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广播影视正处于模拟与数字、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存发展的关键时期,"三网"融合已在积极推进之中。"十二五"期间,我省建设架构合理、配置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监测网系统,把模拟的、数字的、卫星的、地面的、以及手机电视监测、移动监测、数字电影机监测等监测内容相涵盖,从科学性、功能性、实用性、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出发,满足全省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实际工作的需要,实现对广播电影电视及互联网播出技术和播出内容的全面监管是省监测中心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建设综合强大的广播电视监管平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的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广播电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现实和要求。应建立类别清晰、内容广泛、技术先进的广播电视综合监测系统,为依法科学管理广播电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具有自由、开放、多元的传播特性,它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的党管媒体制度构成了严峻挑战。加强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管制的困境在于,与对大众媒体具有充足的人、财、事的管理手段不同,中国政府对新兴的非官方互联网媒体不再拥有直接从内部进行管理的手段。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抓住互联网技术结构的上下游之间的制约关系,对应建立一个多层级的许可制体系。这一体系成为了中国政府治理互联网传播的关键,它使得中国政府通过对互联网运行的层层控制而建立起对数量巨大的互联网站与终端用户的外部管理抓手。进而,中国政府在许可制基础上将互联网的传播结构再集中化,并构建一套由互联网服务商承担主要的事中监管责任的内容审查机制,从而实现对互联网信息内容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符合媒体发展的规律。总的来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已进入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阶段。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探寻可行的融合发展策略,需要进一步认清媒体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厘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从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整合媒体资源、强化互联网思维等三个方面加以推进,有力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实现媒体融合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形态不断出现,媒体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媒体向互联网等新兴传播领域延伸是大势所趋,谁占领了新兴媒体阵地,谁的传播手段就会更先进、传播能力就会更强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呈快速发展之势。从媒体形态上看,多表现为互联网、手机网站、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博客、播客等各种形态。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媒体业务的不断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时空界限,使"新兴媒体"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传媒,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的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在为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新兴媒体"舆论宣传管理,成为亟待各级党委、政府探讨和解决的十分现实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新兴媒体发展迅猛,对于民族地区统战工作而言,它既是统战工作创新的重要媒介,也给民族地区统战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民族地区统战部门要利用新兴媒体提升统战工作的科学性,加快新兴媒体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技术优势,创新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形式和载体,加强统战舆论宣传和文化统战工作;进行新兴媒体的统战舆情监测与研判;发挥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协同优势,提升民族地区统战宣传、教育引导效果;利用新兴媒体推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金融领域的机构监管和分业监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跨行业经营不相适应,容易出现监管空白与不协调,而且传统金融监管重视合规性监管,对互联网金融则要加强风险监管。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典型的金融创新,因此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也要创新。我国未来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要创新监管模式,实现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分业监管与联合监管相结合,并探索集中监管改革;要创新监管措施,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数据监测,建立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安全性标准;要创新监管的参与主体,除了加强政府监管外,还要完善行业自律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内控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这一新兴媒体日渐成为第一手新闻的发源地及观点交锋的主战场,具有影响社会舆论的巨大力量。但微博自身舆论形成和传播的机制,也容易产生负面作用并给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带来隐患。广播电视应当客观分析微博舆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做好新媒体背景下的舆论引导工作,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2018年3月,包含市场综合监管在内的总体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综合监管改革的序幕已徐徐拉开。但综合监管的本质含义是什么、中国市场综合监管的方向在哪儿?这些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食品药品市场综合监管的历史演进和监管架构方面的实证分析,提出我国在施行市场综合监管改革时,应当逐步摒弃政府直接全面监管的传统思维,加强市场综合监管的立法保障,建立融合多方力量参与的监管体制,培育注重预防且定位科学的监管理念,创新包含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兴科技手段的监管方式,并以信用为基础确立准确分类的监管模式,以期达到市场综合监管改革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农村房屋不是商品,但可以转化为商品并上市交易。农民拥有自己的房屋所有权,但并不拥有土地的所椒;农民买卖自己的房屋,并不能买卖属于集体的土地。因此,农村房屋买卖应该实行“房地分开”;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购买农村旁屋,但除了支付房屋价格以外,还应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地租,地和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城乡资产融合,城乡房屋同地同房同质同价,政窬在整个城乡房屋的开发环节、持有环节、交易环节都能收取税放,这种税放收入量大、稳定,应该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昆明市公安局不间断地组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拐卖儿童犯罪案件的多发势头。但此类案件还是边打边发,难以有效根治。原因:1、买方市场巨大的需求,刺激着拐卖儿童犯罪的滋生与蔓延;2、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违反计划生育,子女“放养”现象普遍。建议:1、从立法上加大对拐入地买方市场和买主的打击、惩处力度;2、对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家长制定具体的处罚条款;3、出台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协作工作机制;4、建立全国性的失踪被拐儿童父母DNA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从深层看,就是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民族认同是民族产生和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成员所认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也不断发展,从而推进民族认同的变化,并制约着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民族认同的程度、民族凝聚力的状况。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对民族领导核心的认同程度。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拉开了建设民主、自由、富强的现代中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改变了中华民族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当前,我国社会有两个“认同点”(或“凝聚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民生问题,二是腐败问题。只有坚持全面的改革开放,才能推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这一主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全面地评述,并且敏锐地捕捉和紧跟思想文化界的前进脉络,与时俱进,大力推动思想文化界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构建和谐、创新型社会的一项非常必要的、刻不容缓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政治导向的过程。这一工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理论品质,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共命运,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发展相一致。现代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不会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会发展和丰富其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不会过时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人们的生活、工作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研究网络对青年的影响 ,积极制定对策 ,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消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使国家的界限变得模糊 ,对国家的职能和作用产生冲击 ,对国家的主权地位提出严峻挑战。但这并不能得出民族国家过时甚至消亡的结论。因为 ,无论从一国之内还是就世界范围来看 ,政治的冲突、经济利益的差异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对立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全球化并没有创造出使国家最终消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民族和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历史发展沿革之阐述、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本质上的权力与权利之分析、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法律控制的法理内涵棗法律与权力关系之阐发、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诉讼价值和目的的评价,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层面上,批判与分析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基本理论现状,提出相关认识,以促进刑事强制措施理论的完善,推进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强制措施实施民主化、人权化、进步化之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司法机关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又破坏了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本罪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作伪证的行为,"威胁"和"引诱"的认定一定要慎之又慎;本罪犯罪主体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实践中多数是律师构成;犯罪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是行为犯,因而必然存在未遂形态。要关注本罪的刑罚适用,免于处罚的情形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