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军入水     
杜军 《法治纵横》2011,(3):63-65
他们不是真正的军队,但杀伤力却不遑多让;他们没有固定的组织。但却总是有组织地去做某件事情;他们是互联网上有形无形日益壮大的力量——网络水军。 一个行业没有规制一定会乱。对网络水军的管理关键是对雇佣水军的公司进行规范,规定他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此外,相关法律的完善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赵长江  余翔 《人民检察》2023,(20):72-75
“网络水军”通过操纵网络舆论与流量,扰乱网络空间秩序,影响现实经济生活与社会公共秩序。基于严密的组织分工和利益分配机制,“网络水军”犯罪已形成成熟的犯罪链条。目前对“网络水军”的打击力度不足,存在罪名适用不清、犯罪主体认定不明、关键证据难以获取等问题。对此,建议基于产业链条分工确定犯罪主体范围,明确罪名与罪数;适度调整证明责任分配,合理扩张共同犯意的认定;加强主动识别与算法取证工具的使用,利用新兴技术提升侦查取证水平;构建行刑衔接机制,联合多方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3.
"网络水军"即受雇于人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绍人员。如今,"网络水军"已渗透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从论坛、博客到QQ群、邮件组,再到微博,几乎无处不在。毋庸置疑,"网络水军"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样不可否认,不法分子也常常利用"网络水军"制造话题、恶意炒作、诋毁竞争对手、敲诈勒索等等,甚至涉嫌犯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水军”已经渗透了互联网的很多地方,他们逐利性和隐匿性强,影响、扭曲甚至有时操纵着网络舆论的走向。那么,这个隐藏在灰色地带的群体到底由什么样的人构成?他们是如何在网络中“翻云覆雨”?他们又有怎样的“从业心态”?记者深入“军营”,与部分“水军”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5.
中原 《检察风云》2011,(14):68-69
他们是“网络水军”——一个随网络发展而生成的新职业。凤姐、犀利哥、小月月、贾君鹏、封杀王老吉事件、3Q大战……热闹的网络事件背后,都会有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水军的在C2C领域的快速发展,其表现形式为利己性的虚假炒作和排他性的恶意评价,这两种行为都严重的损害了买家和卖家的相关法律权利,也对C2C模式下的卖家之间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产生了损害。我国《不正当竞争法》和《侵权责任法》都没有对C2C下网络水军做出规制,本文将分析网络水军在C2C模式下滋生的原因,并提出规制意见。  相似文献   

7.
2010年是网络水军大举从幕后走向台前的一年。他们的强力操纵让人们对网络曾经抱有的理想开始动摇:网络是民意表达的平台吗?也是,但也可能不是。  相似文献   

8.
2010年的岁末,级别曾为“网络杀手”的李力蒙,找到笔者,讲述了自己身为一名“网络水军”的自我救赎之路。他只想告诉读者:“罢手吧,网络世界的暴力和现实世界的暴力一样残酷、一样嗜血。”  相似文献   

9.
刘鹏 《法人》2011,(6):15-15
自4月中旬起,中央外宣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专项行动,欲借此契机来整治不良的网络公关行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网络水军”。  相似文献   

10.
周鑫 《法治与社会》2013,(12):48-49
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数最多的国家,目前用户4,57亿户。互联网深刻改变中国人的社会和生活,是商业营销的平台,也是民意表达的平台。近年来,"网络水军"成为当前网络上出现的新词、热词。所谓"网络水军"是指客户通过雇用网络公关公司,由公司组织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这些雇佣人员在"网络推手"的带领下,以各种手法和名目在各大互联网论坛上发帖。由于他们人数众多,被形象地称为"网络水军"。  相似文献   

11.
小非 《法庭内外》2011,(8):30-33
他们遍布网络的各个角落,他们的人数难以计量。他们在网上时聚时散,像农民工一样接受打包业务,靠注水发帖获取报酬。他们当中有商业策划者,也有伪装民意、打击竞争对手的非法牟利者。他们是“网络水军”,一个随网络发展而生成的新职业。  相似文献   

12.
李谦 《法制与社会》2015,(1):247-248,250
网络,伴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近些年来,由于网络媒体、网络平台的发展以及网络话语权的扩大,由一定群体组成的"网络水军"正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军"正以迅猛之势充斥着网络空间,其侵权行为、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但从开始,我国并无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对其规制,本文试分析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姚玮 《法庭内外》2014,(4):42-42
正日前,由国家工商总局起草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办法》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明确禁止此类雇用水军虚构销量为自己提升商业信誉、请差评师恶意损害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谓网络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以获取利益为目的,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差评师则是以给别人差评为职业,并通过此种手段谋取财物或其它不当利益的人。从"封杀王老吉营销策略"到"蒙牛陷害门丑闻",  相似文献   

14.
刘佳 《公民与法治》2013,(18):11-11
从秦火火、立二拆四到周禄宝……短短几天时间内,被公开的网络造谣者名单逐渐变长。“人心惶惶,风声鹤唳,现在大V们发微博变得更加谨慎。”在微博上,一位粉丝数量超百万的大V对记者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络营销人士对记者说,和5年前相比,网络水军不仅把造谣的主要阵地从网络论坛转至微博,更牵涉出一条大V转发谣言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诽谤已经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网络现象,尤其是"网络水军"的兴起更使得网络诽谤日益呈现出职业化、隐蔽化和扩大化的趋势,严重破坏了网络健康秩序和社会道德秩序。司法实践对此已经开始予以关注,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但仍存在作为与不作为、如何作为的司法困惑。对此有必要在考察和借鉴域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网络诽谤案件中一系列司法困惑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构建严密的网络诽谤犯罪防控体系,着力思考应对网络诽谤的刑事司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他们不是真正的军队,但杀伤力却不遑多让;他们没有固定的组织,但却总是有组织地去做某件事情;他们是互联网上有形无形日益壮大的力量——网络水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近日公开表示,“网络水军危害社会,影响正常的网络秩序,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确实需要治理”.据悉,这是我国官方首次对网络水军问题进行公开回应.  相似文献   

17.
王剑 《法制与社会》2011,(19):74-75
从2005年到现在,网络"水军"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关服务提供者开始出现并蓬勃发展,其多从事诋毁特定对象,删除不良评论等紧急公关工作,对网络环境遭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是从其出现到现在,并没有相关的法规或规定对其进行规制,各执法单位也并没有对其进行监管的有效手段。本文试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所谓网络推手、发帖水军,它们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品牌炒作、产品营销、口碑维护、危机公关等服务,更能进行密集发帖,它们几乎控制了国内所有的主流论坛,对于舆论的操纵,做到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地步。  相似文献   

19.
张克 《检察风云》2011,(1):8-12
所谓“网络推手”、“发帖水军”,它们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品脾炒作、产品营销、口碑维护、危机公关等服务,更能进行密集发帖,它们几乎控制了国内所有的主流论坛,对于舆论的操纵,做到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近日,北京警方打掉一个在互联网蓄意传播制造谣言的网络推手公司,两名幕后网络推手“秦火火”“立二拆四”被刑拘,他们炒火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据称,他们制造并传播的谣言多达3000余条,令人咂舌和震惊。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做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信息的传播变得海量化,人们必须从海量的信息中挑选出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东西,“眼球经济”便随之到来。有些不法分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千方百计竭尽所能地挖掘或编造出各种“奇闻怪事”以满足某些人的需要,并通过各种手段放大人们对这类信息的需求。“网络推手”“网络水军”应运而生,各种谣言自然烽烟四起。这些谣言不仅给许多当事人或当事组织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同样给广大网民和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