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笔者走访了湖南省邵阳市14家企业,对120名青年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技术员年龄在21~32岁之间,都是恢复高考后从学校分来的大学生、中专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14个技术员明确表示对工作和现状满意,对改革持轻松乐观态度,其余160名(占总数的88%)青年技术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落感和孤独感.笔者分析,产生这种失落感、孤独感的原因有如下四点:一.理想与现实的错位现在的青年技术人员多是从"三门"(小学门、中学门、大学门)步入社会的,对社会实际了解不深,造成了理想的心理定势与社会实际的错位.其表现有:1.原有价值体系的破裂.原有价值体系的破裂可分为自卑型和自傲型两种.第一,自卑型:在大学读书时,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使其滋生了强烈的自尊心.但步入社会后看到做生意的、办公司的行情看涨,有文凭的青年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轻视自我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如果这种心理状态长期存在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压抑、孤独的情感,甚至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不仅给大学生本人及家庭带来痛苦,影响学业及发展前途,而且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严重防碍大学生的成才与进步。为此,我们应当积极帮助大学生中的自卑者,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尊心、自信心,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主动关心他们,使他们树立起正确…  相似文献   

3.
组织建设与多元整合: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与市场化导致了大学生群体的内部分化以及大学生社会认知的多元化,这对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带来了挑战。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与校园秩序维系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分化,分化了的大学生因其社会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差异给高校的管理以及校园秩序的维系带来了难度,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感性组织,依托这一组织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则可能较好地实现大学生群体的整合。在实现高校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情感性组织是不够的,还必须依赖纪律组织。就高校中的学生自我管理而言,纪律组织的主要载体是学生会组织。以规模较小的行政管理队伍如何应对规模庞大且分化严重的大学生群体则是当下高校治理的"规模——结构之困",而通过多元化的学生自组织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则是一种有效且低成本治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是新时期自我认知以及自我期待与社会现实冲突严重、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的大学生,通过自我的发泄方式表达对现实不满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表现为"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盲目跟风"等类型。"愤青"现象的产生有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主客观原因,应理性看待,并建设畅通渠道,回应其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5.
自我意识指人对自己存在状况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特征、能意识到自己同别人的关系,还能给自己下达各种各样的指令、保持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行为举止等等,这一切都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个体自我意识的萌芽始于个体出生十个月左右对动作和动作对象的区分;然后,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往,逐渐从他人的评价中了解了自我;再以后才逐步进入主观化自我阶段,产生自我评价、自我观念、自尊、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在人格形成和人格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全的标志之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全面…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深刻变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价值主体凸显,价值行为复杂.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渐趋理性的同时呈现分化,在行为选择上渐趋理性的同时表现分离.因此,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就成为现实需要和必然回应.只有处理好核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价值理想与价值现实、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价值观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等方面的关系才能构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90后"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就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90后"初中生是"90后"很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他们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他们在现实与虚拟之间高度认同自我,期待公平的对待和合理的机会,充满时尚个性的行为背后隐藏的是生存压力下的那份理性与自然,偶尔也会因年轻和冲动而犯错,但他们敢于承担,敢于负责.家庭、学校、社会的"残酷"环境给他们形成更多的压力和问题,他们在默默忍受中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明天的翱翔积攒力量.  相似文献   

8.
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必要性;价值一元与多元的辩证关系则为其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应坚持主导性和宽容性、价值理想和价值现实、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相统一等原则.在建构内容上应着重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他们进行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弘扬现代集体主义精神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一直被人们誉为“天之骄子”,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着光明的前途。可以说,大学生有着较强的优越感。然而,许多大学生却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自卑源于人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挫折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以一种负性的情绪状态表现出来。大学生的自卑情结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成长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伟萍 《理论月刊》2006,(2):123-126
《雪国》是川端康成经过艰难探索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精神分析学家R.德马蒂诺认为,自我意识中的自我无法超越自身主——客之间的分裂,《雪国》中的驹子和叶子在实质上分别代表了岛村自我中的客体和主体,岛村与她们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充分展现了岛村由客体的自我走向主体的自我,进而在以死亡为起点的“充分诞生”基础上超越自我,走向统一,走向元我的心里路程。岛村走向自我救赎的过程,也是川端在东方佛教的影响下确立“无用”哲学过程中的复杂、矛盾的心理路程,是川端面对人类自我分裂的处境所进行的具有现代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新文治主义思潮、现实武装斗争、外部政治势力是推动国民党确立党军体制的三个主要因素.新文治主义思潮为国民党"党军"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体制基础;从推翻帝制到打倒军阀的新型武装斗争实践,推动着孙中山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具有中国特点的建军之路;苏俄介入中国革命并向国民党输出其"治党"和"治军"体制,促使孙中山决心以俄为师,通过建立黄埔军校,最终确立起"党军"体制.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自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自我实际是真实自我、想象自我和分裂自我的综合体,归根到底是现实社会交往主体行为方式在网络世界的体现。因此,网络"自我"身份不仅是新型网络交往行为的结果,而且反过来对网络行为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甚至是负面影响。健康网络"自我"观念的确立是人际健康网络交往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80后"大学生的评价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正确评价他们,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采取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相结合的方法、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方法、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现象与本质相结合的方法立体式分析这一代人.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造成了政治意识多元化、政治表达即时化、政治参与多样化、政治诉求现实化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政治信仰分化、政治热情淡漠、政治表达非理性、政治态度模糊化等消极影响.构建"对话"教育理念、营造更加优化的社会大环境是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我国网络使用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网络给他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培养大学生的"网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学生应具备爱国、诚信、尊重、无害、责任感、节制等"网德",培养这些"网德"除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道德修养外,培育一个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也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90后、80后大学生的“自我状态诊断表”的对比分析,发现90后大学生在自我状态上与80后大学生有差异.并依此提出对90后大学生在人格教育上的方向,即提高90后大学生的成人自我状态,促使其达到真正的自信、自主和自由.此外,分析90后大学生的自我状态对家庭教育和幼儿早期教育都有启发.  相似文献   

17.
人用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来自建立在健全的自我意识基础上的完整的自我.青年期是人的自我意识由幼稚走向成熟,人的自我由浑沌走向升华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青年期个体"自我"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正确走向是由五个阶段衔接构成的连续过程,本文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15年给广东大学生带来了崭新的变化,他们面临着开放与封闭较量、中外经济交往、中西文化交流、新旧体制转换、新旧观念的冲突,其思想政治、伦理道德、价值取向、行为选择以及人际间的关系都受到新的冲击,他们的思想状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1.政治思想偏向现实化。当今大学生已抛弃盲目  相似文献   

19.
田耘 《理论月刊》2005,(11):157-158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缺陷、大学生内在心理需求和外在行为的主动性特征,以及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自我观的重要性,探讨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调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代浩云 《人民论坛》2014,(4):152-154
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是新时期自我认知以及自我期待与社会现实冲突严重、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的大学生,通过自我的发泄方式表达对现实不满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表现为“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盲目跟风”等类型.“愤青”现象的产生有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主客观原因,应理性看待,并建设畅通渠道,回应其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