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法,近代,从清末制定《大清民律草案》、到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制定《民国民律草案》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民法典》的正式颁布实施,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法制定的历史任务,为中国民法走向近、现代奠定了基础。中国近代民法制度的发展主要通过三种模式继受大陆民法制度:一是移植大陆法系法律制度;二是借鉴大陆民法制度改造中国固有民法制度;三是将继受的大陆民法制度与中国固有民法传统进行融合。通过上述方式,大量吸纳了欧陆近代民法制度,将中国法律纳入近代民法传统。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在《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部门都已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法律。而我国现行民法的立法状况却相对落后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 ,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应被提到议事日程。制定出一部完整科学的民法典 ,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加快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形成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是西方世界影响最大最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两大法系。(一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民系、法典法系或罗马一日耳曼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 ,[1 ] 以法国民法典为样板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本主义法系。大陆法系历史悠久 ,经历了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它起源于欧洲古代的罗马法 ,在罗马法衰落的年代里又受到日耳曼法、教会法的影响 ,在中世纪后期伴随着罗马法在欧洲大陆的复兴而开始形成。 17世纪至 2 0世纪 ,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后 ,大陆法系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法国民法典的诞生是…  相似文献   

4.
中德两国提存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法以降的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中 ,提存都作为一项债的消灭原因与方式的制度流传下来 ,显示出其存在的价值。然而我国的提存立法规定甚少 ,操作困难。文章以现行《合同法》第 1 0 1至第 1 0 4条及相关规定 ,与《德国民法典》第 3 72至第 3 86条进行比较 ,剖析提存的法律性质、原因、标的和效力等基本内容 ,总结推论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提存制度。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对于大陆法系国家来说 ,无疑是个法典化时代 ,民法典的形式理性和价值理性吸引着众多国家 ,正如有的学者所宣称的那样 ,法律的发展轨迹 ,是由习惯法到成文法 ,再进到法典法。在法律发展史上 ,先后发生了三次民法典编纂热潮 ,第一次发生在 6世纪的罗马法编纂 ,产生了著名的《民法大全》,第二次发生在 1 9世纪的欧洲民法典编纂运动 ,产生了以《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民法典 ,第三次民法典编纂热潮是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产生了 1 992年的新荷兰民法典 ,1 994年的俄罗斯民法典等。面对这样的现状 ,我国学者…  相似文献   

6.
未来中国民法典的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法典是一国民法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我国至今尚未制定民法典 ,但制定民法典已被立法机关提上立法日程 ,并且为此作了大量的工作。法国民法典以其通俗易懂著称于世 ,德国民法典以其逻辑严谨流传后世 ,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具有什么品格 ,值得深思。我们认为 ,未来中国民法典应当符合现代民法发展趋势、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贴近中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与吸收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未来中国民法典只有实现此品格 ,才能立于世界民法之林 ,成为 2 1世纪民法典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法律制度,西方两大法系则是我们主要着眼点。研究西方两大法系离不开罗马法,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或多或少受到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不是某一部法律文献的名称,而是罗马奴隶制国家全部法律的总称,包括从公元前6世纪罗马奴隶制国家形成至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土丁尼编纂法典为止所有的法律。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查土丁尼的《国法大全》,它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也是后世研究罗马法的主要依据。罗马法是罗马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古代世界最发达的法律制度,被恩格斯称为“简单…  相似文献   

8.
论自然债务     
自然债务是一项源起于罗马法的法律制度,各国民法也有相关规定和学说,但是在自然债务的概念使用上比较混乱,有必要对其加以正本清源,明确其与无责任之债务、不法原因给付等具有相同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的区别,并明确自然债务为无(胜)诉权保护的债权,在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对自然债务进行原则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1 2世纪到 1 8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复兴 ,法国接受了罗马法 ,而英国则基本上排斥了罗马法。其原因在于两国不同的法律状况、法院组织系统及诉讼程序和法律家阶层。这三个因素处于不同层次 ,共同作用于罗马法。《法国民法典》的制定并未割断法国的法律传统 ,而是根植于其法律传统。  相似文献   

