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前诊所法律教育的中国问题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前,发端于美国的诊所法律教育引入中国.但是,它遇到了如下中国问题:现行教师评价机制不利于诊所教师的发展;法学专业培养体制和就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诊所课程的兴趣;目前的司法政策削弱了诊所法律教育的效果等等.为使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健康发展,应将诊所教师与其他教师区别对待,构建独立的诊所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法学教育体制,强化法...  相似文献   

2.
诊所法律教育在美国1960年代兴起,发展到现在已深深地扎根于美国的法学教育制度中,并为美国的正义法律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它的精神在于通过法学教育培养合格的法律人和实现法律人的将对人类的苦难不能遏制的同情心转化为帮助苦难人们的法律事业的愿望。20世纪末,中国的部分法学院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鼎力资助下,开始了中国的诊所法律教育的事业历程,这一历程既是美国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也是对诊所法律教育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在以理论传授为主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包括模拟法庭、法院旁听、案例讨论、毕业实习等。但实践证明,这些方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美国的"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对我国的高等法学教育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并具有推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法律诊所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法学教育模式。法律诊所在教学中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增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法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而且突破了传统的法学教育教学模式,增强了法学教育的整体效果;通过法律诊所教育,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使法学教育本身在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提升、法律信仰形成方面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美国诊所法律教育模式体现着职业技能训练、职业道德训练和促进社会正义的多元目标,在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中被引入,但由于中美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目标,诊所教育的实施面临困境。只有立足于中国法学教育的现实,进行教育目标的分类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分别定位,才能克服中国目前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分离的缺陷,以诊所教育为桥梁逐步实现法学教育的一体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法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引入了国外的诊所法律教育,对这一全新法学教育模式,目前还处在边缘地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必要对其进行探索研究。本文从介绍我国诊所法律教育的状况入手,指出了我国诊所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诊所式法律教育兴起于 2 0世纪 6 0年代的美国法学院 ,主要是对于当时的美国法学教育制度中的某些缺陷的一种反应。诊所式法律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教育 ,它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它与传统的法律教育方法不同 ,更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法学教育的模式。目前 ,拉丁美洲、西欧、东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亚的尼泊尔、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院校已经广泛而成功地应用了这种教育方式。自 2 0 0 0年 9月以来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在中国七所高校已经取得了初步可喜的成绩 ,法律诊所逐步完善。这说明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国法学教育中的可行性。尽管现阶段在中国大量地推行诊所法律教育模式尚有非常大的困难 ,但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发展必将对完善我国法学教育体制的改革、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法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与国外相比却显落后。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基础,加强职业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我国现行课程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做出适当调整,切实突出实践性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推广案例教学法和诊所式法律教育。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法律教育比较发达,是一种大学本科教育后的法律教育模式,具有职业教育和实用性特点。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利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判例教学和诊所教育方式,并注重发挥法律图书馆在法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中国的法律教育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诊所式法律教育与中国法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诊所式法律教育对我国传统法律专业教育进行补充与修正,相对于传统法律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是教学理念的多方面转变.在当前的法学教育中,要注意使诊所式教育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律援助、模拟法庭等多种方式结合,多种方式并用,提高我国的法学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相互关系是法治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关联性的研究意义在于,其是努力争取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在我国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利,更在于其是实现法治中国化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话题。我国当下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司法案件揭示出,法治时代的法律评价活动必须反映法治文化的要求。法治中国化理论需要区分中西方法治文化的不同理念和作用机制,并在法律评价活动中藉此指导我国的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在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要想发挥法律体系的规范功能,就必须理性地对待它。现在法律体系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夹击,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轻视形式逻辑的实质思维倾向阻碍了规范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在司法政策中过度强调社会效果、政治效果和能动司法的统一,使得法律的权威性难以树立,法治之路更加艰难。因而,强化形式法治的观念对我国法治建设有特别的意义,要想实现限权意义上的法治,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及其体系的规范作用。过早地批判、放弃形式法治将会使法律失信于民,成为法律白条;过多地讲政治、讲大局等是对政治资源的过度消费。  相似文献   

13.
为平息在中国有没有“中国法哲学”的争辩,结束当今“西方法哲学在中国”占主流地位的尴尬局面,中国法哲学需要展开对中国法治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中国法哲学是中国人独特的法治观和方法论,是对欧美“法治和平演变论”和中国“法治捍卫江山论”的理论超越;我们不仅要借鉴西方分析性文化对形式逻辑的重视以及实证主义思维的缜密,也要继承中国整体性文化的优势及其对方法的整合功能;既要把传统中国的和谐道德继承下来,也要吸取西方法哲学关于公平正义的普世价值.中国法哲学的目标不在于有些学者所主张的西方化或中国化,因为这两种思想倾向都难以成就为中国法治建设服务的法治观和方法论.我们需要在历史时空中,立足全球视野,寻找确定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路径,从而避免过度西方化或中国化的可能性误导.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犯罪本质理论研究应当在中国法治的语境中进行,并着力解决中国法治对刑法学提出的突出问题。社会危害性理论是在社会政治论域中对犯罪本质的认识,无法适应法治的要求;法益侵害说也不符合中国法治的实际;犯罪本质的规范违反说才是当下中国法治建设中的有关犯罪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习惯和操作规程证据规则作为证据法上相关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并没有得到证据法学界的重视。美国对习惯和操作规程证据的使用已有了相对成熟的规定,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以吸收其内在合理性因素,以期对我国司法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核心精髓 ,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灵魂 ,也是法学界、理论界重点研究和我们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理论 (续 2 0 0 1年第 3期《学报》) :十一 ,创立了靠教育和法制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 ,十二 ,创立了“一国两制”体制下的“一国两法”的思想。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二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三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我们坚信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在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指导下 ,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一定能够实现 !  相似文献   

17.
法治文化的建设传播是普法工作的基本任务,对促进公民法治人格的养成、规范公权力的法治化运行、推进我国法治化的进程等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六五"普法依法治理期间,应更加重视法治文化的建设和繁荣,通过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法治理念宣传教育、法治教育载体拓展、法治文化环境建设等可行途径,使人们在法治文化的浸润下将法治精神根植于内心,指导人们合法行为习惯和模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法学家的时代精神与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社会处于伟大的变革时期 ,变革的社会需要法学“巨人”。法学家必须具备三种时代精神才能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法学家的时代精神为 :权利正义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 ;法学家的历史使命为 :开创中国的权利文化 ,构建中国的法治思想理论及培育中国的法律化道德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对特免权做了比较概括的规定,而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地规定任何特免权规则。在美国普通法的背景下,几个重要判决对配偶证言特免权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证据法中配偶证言特免权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参考的依据,有利于证据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及探讨,有助于我国相关证据规则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瑶族法律文化研究——以广西金秀瑶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法律文化对构建我国多元法律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从"民族性"和"地方性知识"意义上来解读法律文化的含义是深入分析瑶族法律文化的理论前提。法律文化中所涵盖的法律制度、法律设施以及法律意识是分析瑶族法律文化的基本框架。通过这一基本框架可以比较完整地估计瑶族法律文化的内在含量。当前我国大一统的法律制度很难为瑶族法律文化提供唯一的发展范式。因此,需要考虑瑶族具体情况,积极推进改革、大力发展民族法律教育、谋求国家制定法与瑶族习惯法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瑶族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