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对20世纪初英租威海卫时期(1898-1930)中国被告在刑事审讯中享有的权利进行调查。中国被告人涉嫌严重犯罪时,由一名法官审判,适当时再由一两名中国助理员加以协助。1912年两名被告在缺少陪审团或法律代表的情况下,被宣告谋杀罪名成立。该案之后,辩护律师和陪审团审判不但成为规则,更成为确定的制度。有关此案的负面报道,在推行有限度使用公众基金聘用辩护律师方面起了作用,并且可能鼓励陪审团被更多使用。同时文中探讨了殖民地部、英国地方官员和其他人在被告审问中使用陪审团和辩护律师上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2.
夏欣 《法制与社会》2013,(33):27-28
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体现在其宪法修正案当中,无论民事还是刑事案件,原被告都可以提出陪审团审判的要求。陪审团分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大陪审团只适用于刑事案件,其主要职责和权利是决定是否起诉。小陪审团通常由12人组成,通过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决定嫌疑人是否有罪。本文所提到的陪审团,一般是指小陪审团。  相似文献   

3.
陪审制在美国的运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陪审团审判体现了美国对于民众参与民主的认可 ,从殖民地时代到今天 ,被与自己同等的人审判一直是美国人十分崇尚的权利。陪审制跟随英国殖民者来到美国后便成为民主权利的象征 ,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工具。美国建国后 ,先驱们将它视为一项重要的权利 ,纳入宪法保护。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 ,这一制度不断发展 ,成为司法程序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 ,它的发展过程也充满了矛盾与困惑 ,而且延续至今。一、宪法中的原则性规定美国宪法上有关陪审团制度的明确条文一共有下列四处 :(一)宪法第三条第二款 :“对一切罪行的审判 ,除了弹劾案之外 ,均…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陪审团与检察官的公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诉讼制度中,陪审制有大、小陪审团之分。一般来说,行使起诉职能的是大陪审团,行使审判职能的是小陪审团。在美国,公诉权由检察官和大陪审团分别行使。刑事起诉有两种主要形式:大陪审团提出的起诉书和检察官提出的公诉书。有些刑事案件的起诉,由检察院直接决定和提起;而有些案件,特别是重罪案件,提起公诉并交付审判必须由大陪审团决定。在程序上由检察官将拟就的起诉书草案和有关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组织的大陪审团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交付审判。一、美国大陪审团对检察官的监督制约美国的大陪审团最初是仿照英国的陪审团制定的,…  相似文献   

5.
人民陪审团属于外挂式陪审模式,其与专业法官的关系,实际上是司法专业化审判与民众社会化审判关系在程序上的反映。人民陪审团可以有效地改变审判格式化的局面,使案件的审判具有个体人格化的特性。在具体的制度建构中,应当使具体规则与人民陪审团的价值目标相统一,以免民众审判与人民陪审团沦为司法权与法官的附庸。  相似文献   

6.
蔡辉 《广东法学》2005,(1):62-63
陪审团制度由英国殖民者带进北美大陆,美国独立后把这一制度继承下来,联邦宪法第六修正案将“得到陪审团公正的审判”确立为刑事被告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既然是被告的权利,被告当然可以放弃。于是联邦最高法院规定:被告可以放弃陪审团审判而主动认罪,但必须得到联邦法院和美国检察官的同意。可在很多州,被告放弃陪审团审判只需得到法院的同意并不需要州检察官的同意。  相似文献   

7.
丁盼  姜琪 《法制与经济》2013,(8):41-42,44
陪审制度是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文章以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为视角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人民陪审员制的实施现状,谈谈美国陪审团制度对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谢彩凤 《法庭内外》2014,(12):53-54
1770年3月5日,波士顿国王大街,海关大楼前的广场上空响起了一串枪声。波士顿居民和驻扎本地的英国士兵发生冲突,骚乱中5名殖民地居民中枪身亡,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大屠杀,为日后美国革命埋下了种子。三周后,大陪审团指控普利斯顿上尉及其8名属下涉嫌谋杀罪,如果罪名成立,这些英军士兵将被处以死刑。  相似文献   

