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把“戒严”改为“紧急状态”成为 2 0 0 4年修宪的焦点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紧急状态入宪进行宪法学思考 :紧急状态的内涵和外延比戒严更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宪法要求 ;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是宪法职能转变的标志之一 ;紧急状态入宪使得国家紧急权具有正当性 ;紧急状态入宪整合了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的各项具体紧急状态立法 ,为制定《紧急状态法》提供了宪法依据 ;紧急状态入宪丰富了宪法秩序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紧急状态"写入宪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国家正确应对社会危机事件,快速、强有力地采取措施,提供了宪法依据.从价值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在紧急状态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促使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宝;从理论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我国抗击非典后的经验总结,也是适应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从实践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还只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第一步,真正贯彻宪法中的紧急状态条款,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构建相应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洋主权维权在策略上,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对岛屿归属、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划界争端等方面采取坚决而灵活的斗争形式。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的变化、国内陆海统筹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的确立,要求中国海洋主权维权策略与之适应,即从守成宣言式维权、应急反击式维权转向建设性机动式维权。这里所指建设性机动式维权至少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国家基于宪法义务,为维护其主权安全和领土、领海完整而自主进行的包括国家战略调整和相关体制机制的调整和改革;第二,遵守国际法准则和国际关系规范,主动推进国际合作,积极提出化解纠纷的主张和主动参与有关条约的制定及签约,不扩大、不激化矛盾;第三,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争取做到战略清晰,策略对应适宜,行为精准有效。  相似文献   

4.
人权入宪的价值--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入宪”条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以实证法分析,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修宪前存在着人权保障取得巨大进步和宪法文本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人权规范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内容体系变得开放完整,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实现共同进步。同时,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不能成为基本原则条款略显缺憾。以修宪为契机,研究解决由法律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中的各种问题是目前亟待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孙平华 《人权》2012,(5):42-45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概括性条款写入宪法,此举被称为“人权入宪”。我国宪法首次对人权的明确宣示,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所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政理念的法典化。从此,人权成为重要的宪法原则,上升为中国人民和国家的意志。“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规定了实体内容,也对国家提出了义务要求,从而,“人权入宪”成为我国人权制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确立,对我国的人权立法和完善司法过程中的人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落实好宪法所确立的人权原则,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人权》2006,(1):23-26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亮点之一是“人权”入宪,突出了人权在国家生活中的价值与功能,使人权从一般的政治原则转变为统一的法律概念和宪法原则,预示着国家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将“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给宪法实践,尤其是宪法解释学带来了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7.
论税收入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促成宪法的产生,税收奠定了西方宪政的基础.现代国家是租税国家,国家与公民的基本经济关系即为税收关系,税收牵涉到公民的基本财产权和自由权,宪法应该规定租税国家的税收方式和使用方法.税收入宪既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税收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我国税收未能入宪既有经济因素的制约,也受税收观念的影响.税收入宪应当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模式选择,宪法对税收规范的内容设计应当采用集中加分散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国策入宪昭示着现代国家将政治问题宪法化的一种基本趋向,但也面临着源自宪法规范自身的一些技术性难题。从法理上看,基本国策条款作为宪法条款的一种类型,既不同于传统政治学意义上的国策或政策,也不同于一般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条款,它应当具备根本性、可持续性、中立性、规范性等特征。关于基本国策条款的效力根据,各国亦形成了不同的理论界说,亟需区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语境和国情进行具体分析,方能获得确定性的证明。就我国现阶段而言,现行《宪法》文本中的基本国策内容涉及到国家政权、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文化等多个方面,表现为不同性质的宪法条款,各自具有不同的宪法效力。但是,这种零散、冗杂、失衡和无序的结构,加上基本国策条款自身所存在的弱规范性等缺陷,亟需完善。基本国策入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应然之义。在此基础上,应着力解决好基本国策应如何入宪、基本国策究竟如何落实,以及宪法的效力究竟应当如何强化等具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宪法修正案将“人权”写入宪法 ,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方向转变 ,从根本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百姓的距离拉近。因此 ,“人权”入宪 ,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而且是我国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然而 ,面对“人权”入宪 ,人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心存一些疑虑 :一是“人权”虽然入宪 ,但“人权”走出宪法 ,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保护法 ,来保障实现人权 ,不知还需要多少时日 ;二是入宪后的“人权” ,仍然比较抽象 ,宪法既未对“人权”的概…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我国宪法进行了修正,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标志着人权保障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理念层面上的共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机关的法定义务。人权入宪实现了从政治理念到法律诉求的转换以及执政理念在宪法学意义上的根本性保障。这一重大转换,  相似文献   

11.
宪法意识是推动国家宪政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法治国家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宪政建设进程既需要国家自上而下的推进,更需要有宪法意识的公民力量自下而上的支撑。目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状况不容乐观,应从多角度分析,寻找提升公民宪法意识的有效途径,以期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力量,推进我国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国际法中有关国家主权的规则的列举,结合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第8条的实践进行阐释,详细论证了《反分裂国家法》第8条在国家主权方面的国际法依据;通过对国家主权与反分裂的关系的剖析,说明了规定《反分裂国家法》第8条对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显明意义,是中国政府面对“台独”分裂势力挑衅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八二宪法第3条第4款实际上并未规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具体规范模式,而更多体现为一种探索性的政治理念。中国独特的人民主权运作结构使得宪制意义上的央地关系与经典的命令—服从式单一制特征相区别。在具体制度框架中存在着集权与分权的张力,其着眼点在于如何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一国家理性。制度设计者对央地关系思考并不成熟,国家结构形式有待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郁鸿胜 《中国发展》2013,13(3):70-75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海权以及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高度重视海洋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落实中国海洋战略,该文对发达国家的海洋战略进行分析,总结国际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内容,为中国海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陈麦池 《中国发展》2013,13(4):54-58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表明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研究将围绕理论体系、形成机理、模型构建、测量评价等内容命题,其测量与评价将在境内外的实地访谈与调查中强化跨文化的实证检验,所获实证数据将进行科学性更强的质性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和为之奋斗的目标。要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公民宪法意识培养,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全宪法机制,制约行政权力;用宪法理顺党政关系;建立宪法诉讼制度;进一步健全我国宪法监督的程序,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17.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欧盟不是一个国家 ,因此 ,欧盟宪法草案的出台 ,对传统意义上的宪法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在制宪权、宪法涵义、国家结构形式及国家主权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孜孜追求使人类创造出了宪法,民生幸福因此成为宪法产生的逻辑起点和永恒的价值取向.我国宪法是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以民生幸福为价值指南进一步完善宪法,特别是要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依法保障民生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通过税收立宪,实现了国家征税权的宪法限制、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纳税人权利的宪法保障,最终走上了宪政发展的道路。我国宪法税收条款缺失,没有规定税收法定原则,行政机关成为税收立法权和执行权的中心,使得征税权在我国成为几乎不受约束的权力。我国宪法对于私有财产权与公有财产权实行不平等保护,只规定了纳税人义务内容而没有规定权利内容,导致纳税人权益无从得到切实保障。税收立宪的价值就在于通过限制国家征税权来保障人权并实现宪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