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用担保行业的不断发展,现行的法律法规难以保障解决信用担保中的信用问题。有必要重新对信用的定义进行解释,本文试从道德方面来讨论用信问题,说明单纯的法律条文无法全面规制信用问题以及道德在解决信用担保中信用问题的作用,建议尽早出台一部专门具有道德规范机制的信用管理法规,健全现有信用担保法律制度,完善信用担保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劳动合同履约担保条款的普遍使用,因担保条款所带来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劳动合同履约担保的涵义及存在的合理性,探讨如何对我国劳动合同履约担保条款加以规制,保证劳动合同担保作用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高小珺 《经济与法》2003,(10):62-63
一、我国信用担保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信用担保的历史及水平相比,信用担保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信用担保在我国已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信用担保的指导原则、担保体系、银行选择、资金来源、业务范围、评审制度、风险控制及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和促进了担保业的发展。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和发达国家法律制度相比较。我国信用担保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现有的信用担保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4.
王瑞 《刑警与科技》2007,2(3):118-122
伴随现代消费信贷体系迅速建立,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和保险公司利益追逐的双重需求下,保证保险应运而生。我国现行立法对保证保险缺乏统一界定和规范,相关法律认知的分歧使纠纷各方在诉讼中无所适从。统一对现有相关法律规定的理解,统一对保证担保的"保险形式之担保手段"的性质认可,进而统一保证担保的法律适用无疑是对现存保证担保价值实现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纳税担保法律性质与法律适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绍义 《北方法学》2009,3(5):109-114
对纳税担保法律性质的争议源于对纳税担保行政性和民事性多元目的价值的不同认识。按照法的价值位阶将纳税担保定性为民事性,有利于保障税收债权的安全,有利于贯彻落实我国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实践中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解决纳税担保纠纷出现的僵局,不是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的,而是人们错误认识纳税担保的性质,把民事纠纷当作行政案件处理的结果。适用民事法律、按民事诉讼解决纳税担保纠纷是纳税担保法律适用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专利权担保融资是知识产权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专利权的交换价值是其担保功能的法理基础.专利权担保的性质在法律上被界定为质押,专利权担保的效力以登记为要件.目前理论认为,专利权担保为介于抵押与质押的中间形态或接近抵押,其效力以担保合同生效为要件.由于专利权担保融资属于间接、非证券无形资产融资,因此受到三个方面的基本规则约束,即专利规则、担保规则和贷款规则.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专利权人与贷款人之间可以根据设定担保的实际需要依据合同自由原则补充法律规定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担保,本是一个老问题。但担保发生在上市公司中,便产生了许多新内容。这些新内容的产生,根源于上市公司这个特殊主体。 一、“对外”担保中“外”的界定 简言之,为他人担保即为对外担保,为自己担保则不属于对外担保。可是,什么是“他人”,这个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在实践中却出现了许多的模糊。  相似文献   

8.
担保行业的高风险性以及担保领域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性,使法律专业人士的介入成为必要。本文在结合业务实践的基础上,对律师参与担保业务法律建设,为担保机构提供法律服务,与担保机构统统构建担保业务法律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现有法律制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现有法律制度架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解构,分析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制度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0.
海关事务担保是民事担保制度在海关事务中的延伸与发展,涉及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权利、权力相互交织、作用,法律性质莫衷一是。明确海关事务担保是以私法为基础并兼具公法属性,对解决实践中法律适用问题、丰富我国担保制度和转变公共治理理念至关重要。同时,尊重、保障担保人权利,合理解决担保纠纷,不仅可以扩大担保适用范围,而且是体现物权平等保护原则,实现担保价值,防止海关事务担保被虚化、被滥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廖焕国 《法律科学》2009,(5):149-156
融资融券交易对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担保机制是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构建的基石。信托关系、让与担保和账户质押等并不足以型构我国融资融券担保交易机制。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应建立以最高额质押为基础的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法律制度,促进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通过的《物权法》适应了担保物权制度的新发展,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袄,对传统担保物权理论予以修正,扩大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设立了应收账款质押与动产浮动抵押制度,规范了登记行为,在担保物权实现规则方面做出调整等。凡此种种变化必将给银行信贷担保业务的发展带来崭新契机,但同时也将带来一些不利因素,我们需要运用辨证的眼光,在研究并探讨其利弊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切实防范法律风险,从而进一步促进金融业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物权法在动产担保融资方面的重大突破,并论述在新物权法框架下以应收账款和存货质押存在的法律问题及风险防范。法律上的保护对于推动动产担保的发展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公司融通资金和筹措资本的一种重要方式,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是一个普遍现象.伴随2005年《公司法》的颁布,经过重点治理的上市公司担保行为①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对外担保不仅成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安全的重大隐患,也给上市公司治理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如何规范上市公司担保行为,合理平衡上市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钱鸥  马新来 《中国公证》2009,(10):27-30
一、最高额抵押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最高额抵押权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一项法律制度。最高额抵押权作为一种抵押权,具有不同于普通抵押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海关事务担保对于加强海关监管,促进海关流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海关法》已经设立海关事务担保法律制度。但是海关事务担保的法律属性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是由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所造成的。事实上,海关事务担保的法律性质很难说究竟属于公法还是私法,但是完全可以借鉴私法上的担保制度,对现行海关事务担保制度进行扩充与完善,实现其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6.
楼花按揭作为一个房地产金融工具,在我国缺乏明确法律规定却又在实践中频繁运用的大背景下,凸现出对于其法律属性定性的研究价值。从实践角度出发,楼花按揭按其运作流程将预购人和银行间的担保形式分为两种担保权利类型。以房屋产权转移为界,在此之前设定的是质押担保,而在此之后所设定的则是抵押担保。  相似文献   

17.
所谓担保物权,是指以特定财产为标的设定担保而产生的权利。当担保物权与债权并存时,担保物权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担保物权的种类,一般认为主要表现为优先权、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在海上运输中,担保物权的标的物主要是船舶与货物。因而,担保物权在海上运输中主要表现为船舶优先权、船舶抵押权、船舶及货物留置权。下面分别做一论述。   一、船舶优先权   (一 )船舶优先权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船舶优先权,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债权人对债务人所有的船舶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目前,学者们关于船舶优先权的概念存在多种定义,分…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融资难题时,知识产权融资是较常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中这种融资担保方式更为普及。主要原因在于,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与知识产权证券以及信用等相比较,更易获得融资,其融资成本也较低。同时,能够实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但是知识产权融资担保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评估;二是风险评估,不管是价值评估还是风险评估,其评估的难度都比较大,较大的评估难度,使得银行在进行知识产权融资担保业务时承担风险。本文从知识产权融资担保必要性入手分析,并简要阐述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担保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出的三点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担保法律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投资担保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和帮助百姓理财方面,起到了纽带与桥梁的作用。但河南省内投资担保公司迅猛发展,数量激增,投资担保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演越烈,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弊端。正视投资担保行业之发展已迫在眉睫,本文欲从内外部对投资担保行业中的法律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传统担保制度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国内的一些学者把目光投向了源于英美法系的浮动担保制度。徐冬根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先行者,其新著《浮动担保法律问题比较研究》的问世,大大丰富了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该著作运用了比较研究的科学方法,并引入了法律经济学理论,对浮动担保制度作了系统地研究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