10.
《法国民法典》是民法法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建基于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律和启蒙思想之上.既吸收了旧法合理的成分,又带有理性主义思想的印痕.拿破仑领导制定并强力推行的《法国民法典》,在社会文明和制度文明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民法典,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第 4条规定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应依据诚实、守诺言、讲信用的准则 ,依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 ,并以诚实信用的方式履行义务。诚实信用原则既是市场经济当事人严格遵循的道德准则 ,也是每一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律原则。它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的确立 ,经历了一个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而本文旨在介绍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过程 ,并对该原则的功能作一简要论述。一、诚信原则的历史沿革1.罗马法阶段诚信原则最早起源于罗马法 ,但其究竟来源于罗马法的何种制度 ,说法不一。有…  相似文献   

12.
民法典的制定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的立法任务。如何制定一部既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 ,突出中国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 ,又符合国际民法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的高品质的民法典 ,是国人的纠纷。本文在方法论上 ,通过博引域外民法典的立法过程、特征和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及启发 ,并着重研讨了中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立法体系、立法原则和立法方法 ,提出了既要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规则的需求 ,又要尊重中国制定法的传统和对域外法律体系继受的历史和现实 ,更要从中国的实际 ,以德国五编制为基础采用七编制体系结构、以中国的国情为本位突出民族品质和特色、以现行法律为基础完善民事立法的初步构想 ,也权当为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振臂一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民法典是我国民法现代化的标志。未来我国民法典应与时俱进,其品格应符合现代民法国际化的趋势,坚持民商合一,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应吸收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并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充分昭示对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民法教研室主任、《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主要起草人之一、俄罗斯工商会仲裁院院长、法学博士E.A.苏哈诺夫教授主编并由莫斯科大学民法教研室集体编写的这套四卷本《俄罗斯民法》是俄罗斯社会发生根本变革以及《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编纂完成后出版的最具权威性的民法学鸿篇巨制。  相似文献   

15.
取得时效是一项发端于罗马法、并且在目前已为所有的西方国家与一些东欧国家的民法所普遍承袭的法律制度。然而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立法机关对于在民法中确立这一制度,却一向持否定态度。在总结我国三十余年民事立法经验基础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没有规定取得时效,便是这一态度的直接体现。近年来,我国法学界不断有人提出关于应当在我国民法中也建立取得时效制度的主张,反映这一主张的论文时常见诸有关刊物,史浩明同志的《关于建立民法取得时效制度的再思考》(载《法治论丛》  相似文献   

16.
民法典的制定不是立法机关对立法程序的简单履行,是需要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民法的理念是民法典的灵魂,一部好的民法典,必须蕴含着完美的民法理念,且建立在适合民法存在的社会基础之上。因此,在制定我国民法典的过程中,必须对我国目前的社会基础与观念进行再造与更新,应逐步构建中国的市民社会,从而建立一部引领时代发展方向的、有中国气派的、里程碑意义的新世纪中国民法典。  相似文献   

17.
法国民法历史悠久,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首创和典范,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本文从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大革命期间和拿破仑时代以及19世纪末以来三个历史时期对法国民法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8.
侵权行为属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规范现象.侵害他人人身和财产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冲突.罗马法以前的古代法律,大都有对这类冲突进行惩罚或赔偿的规定,但却未明确提出“侵权行为”一词,罗马法根据侵害的性质分为“私犯”和“准私犯”两种.到1804年著名的《法国民法典》方首次使用“侵权行为”和“准侵权行为”.当今各国民法大都使用“侵权行为”一词,只是有的国家如日本称之为“不法行为”,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分别称之为“因致人损害发生的债”和“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9.
民法的基本制度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形成的内在法权要求的法律体现 ,是市民社会成员交往的普遍规则。民法典创制必当从认知应有权利这一科学的权利确认起点开始。现代市场经济中生存着广泛的应有权利。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权利本位” ,吸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不断阐发的法权要求 ,构建全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民法典创制结构和模式应有利于确认市民社会的应有权利。  相似文献   

20.
《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的是通谋虚伪表示的效力问题,而其文本则是对《德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七条相关规定的移植。完善通谋虚伪制度,需要完善相关具体法律,形成完整协调的法律制度体系,以促进法制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