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我国当前弊端诸现的鉴定体制下,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问题日显突出,司法鉴定有"鉴"不定的混乱局面已经使司法鉴定的公信力下降,致使案件久拖不决影响诉讼效率的实现.要根治"多头鉴定、重复鉴定"这一顽疾尚需挖其病因,对症下药,完善制度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2.
“匡扶正义,为民伸冤,明察秋毫,科学鉴定”这是省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对一件不同部门鉴定机构作过三次鉴定的伤害案件经复核鉴定确定为错鉴后,被羁押人送给专家委员会一面锦旗上的16个大字。类似这样多头管理、多头鉴定导致重复鉴定、错误鉴定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并不罕见。  相似文献   

3.
不受案情干扰是法医学鉴定的一个原则,这一原则在活体鉴定中尤其重要。所谓不受案情干扰是指法医在鉴定时应严格按照伤害鉴定标准执行,不考虑案情之有理或无理。法医认为同情心是有害的,这是法医一贯坚持的原则。但在实践中,由于种种问题的出现,使得这一原则面临挑战,提出疑问的主要是法律工作者。他们认为,法医学鉴定忽略了刑法学理论,鉴定没有着眼于非法侵害行为及与此相关的法律问题,等等。只所以如此,首先在于二者着眼点不同,司法工作者从案件审判角度出发,案件的情节,有理无理对案件有重要意义。以伤害罪为例,从伤害罪的…  相似文献   

4.
胡萌 《法制与社会》2012,(12):72-73
多头鉴定、重复鉴定是司法鉴定实务中较突出的问题,也是困扰现行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难题。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从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结论质证、启动程序、统一标准等方面提出破解路径,使司法鉴定工更好的服务于诉讼活动,为诉讼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出台使我国的司法鉴定体制得到很大改观,公权力的不当分配在鉴定权的统一过程中逐渐得到消减。然而,私权利的滥用以及保护不足使得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问题仍然得不到根治。本文拟从程序性规制的几个角度出发,欲通过加强当事人的参与权和辩护权等程序性权利来遏制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现象的不当发生。  相似文献   

6.
1892年,阿根廷警方使用“指纹鉴定”法成功地侦破了一起谋杀亲子案,此举得到了国际司法界的首肯,认为这是使用“指纹鉴定”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从制度上解决“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给人身伤害案件所造成的干扰。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在国内率先通过地方立法形式,成立了司法医学鉴定委员会,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公、检、法等部门法医鉴定机构各自为政、互不服气,都想在各自受案阶段以自家的鉴定为唯一根据的错误认识,同时也有效地扼止了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然而,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增强,涉及医疗纠纷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此类案件的当事双方分别为医疗单位和患者,所以,如侵权责任的确认、划分,赔偿数额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金缕玉衣”骗贷案入手,仔细分析了文书鉴定同文物鉴定都存在的盲目崇拜专家、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分析现状,希望能引起法律人士对文书鉴定的法律制度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试论法医学鉴定缺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与庭审制度的改革,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的错误日渐明显地暴露。为了避免鉴定出现错误,更好地完成鉴定工作,严明鉴定人的责任,为法律提供更有力的证据,建立相应的鉴定质量监督机制已势在必行。有人提出建立“法医学鉴定错案追究制”,本文认为用“错案”这个名词,将鉴定局限在鉴定结论发生错误,且易与法律上的错误案件发生混淆,故本文将鉴定中存在的错误、差错、失误或不合适宜的地方总称为“鉴定缺陷”。本文就鉴定缺陷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鉴定缺陷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法医学鉴定缺陷…  相似文献   

10.
阿军 《检察风云》2014,(17):50-51
湖北省枣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耕牛是农民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朋友的“命根子”。然而,一伙不法之徒频频把黑手伸向三个乡镇的农户,盗窃20多头耕牛牟利,严重影响了农民正常生产。公安机关经过跟踪排查,成功破获这一系列盗窃耕牛案。2014年6月30日,枣阳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后,该伙盗牛团伙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相似文献   

11.
刑事鉴定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道诚 《河北法学》2003,21(4):12-15
我国刑事鉴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同一案件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非常普遍;鉴定结论的采用混乱; 鉴定机构多家设置、无章可循;委托签定权不统一,当事人没有任何救济方法;首次鉴定的管辖权 和管理部门不明确;鉴定人的资格没有严格限制,鉴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法律有关鉴定的 规定不能得到贯彻执行;错案率高,徇私舞弊现象时有发生等。对我国刑事鉴定制度反思后认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从鉴定人的资料和责任、鉴定的启动、鉴定权与司法权的分离、鉴定管辖、鉴 定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网》2009年6月4日刊登郑家林先生撰写的题为《“人大代表”改称“人民代表”为好》的文章,主张应将“人大代表”改称为“人民代表”。此文引发了广大读者和人大工作者对这一话题的热烈探讨,“人大代表”改称“人民代表”到底妥否?有人认为,称谓应靠相关法律的规定来判定;有人认为,“人大代表”不宜改称“人民代表”,还是沿用“人大代表”较妥。  相似文献   

