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2015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最终基本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来自拉丁美洲的3个成员国墨西哥、智利、秘鲁均属于"太平洋联盟"成员,拥有较为开放的经济和政治模式,参加TPP谈判对拉美三国来说政治考量重于经济利益。一方面,这3个国家与美国传统友好,双边往来密切;另一方面,它们均已与TPP协定大部分成员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而新增的亚洲市场对其经济贡献有限。TPP成员国之间发展水平差别很大,既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它们在农产品市场准入、汽车原产地规则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上有着较大分歧。此外,TPP协定将加剧"太平洋联盟"和南共市的对立,影响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试析TPP谈判进展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扩容谈判在亚太地区进展迅速.就内在动力而言,TPP扩容谈判受到世界经济形势不振、亚太区域合作瓶颈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等多方面因素促动;就其前景而言,未来两年在现有十一个谈判国间达成初步协议的可能性最大.TPP有可能成为美国塑造未来亚太甚至全球国际经济合作秩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由于东盟国家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美国高调推进的"TPP轨道"建设为东盟国家参与TPP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风险。随着TPP谈判进程的深入,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也必须随之进行全面调整。本文主要分析东盟国家在不同时期参与TPP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自从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以来,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多次围绕农业与汽车市场关税、知识产权保护、国企改革议题展开会谈。双方的政治决策和立场主要基于对国家自主性、经济交流和同盟关系等问题的审视与考量。日本TPP决策从具体产业的宣传引导发展到愈来愈顾及本国基础制度安排,美国视推动TPP协定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内容,由此使双边谈判经历了反复的博弈和协商。通过两国政府高层在2015年初的表态,可看出日美双方在达成谈判协定方面的积极愿望和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5.
正在抵制和抗议的声浪中,美国和欧盟于日前再次启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我有信心我们会解决此事。"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期在访问德国时迫切希望在他的总统任期内完成TTIP谈判,他呼吁欧洲领导人支持这项协定。TTIP充分体现了美国自由贸易战略,即以TTIP和"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为两大支柱,在实现美国跨大西洋和跨  相似文献   

6.
姜跃春 《东北亚论坛》2013,(2):60-65,129,130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西方经济模式受到种种质疑和挑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大国将为世界带来种种机遇。在此背景下,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纷纷调整其亚太政策。美国希望调整该地区合作"制度"规范亚太合作进程,日本希望通过呼应美国TPP战略来干预亚太一体化进程。东盟国家希望通过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强化在亚太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中日韩FTA谈判不仅有利于三国的经济利益,也将对亚太区域合作进程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在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同时,还必须加速本国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谈判是欧盟与美国两大经济体之间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和战略诉求而进行的双边自由贸易谈判.TTIP谈判于2013年7月启动,美国政府认为TTIP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Trade Partnership,TTP)都是美国构建全球新贸易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以预想,如果THP按照规划在2016年底达成初步协议,那么美欧所设定的高标准,将会深刻影响全球贸易体系的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8.
当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和平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体系约束也越来越明显.在周边层面,以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为导向,"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正在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在全球层面,以美欧"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定"(TTIP)为导向,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大调整.国际经济体系的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针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应对措施.其结果必然会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美国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战略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巴马政府积极推动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旨在配合其推动美国经济从主要依赖内需向内需与出口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型,为美国扩大出口战略服务,并以此来增强美国在亚太的竞争力,维护其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鉴于有关各方互有所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的谈判进程有所进展.由于各方歧见较大,美国国内还存在牵制因素,TPP计划近期难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振兴经济,国际协定成为克服语言和文化等障碍促进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希望通过放宽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约束促进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和商务。不同国际协议成员之间的交错使得亚太地区国家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竞争和牵制,格局形势日趋复杂化,TPP的产生使得错综复杂的亚太地区国家关系中增加了新的选择。面对TPP形成的压力与挑战,中国应架构自身的国际经济政治战略部署,在不同方向延伸和拓展,通过战略性经济带扩充贸易发展空间,增强区域的国际领导力。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开拓和加宽国际交往和合作的同时,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自身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才是根本。国强民富的经济实力最终必将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以后,亚太地区掀起了一股以高水平、高标准为特征的地区合作潮流。毋庸置疑,TPP是美国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的集中体现,它的出现导致了亚太经济合作机制的分化。但是,分化并不必然导致对抗,TPP与"10+N"机制之间还是具有诸多良性互动的条件。中国应寻找一条实现亚太兼容性合作的战略路径,推动本国和地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0月5日,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结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谈判,达成了TPP贸易协定.越南于2010年加入TPP的磋商,并最终成为创始成员国之一.TPP作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政治层面又有经济层面的考虑,其中遏制中国崛起是一个不容否认的目标.越南是与中国山水相连的邻邦,然而近年来,其与中国在南海主权上的争端日趋激烈,中越关系时常陷入紧张.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越南作为重要棋子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此,我们有必要探讨越南参与TPP的动机,分析其利益考量,以便中国能够采取更有效的策略对待这一“关键性邻居”.  相似文献   

