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是法律文化结构申的必要因素,在法律文化系统中两者作为子系统,呈现功组耦合结构。法律观念的功能输出必须构成法律制度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表现为为法律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制造舆论,提供指导思想,作合理性论证,培养公民守法意识,建立法律批判理性;法律制度的输出功能同样须构成法律观念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表现为提供法律观念产生的直接前提,为法律观念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现实保证和检验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教义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在教会法本身神学理念的发展,而且对于伦理的观念、价值的观念、权利义务的观念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尤其在西方的财产制度、婚姻家庭制度以及刑法制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本文对西方法律制度中的基督教教义进行论述和分析,以期使人们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和法律思想的演变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刘莹 《法制与社会》2010,(13):294-294
《魔鬼的妓女》是一部以英国内战为背景的影片,本文以此为载体和切入点,对该时期的法律思想从新的视角进行分析,并对社会契约论、国家与人民的关系、自由与平等的观念等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思想内容加以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上古夏商周作为礼刑时代,是中国法律传统的肇始之基。这段时期的礼具有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属性,礼既具备了道德规范的形式,又具备法律规范的形式。其时并不存在独立于礼的法,其法律形式主要是“礼”与“刑”。礼乃行为规范,刑为制裁手段,即刑罚。刑依赖于礼而存在,囊括在礼的范围之中。所以上古夏商周,法在礼中,礼外无法,出礼入刑,这是中国法律传统礼法体系的原生状态。夏商周礼乐刑政“大统”的确立,既是中国法律传统的肇始,也是后世道统所源与“大经大法”所本。  相似文献   

5.
法律思想,即指人们对于法律这一社会现象所持有的观念、想法和评价。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众多的法律探索者,并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法律思想,成为西方法律传统的滥觞,对后世法治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律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东亚各国产生了长期的深远的影响。中国法律文化提倡“礼乐刑政”,综合为治;追求法律统治的和谐性与整体性;主张“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抽象出适用刑事法律的共同规律。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法律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加以研究探讨,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加工过程,使那些体现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精神的传统法律文化内容,为当前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所用,为现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整个服务业面临着巨大的;中击,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作为服务业的成员——法律服务业,同样也需要调整,以适应发展的形势。经济上的发展和观念上的转变,使得需要提供法律服务的主体日益增多,法律服务行业也在迅速发展。面对市场大量的需要,法律服务亟需建立运作体系,以保证能够更好地促进法律服务行业的顺利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行政法律观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行政法律观念的研究贺善征一、行政法律观念是法学研究的对象通常认为,法学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最广义的法律科学,只研究各种法律的共通原理,称为法学通论;对各种法律及其共通原理的概括讲授,形成法学概论课程。第二层次为法理学,包括法哲学和法律学以及比...  相似文献   

9.
中职教育教学目标旨在为社会发展培养具备初级职业技术的基层应用型人才。当前中职生法律意识淡薄问题给中职教育发展带来严峻考验。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关系到职业学校的教育成果,同时也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对当前中职教育开设法律课程重要性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渗透法律观念,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礼法作为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深的研究价值,荀子对礼法观念及其关系的探究,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赵明 《法学研究》2013,(4):195-208
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在于法律与道德相融合,“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不融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某种程度上甚至构成现代法治追求的障碍。这种认识未能深入中华帝国法制构架形成的历史动因,从而也就难以理解和揭示帝国立法的理性方面及其所蕴含的政治智慧。从中华帝国政治使命实现的视角去审视其“礼刑合一”的法制架构,就不仅能洞见它与“三代”礼乐文化传统的契合无间,更能准确把握这一法制架构的理性特征。帝国法制架构的泛刑罚化现象根源于帝国安全的军事化政治使命的实现,具有自治性的礼制规范的创立与维护同样关涉帝国安全与秩序的稳定。这是值得现代人们珍视的古代立法智慧。传统法制之现代转型的成功则有赖于政治家和立法者之现代世界观的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12.
法律方法中的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岚 《法律科学》2007,25(2):31-39
法律形式主义已经成了法律理论中一个确定无疑的贬义词.形式主义实际上是法律方法中的元方法,过度的反法律形式主义会使自身陷入非法律形式主义的悖论,并使法学面临丧失自身自治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法律方法论体系的“逻辑”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律方法论体系属于实用法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是建构法律方法论学科的逻辑基础。从司法的视角看,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法律推理以及支持这些方法的诸多法学原理构成了法律方法论体系。这一体系与过去建构在法律原理分析基础的法律运用有很多的区别,是一种开放性的法律方法体系,更能体现法律方法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欧爱民 《河北法学》2006,24(3):54-57
说话权利的保护程度表征着一个国家的民主、开放和宽容.综观人类在说话方面的权利及其法律原则,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可以说话的权利与事先限制之禁止原则;说真话的权利与真实抗辩原则;说真实谎言的权利与真正的恶意原则;说意见性言论的权利与合理评论原则;不说话的权利与精神自由原则;要求说话的权利与媒体接近原则;用行为说话的权利与背景限制原则.  相似文献   

15.
曾代伟 《现代法学》2003,25(5):170-176
本文试以12-13世纪中国北方游牧文明对中原农耕文明的又一波撞击中,女真习惯法文化与中原儒家法文化双向流动、融汇而成的多元一体的金法文化为例,说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荟萃各民族法律文化之精华,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取精用宏,才铸就了自身独特的法律品格;而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华法系的形成也经历了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历史过程;中华法系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法律意识、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长期交流、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法律判断大小前提的建构及其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永流 《法学研究》2006,28(4):3-18
法律方法效命于法律判断的形成,法律判断的形成是一个将大小前提进行等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视事实与规范之间的不同关系,要运用各种方法去建构大小前提,即使事实一般化、使规范具体化。这些方法包括:客观目的探究,法律修正、正当违背法律,法律补充、反向推论等建构大前提的特有方法;观察、实验、技术鉴定、法医鉴定等建构小前提的特有方法;以及演绎、归纳、设证、类比、解释、论证、诠释等建构大小前提共同运用的方法。它们共同构成法律方法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法律翻译的特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语言翻译研究是翻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翻译学体系的重要补充。法律翻译在遵守翻译普遍原则的同时,也有属于自身专业特点的特殊原则。法律翻译的特殊原则主要体现在专业性、严谨性、准确性和等效性四个方面。法律翻译特殊原则的提出,有利于提高法律翻译质量,亦有助于促进立法机关对法律翻译立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非政府组织的勃兴与国际法律秩序的变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超 《现代法学》2004,26(4):116-121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范围的勃兴,给传统的国际法律秩序带来重要影响和挑战,表层上它的活动与国际法诸项环节都发生关联,深层上揭示了全球化时代法治理念、秩序模式的变塑,并在此基础上确立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语境下的法律信仰:涵义、对象、载体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人们出于对法律的依赖感而生产的心理感受,在行为上则体现为对法律过程的参与。在当下的中国语境中,似可把法律信仰的对象归纳为自由、平等、秩序、安全等法律价值,实在法是法律信仰的载体。在通常意义上,对法律价值作出权威性界定的法官即是法律信仰的表征者。在终极意义上,法律解释要合乎宪法,法律信仰可归结为宪法信仰,法律信仰最终要由违宪审查者来表征。  相似文献   

20.
对国际私法调整对象和范围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家强 《法律科学》2002,(6):114-120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是国际私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两根支柱 ,涉及到该学科体系的构架。从国际私法的独特功能角度来探讨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应是在国际民商事交往中产生的 ,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法律利益的民商事法律选择适用关系。涉外民事关系不是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只是引起其调整对象的一种事实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