13.
陈如超 《证据科学》2014,(4):447-467
中国当今刑事鉴定争议频发。其中当事人与办案机关鉴定冲突最剧烈、不满手段最多样,且其社会影响最大者,目前主要聚集在部分死因鉴定领域。该类鉴定争议既滋生过度重复鉴定,更促使部分当事人上访、闹事,一度还以此衍生出暴力性群体事件。死因鉴定争议的发生,主要源于影响鉴定意见可信性的一系列因素,而非仅因为、甚或主要基于鉴定意见的客观可靠性。因此,为重塑中国刑事死因鉴定的公信力,必须走向从实践出发的法律研究与制度建构立场,以回应办案部门创建、并亟须理论提炼与立法改良的“过程导向信任”的鉴定争议解决机制。其关键措施,是通过死因鉴定程序的开放性与当事人双方(包括其聘请的法医专家)的充分参与性,从而实现鉴定意见的可信性或当事人可接受性;并以此领域的鉴定争议解决为突破口,进行鉴定制度改革,以提升中国整个刑事司法鉴定的公信力与可信性。  相似文献   

14.
邹明理 《证据科学》2013,(4):420-427
“两种意见”和“两种检验报告”的性质和作用问题,在司法鉴定和司法活动中是经常引起争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的争议.对每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争议的主张。认为“鉴定专家咨询委员会”出具的“鉴定咨询意见”不是鉴定意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只能作为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的参考。并论证了其中的多方面原因;主张“鉴定检验报告”应当区分法定与法外两种性质,分别属于法定鉴定意见证据和仅供审判部门参考的非法定证据.并提出了对两种不同性质“检验报告”的使用评断原则;认为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科技证据审核活动”.属于司法机关对鉴定意见的内部咨询活动,审查的范围仅限于四个方面.技审人员和机构无权对司法鉴定意见进行否定或肯定.只能对四方面的问题提出“审查建议”,“技术审查意见”只能作为检察、审判机关审查起诉和审判的内部参考.不能栽入起诉书和裁判文书。  相似文献   

15.
刑诉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二款有关法医鉴定的规定改变了过去司法机关对人身伤害鉴定“一统天下”的局面,防止了公检法机关对同一人身伤害案件或同一精神病鉴定对象重复鉴定、互相“扯皮”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强了对人身伤害和精神病学鉴定的制约,这对法律程序上保证诉讼的公正性、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一、人身伤害鉴定由医院负责最终裁决不利于鉴定的科学性刑诉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针对“鉴定结论必须明确“的立法建议和“鉴定结论必须准确“的鉴定工作发展目标提出的质疑.认为“鉴定结论必须明确“不符合提供证据的法律要求,以六条理由论证这一建议不宜采纳,主张以“鉴定结论应当符合科学技术标准“作为对鉴定结论的立法要求.文中以五条依据分析“鉴定必准“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工作目标,主张“鉴定结论应当客观真实“才具有可行性,才符合证据规范.  相似文献   

17.
对1997年国务院的一个“决定”的法律评析●张世荣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重申了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同时又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基本原则。这对全国人民是一极大的鼓舞,同时对我们法律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  相似文献   

18.
合理控制重新鉴定和有效解决鉴定争议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新鉴定无休止地进行,可算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个痼疾。曾有不少人认为,这个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不顺、鉴定人业务素质不高所引起。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颁行后,经过三年多的鉴定体制改革,鉴定体制基本理顺;鉴定人经过考核和培训,法律与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社会鉴定机构与侦查机关鉴定机构各自的职责与受理鉴定范围也已明确,但诉讼活动中的重新鉴定率并无减少趋势,与重新鉴定有关联性的鉴定争议仍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职工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们需要受到尊重。他们渴望得到援助。他们应当获得帮助.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句话的原创者和践行者是齐明亮。他认为这是自己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接触伤害案件中曾遇到两种情况:一是法院在审理公诉伤害案件时,对公安机关法医鉴定结论与检察机关法医鉴定结论不同发生争议的,择其中之一送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重新鉴定,对另一方鉴定材料完全不用;另一种是办案部门对只经公安或检察机关法医作过一次鉴定感到可能有误的,径直送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鉴定。上述做法的理由是依法律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是重新鉴定的部门,它出具的鉴定结论是最终结论,对有争议的鉴定,无论将哪一方的鉴定结论送去重新鉴定都会有一个正确结论,还省时省物省费用。笔者认为上述两种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