9.
陪审团在衰退吗——当代英美陪审团的发展趋势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易延友 《现代法学》2004,26(3):45-52
陪审团审判在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中的使用都呈逐渐减少之趋势,并且批评陪审团审判制度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但是一些原来已经废除陪审团审判的国家却正在恢复或试图恢复这一制度。陪审团审判的生命力仍然旺盛,因为它仍然在保障自由、制约国家权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淦  汪璐 《法制与社会》2011,(11):27-28
陪审团审判在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中的使用都呈逐渐减少之趋势,并且批评陪审团审判制度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但是一些原来已经废除陪审团审判的国家却正在恢复或试图恢复这一制度。陪审团审判的生命力仍然旺盛,因为它仍然在保障自由、制约国家权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罗芳芳 《证据科学》2013,(4):499-510
英美法系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专家在审判中的重要作用,而具有偏向性专家证人则是对抗制的产物。在中世纪,专家是以陪审团成员或者法官顾问的身份出现在法庭上的,由法官进行引导和控制.以保证其中立性和公正性。16世纪,随着知情陪审团被不知情陪审团所替代,法院开始传唤专家出庭,就某个专业问题向陪审团提供意见和结论。到了18世纪.英美法系审判中对抗的因素越来越多.双方当事人开始传唤专家作为各自的证人出庭提供意见。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专家证人并不具有偏向性。直到19世纪中期,专家证人开始为各自当事人的利益服务.在法庭上为就与案件事实相关的专门性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现代意义上的专家证人产生。梳理英美法系专家证人的历史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现已全面确立专家辅助人制度.专家辅助人应当具有中立性.并需构建一系列的程序和制度对专家辅助人的中立性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12.
《北方法学》2018,(4):103-115
陪审团具有价值上的正当性:一是民主价值,即陪审团审判体现了人民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直接民主,体现了社区伦理融入裁判;二是公正价值,即陪审团能够防止司法贿赂、保障独立审判、增加司法公信力;三是自由与人道价值,即通过一致裁决防止侵犯少数派的自由,通过"陪审团废法"防止政府侵犯个人自由,通过死刑裁判体现司法人道主义。但是,陪审团的价值实现存在实践障碍:一是陪审团成本太高且效率太低,二是陪审团的代表性受到质疑,三是审判诈骗等复杂案件的能力受到质疑,四是民事案件陪审团容易出现非理性裁判。由于以上原因,世界各地适用陪审团的数量在减少。但是,陪审团作为对抗恶法、反抗政府以立法的方式进行压迫的工具,能在少数案件中发挥作用就足够了。所以,数量上的减少,并不能说明其存在的价值降低,其伟大的象征意义永远不会磨灭。  相似文献   

13.
一、域外公众参与检察权的主要制度模式 公众参与司法是司法制度发展的国际潮流,美国大陪审团制度、欧洲各国的参审制度、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都是其制度模式。由于本文探讨的是公民参与检察权,而欧洲参审制主要是公民参与法院审判,不涉及检察机关,因此笔者只对美国大陪审团制度、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和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比较问题进行若干阐述。  相似文献   

14.
袁念琪 《检察风云》2012,(24):86-87
《审判的历史》分两条线叙述:一条是人类审判的全景式发展史,从神明裁判到纠问式审判再到陪审团审判。另一条是从历史线条上截取的点——大审判专题聚焦,从巫术审判、动物审判到斯大林时期的莫斯科肃反审判,再到"二战"纽伦堡战争犯罪审判。在审判史的点面结合叙述中,突出展现了审判两大核心问题的千年变迁:谁来审判?怎样审判?  相似文献   

15.
康黎 《北方法学》2012,6(4):76-81
美国死刑量刑程序经历了一个正当化的历史过程,早期的陪审团废法现象催生了死刑陪审团制度,死刑陪审团制度的建立又引发了死刑案件审判的两分式改革并使死刑量刑程序得以独立,特殊的"凌驾陪审团"规则体现出美国司法界力图保持死刑裁量中职业法官与平民陪审团间的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绝大多数的案件(特别是涉及到赔偿金的案件)都是要有陪审员参与的。也就是说,在这些案件的审理和判决过程当中,任何一方当事人都有权主张由陪审团来审定事实。除非是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这一要求,才由法官来认定事实并决定法律的适用。如果当事人要求有陪审团参与,那么审判的第一步骤就是组建陪审团。陪审团分为两种,一种是大陪审团,一般为12——23人,他们在法官的指导下实施对犯罪的调查,或对执法部门关于刑事案件的侦查及证据加以审查.以确定是否向法院起诉;另一种是小陪审团,通常由所在社区的12个公民组成,其职责是对…  相似文献   

17.
评俄罗斯刑事陪审团制度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礼明 《河北法学》2004,22(8):115-11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以刑事陪审团制度的推行为司法改革的突破口。改革者试图以此促进公平审判和民主政治。该制度实施以来,喜忧参半。从其未来走向来分析,陪审团审判对公平审判目标的实现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对民主政体的贡献亦很有限。  相似文献   

18.
以往讨论公诉卷证并送所导致预断及其不良后果,均预先设定英美陪审团审判之立场,因此强调审判者须以空白心态进入庭审。但职业法官审与陪审团审判模式存在诸多本质区别,两种模式对防止预断的需求并非一致。于中国的刑事审判而言,印证证明模式的存在限制了预断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侦诉阻断机制是我们借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正> 英美的陪审团制度已经有了七百多年的历史。陪审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刑事和民事诉讼案件中都使用的小陪审团(Petit jury)或叫审判陪审团。在民事案件中,它的任务一  相似文献   

20.
英国陪审团评议秘密规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龙环 《河北法学》2006,24(9):111-116
在英国,陪审团审判不仅是审判手段和宪法的支柱之一,它还显示着自由的存在.陪审团评议秘密规则是英国古老的普通法规则,至今仍然得到判例的认可.该规则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