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在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国家征用土地、农业企业化经营、城乡建设用地等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文章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护,才能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具体措施有: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规范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完善农民土地交易市场;依法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建立农民权益保护组织。  相似文献   

2.
密切党同农民群众的联系,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崭新的课题和紧迫的任务。当前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1、要把维护农民权益和保护农民利益作为密切党局农民群众联系的重要前提。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农村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利益结构的调整c由于历史的原因,加立体制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在利益结构调整中,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党和政府必须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维护农民权益。一是要建立健全农副产品价格保…  相似文献   

3.
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鉴于现阶段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应以为失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生活保障为核心,完善土地立法和征用制度,拓展就业渠道,建立“土地换保障”的新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形成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民权益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就在于漠视了宪法和法律赋予农民权利以及对农民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缺位。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农民权益法律保护的制度建设应作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黎 《探索》2004,(3):140-142
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三农”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农民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理论结合实际地提出了如何保护农民的生存发展、财产、土地承包、社会保障和民主等权益的具体对策建议 ,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的土地产权权能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变更的一般规律,总结出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启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制度变迁与农民土地权益演变关联紧密,由政府作为土地制度变迁的主体,进行制度创新,这是我国目前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民工权益缺失及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社会群体。农民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户籍制度等原因,他们的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以致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探究农民工权益缺失的现状、深层原因,以期构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一个创新,是提高土地绩效和农民土地收益的必由之路.但在农地流转实践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乏力的现象也很突出。如何加强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保障农地流转改革的顺利推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治理的主要方式,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土地资源的分配管理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践中往往会侵害到农民的土地权益,表现为:村自治机关侵害农民的土地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相关利益。司法是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重要方式,通过行政诉讼可以解决农民土地权属纠纷,通过民事诉讼可以保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能否成为诉讼主体是有争议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的农民问题已经凸显为权益问题。农民权益是农民生存、生活、生产的有力保证。维护农民权益应着眼于维护农民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  相似文献   

11.
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企业就业,形成了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但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12.
农民权益的界定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中看,几乎所有的农民问题乃至“三农”问题都可以和农民的权益问题联系起来,都可以归结或还原为一个权益问题;权益问题能否解决或解决好,关系到整个“三农”问题能否解决或解决好。这既显示了权益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权益问题的广泛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三农”问题日渐凸显,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此,文章认为建立和健全农民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一方面,农民组织要转换意识,提高认识,多样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转换职能,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为农民组织的建立健全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我国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核心问题。只有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农民组织化的基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核心所在。农民组织化和发展合作经济是以“行为主体”的一定素质为前提的,即商品生产者自由个性的觉醒、经济理性的成熟,作为契约主体的独立人格的存在以及社会交换关系的发达。而这一前提的获得,是需要确立农民在经济市场化过程的市场主体地位,促使其个体主体的“主体性自由”的实现。为此,政府的制度设计和进行制度安排时应遵循的理念是:市场机制和政府适度干预并重;理顺现行农村各种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对农业经济支持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重。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农民组织化营造一种自主性的空间,而且这也是农民理性由传统“生存理性”转向现代“发展理性”的内在规定。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公民文化缺失的现象,导致乡村组织方式等级化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据先进文化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三个层面入手,其根本就是重构乡村公民文化,提高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7.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不仅能够为行政机关制定政策建构新的合法性来源,也可以为行政权力的理性化行使配置新的制约力量。但是,基于不同的体制和制度安排,公民参与的效果又存在着较大差异。我国公民政策参与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效果不彰的原因在于缺乏合适的权力体制的配合。因此,赋予公民以实体性的参与权,同时对国家权力的分配格局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是摆脱公民参与困境的一个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村民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由于受到利益、村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法制意识和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村民作用并未能充分发挥。因此,要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村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配套规章制度,从而为村民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在中共宁夏省委和甘肃省委的领导下,宁夏地区从1950年到1956年胜利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回顾总结宁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