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民,从法律的含义上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义务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其中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叫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对其他权利和义务来说具有首要的意义。公民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但在那里,公民只是专指在法律上享有特权的少数贵族和自由民,而广大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无独立人格可言。封建社会广大农民不完全自由,还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可言。因此封建社会以前,社会无完整的公民,也无完…  相似文献   

2.
各地在贯彻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正确处理好居民、社会(企业)与国家三者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一、居民有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同时也应承担规定的义务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  相似文献   

3.
要体会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依照法律的规定,人大代表享有一定的权利,同时承担一定的义务。法律赋予代表比一般公民更多、更大的权利,代表也必然要承担更多的、更大的责任和义务。代表的权利和公民的权利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对于公民的权利,公民个人是可以放弃的,这取决于公民的意志。代表的权利是由代表的职位、身份带来的,是一种职权。所谓职权,就是它同时是一种义务,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作为人大代表,如果放弃代表的职权,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代表,就是不履行职责的代表,这是不行的。该你参加会、该你投票、该你表决,你说我有事,请假…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家安全法》)第三条重申了这一规定,同时对各级组织应尽的义务也做了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及各企业  相似文献   

5.
曲相霏 《人权》2013,(4):50-53
一、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特征分析1949年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之后的四部中国宪法,可以看到宪法上的"人"①有两次转型。1949年《共同纲领》对"人"有两种表达,一是"人民",一是"国民"。《共同纲领》特别有意思,它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人民,把义务都给了国民。当它规定权利时就说人民有什么权利,当它规定义务时就说国民有什么样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1954年宪法开始使用公民这个概念,权利和义务在公民身上得到统一。从以人民的身份享有权利到以公民的身份享有权利,这是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就是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宪法,这个条款被称为人权条款。在人权条款入宪之前,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是公民(只有一个例外,即总纲第32条规定  相似文献   

6.
一、如何理解《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应弄清楚其中的四个问题: 1.什么是“调整”这里所说的“调整”,是法律用语,指法律对某种社会关系及当事人的地位加以规定,并确定这种社会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即按法律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享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义务,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以维护其合法权益,制裁违法行为。 2.什么是平等主体首先,是明确什么是主体。民法所称的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民事法律关  相似文献   

7.
立法要体现人民性 ,体现“依法治官”,决不能变为“以法治民”。因此 ,通过立法 ,规范、制约、监督国家机关的权力 ,一方面要保证其有效地正确行使权力 ,使国家机关能高效顺利运转 ,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滥用权力 ,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目前 ,在地方立法工作中 ,往往不容易掌握好的是两个问题 :一是对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规定得比较具体 ,对应承担的责任规定得比较原则 ,权力与责任不够统一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规定得比较具体 ,对其应享有的权利却规定得比较原则 ,权利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2 0 0 4年 10月 2 4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下简称《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10月 2 5日首都各大报纸全文刊登了这个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共 5章 38条。第一章“总则” ,规定了条例的制定目的、制定依据和保障党员权利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党员权利” ,规定了党员享有各项权利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保障措施” ,用较大篇幅详细规定了保障党员正常行使权利和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的一系列措施 ;第四章“责任追究” ,明确了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等四种主体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履行的基本义务,认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略) 第二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板书)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板书) 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板书) 宪法第33—50条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了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2,(2):41-41
周江洪在《法学》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了医方确保疗效的说明义务和介入性说明义务,并规定了未尽此等义务时的损害赔偿责任。但在违反医疗说明义务时的损害赔偿范围问题上,特别是在因果关系的判断及"自我决定"人格利益的保护上,目前的学说和司法实践都尚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在执法实践中,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取证时一些了解案情的有关组织和个人,出于各种原因,有时不能如实提供情况,甚至拒绝作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法律不了解。我国法律规定,作证是公民的义务,公民的作证行为受法律保护,公民拒绝作证或作伪证应承担法律责任。作证是公民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国家安全法》第三条重申了这一原则规定,并将其具体化。如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为国家安…  相似文献   

12.
党员的权利与义务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党员履行义务是党员为实现党的纲领、完成党的任务而必须承担的责任;党员享有的权利是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自觉维护党的利益,更好地完成党的任务。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统一于党和人民的利益,服从于巩固党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权利义务与公民的年龄是有关系的。公民年龄与法律规定直接相关的有如下内容:六周岁:儿童应当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第5条)。七周岁:六周岁儿童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推迟到七周岁(义务教育法第5条)。十周岁以下: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民法通则第12条)。  相似文献   

14.
陈礼旺 《求索》2005,(6):78-79
一从诚实信用的特征角度进行的考察(一)诚实信用的特征分析1.义务本位的特征诚实信用,无论作为道德规范还是法律规范,均“命定地”内涵着“应当”、“必须”等的表达方式上的共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瑞士民法典》和《日本民法典》的立法例予以说明。如:《瑞士民法典》第二条诚实并信用行为第(一)项规定,“任何人都必须诚实、信用地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1]又如:《日本民法典》第一条第(二)项的内容为“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时,应恪守信义,诚实实行”。[2]这种表达方式的共性,是由诚实信用自身所固有的基本道义品质所决定的。立法者本意…  相似文献   

15.
谷盛开 《人权》2005,(6):50-55
早在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诞生7个多月以前,美洲国家组织就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区域性的人权保护文件《美洲人的权利和义务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本文拟就该《宣言》法律地位的演化和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一、《美洲人的权利和义务宣言》的产生及其内容 1、《美洲人的权利和义务宣言》的诞生 1948年3月20日至5月2日,第 9次美洲国家外长会议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召开,本次会议的一个划时代的成果就是通过了《美洲国家组织宪章》, 宣布建立美洲国家组织。《美洲国家组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2款和第3款对网络用户直接侵权时,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进行了规定,但内容却过于简略,需要结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予以细化。一般认为,新闻汇集行为不构成侵权。判断设链者是否承担法律责任,须考虑如下因素:设链网页的性质和所获取的利益;被链网页的性质和所损失的利益;设链者应有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7.
民事义务的来源包括法律规定的义务、当事人约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和先行为引起的义务。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如果权利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合法,无需过问该权利的来源是否合法,违反该权利对应的义务就会产生民事责任。如果权利主体享有的权利不合法,相应的"义务人"就不会有履行该"义务"的法律要求,违反该"义务"自然不会产生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第八章是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民或者法人不履行本法规定的义务,或者违反法律规定实施违法行为造成法律后果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本章共四条,分别规定了被侵害人及其代理人的申诉与起诉权,规定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违法失职、损害了残疾人的利益而应承担的责任,规定了侵犯残疾人的权益应该承担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申诉权是残疾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行使的一种基本权利,也  相似文献   

19.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4):139-152
通过北大法宝数据库对清算责任案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对过往司法实践的总结以及职业债权人的描述一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18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法理依据应当是一致的,清算义务人承担清算赔偿责任和清偿责任的法理依据均为侵权责任。公司债权人要求清算义务人承担清算赔偿/清偿责任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且诉讼时效均应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清算义务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导致债权人债权受损时计算。对于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损害时间点,可以根据案件各个关键事件发生的时间及顺序来判断,且应当敢于认定"应当知道权利被损害",而不是苛求"明知权利被损害"。  相似文献   

20.
正人大代表出席本级人大会议,审议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既是法律赋予的重要权利,也是重要义务。代表法第三条规定了人大代表享有七个方面的权利,其中第一项权利就是审议权。这些权利既有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又有具体的行权程序和要求。代表法第四条规定人大代表应当履行七个方面的义务,其中第二项义务就是参加审议工作的义务。这表明,人大代表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权利,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