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仍没有一个得到普遍接受与公认的有组织犯罪概念。本文从犯罪学和刑法学的不同角度对有组织犯罪概念进行了分析,并论证了国际上尽早规定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犯罪概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有组织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最高形态的犯罪,被联合国大会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在全球化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主流的同时,跨国有组织犯罪也借此"东风",把其触角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地区包括港澳台,由于其特殊的经济社会特征和地理类型,更是成为了有组织犯罪滋生的敏感地区。因此,我国中央政府积极与港澳台地区开展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合作与交流,具有重大的本土意义、区域意义和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