13.
李鸿阶 《东北亚论坛》2020,(3):115-126,128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全球贸易体系重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影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方尽快达成谈判意愿明显提升,而印度临阵退出又使得RCEP能否如期签署充满变数。RCEP与《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部分国家重合,涵盖范围、生效时间、国际地位、开放程度、合作难度和融合发展等不同,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应对RCEP策略选择上,中国应未雨绸缪、积极争取主动,包括争取RCEP尽快签署生效,坚定维护东盟主导地位,继续发挥大国稳定器作用,有序推进RCEP优化升级,推动RCEP与CPTPP互动发展,密切关注日本合作动向,重视与CPTPP、“印太战略”联动效应,加快打造区域融合发展合作典范。  相似文献   

14.
沈铭辉 《东北亚论坛》2013,(4):28-38,128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东盟在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背景下做出的战略性选择,这也是东亚合作多年来取得的重大突破。"东盟+1"自由贸易协定的横向比较分析表明,各自贸协定在投资条款上差异最小,货物贸易次之,服务贸易差异较大。如果以整合5个"东盟+1"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推动RCEP谈判,RCEP可能在投资协定上先行突破。尽管中国面临谈判困难,基于中国的经济利益,中国有必要以积极的态度推动RCEP谈判。  相似文献   

15.
东亚一体化进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正式启动,而当前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被认为发展"迟滞"甚至陷入"停滞"。中国学界主要用"互信不足论"、"贸易结构差异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论"、"三心二意论"、"美国阻挠论"、"主导缺位论"等对其进行解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诞生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使东亚经济一体化呈现出多重框架并存的格局,其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以及中国的政策应对是中国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并折射出学者们对"开放的地区主义"理念的不同理解。与此同时,东亚地区的政治和安全合作同样步履蹒跚,在几种合作模式间争论与博弈,学者们为此提出了许多新的东亚安全架构和设想。在不断地翻译和推介西方一体化知识之后,中国学术界应该用自己的话语构建中国或亚洲知识,以"互联互通"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合作概念和理论或许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特朗普在竞选伊始就强烈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称它为“国家的潜在灾难”,并承诺上任之初便要将其废除.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兑现诺言,签署行政命令退出TPP.按照规定,TPP若要生效,需获得至少6个国家批准,并且这6个国家的GDP总和要占到全部12个国家GDP总和的85%.①而美国一国的GDP就约占TPP成员国GDP的60%,美国退出意味着TPP的崩溃.  相似文献   

17.
《美墨加协定》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因为它很可能将深刻改变全球贸易规则。本文以世界贸易组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作为分析参照,基于文本和历史分析《美墨加协定》试图构建的国际贸易体系的目标、原则和治理机制。《美墨加协定》属于自由政府间主义一体化,很大程度上是对世界贸易组织倡导的功能主义一体化规则的根本性颠覆。目标方面,《美墨加协定》一视同仁对待所有缔约方的利益诉求,受缔约方影响而特别重视环境与劳工保护,强调市场经济规则的一体化。而世界贸易组织由于以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为关注中心,导致上述两个目标在实践中被虚置。原则方面,《美墨加协定》框架下,对等原则成为缔约方遵循的基本谈判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的基石地位由此得到进一步强化,公平竞争原则也得到更大的重视。而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使得这些原则被相对弱化和边缘化。治理机制方面,《美墨加协定》不像世界贸易组织那样涉及主权让渡,不建立超主权国家机构来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坚持契约自治,不寻求第三方提供争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美国通过加入TPP从实质上确立了"重返亚洲"的全球战略调整,在更大程度上加快了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干涉。美国主导下的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中国的整体和局部FTA战略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对FTA战略做出合理的调整。中国的FTA战略重心仍应保留在东亚地区,提高国内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同时跟踪研究TPP的最新进展,为以后加入TPP谈判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相比其前身《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墨加协定》的主要变化包括更加严格的汽车业原产地规则、适度放宽的乳制品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大幅限缩的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以及新增的日落条款。《美墨加协定》充分体现出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立场和单边主义倾向:协定相关条款反映出在"美国优先"的基本国策下,重振美国制造业和强化美国规制权的总体态势;协定架构特点体现出美国以双边取代多边、以"互惠"取代"最惠"的贸易谈判新思维;美式单边主义的最终目标并非"去全球化",而是重塑全球经贸规则,实现符合美国利益和需求的新一代"全球化"。作为应对,中国在多边层面应当积极维护多边经贸体制和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并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对区域贸易协定中不公正的恶意条款加以约束;在区域层面应当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进程,并考虑在适当条件下加入《全面和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国内层面应当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高水平经贸法制、高质量营商环境应对和突破美国的"规锁"。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日本外贸战略出现重大转换,开始全方位推进自贸协定(EPA)战略。安倍内阁宣布参加TPP谈判,表明日本开始进入自贸协定战略的第二阶段。围绕TPP问题,日本国内各方立场在"出口"、"规则"与"农业"三方面出现重大分歧。本文认为,日本TPP谈判的战略意图中,"出口"为虚,"规则"为实。而在"农业"领域,日本试图利用日澳EPA模式来缓解美国的自由化压力,同时也为其新阶段自贸协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积极推动国内农业结构改革。日美双方经济及政治等战略目标的一致推动了TPP谈判在2014年4月双边首脑会谈前后出现一定进展,这将对中国以东亚为中心的自贸协定战略形成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