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受一国刑事诉讼价值和刑事诉讼目的等因素的制约。确立经济合理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仅是人权保障的需要,更是实现程序正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考虑到我国的依法治国方针、刑事诉讼追究价值的均衡、人权保障理论以及与国际潮流相接轨等因素,在我国应确立“排除加例外”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2.
陆晓源 《传承》2009,(18):120-12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同的证据规则,其在限制公权力的滥用、保护人权上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我国刑事立法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因此研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同的证据规则,其在限制公权力的滥用、保护人权上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我国刑事立法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因此研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保障人权、准确打击犯罪和促进司法公正的需要。切实可行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当建立在合理的"非法证据"范围的基础上。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选择需要遵循人权保障原则、客观真实原则、非法证据推定原则和实质审查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适用,应当区分单一非法证据排除与多种非法证据排除的差异,综观证据的证明能力分别采信。  相似文献   

5.
论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世界趋势和我国现状的考察 ,对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理性思考 ,提出依据权衡原则 ,兼顾人权保障、程序正义与控制犯罪、实体正义的平衡 ,采取灵活、渐进的方式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以期在价值取向上排除非法证据 ,在司法实践中尽可能地适用客观真实的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6.
遏制非法收集证据的良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我国非法取证的诸多表现和我国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有其必要性。应该借鉴国外经验,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有限制保留”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7.
刑事非法证据的效力认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刑事非法证据能否进入我国诉讼程序并最终据此定案,取决于我国确立怎样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我国确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正确处理好实体公正与程序正义、处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法律传统与现实需要、公正与效率、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诉讼活动中一项重大的诉讼规则,在我国确立合理的证据排除规则,是保障人权和促进司法公正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现状的分析,详细阐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对建立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出台,引发了理论界对证据立法的热烈讨论。考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产生和发展,对比两大法系国家对待该规则的基本态度,反观对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此规则的相应规定,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属必要。总结我国司法实践经验并借鉴别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确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法必要的条件和必经的历程。这一历程美国用了130余年,我国用了60余年,虽然我国是确立该规则比较快的国家,但是如何将抽象的规则应用于个案,形成完善的由非法证据发现、审查、排除、制裁、救济的联动机制,将决定该新设定的人权保障制度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两相不偏废的刑诉法主题。  相似文献   

11.
非法证据是指违反了法律准则,在使用价值上有疑问的证据资料。现代国家原则上都禁止非法取证。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在程序法上是否采信,体现着国家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种价值上的取向。我国应确立相对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非法取得的鉴定结论予以排除;对非法搜查、扣押获得的实物证据有选择地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的两项基本任务为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必须要以平衡这两项任务为切入点。非法证据包含非法的实物和言词证据,两者所适用的标准虽不尽相同,但其基本落脚点都是在于平衡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这两项基本任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确立时间较晚,发展也并不充分,但随着理论学说和实践应用经验的不断丰富和修正,尤其是在立法、启动程序、审查时间、证人证言质证、相关人员的追责等几个方面加以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定会再次获得有一个质的发展和飞跃。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建构起了中国式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其中的许多规定堪称中国刑事证据立法的重大突破,被官方寄予厚望。但考虑到规则自身的不完善、配套制度建构的困难以及来自观念、体制等宏观层面的障碍,规则适用的前景不容乐观,很可能出现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不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两高三部联合发布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对非法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进行了具体的界定,也对排除非法证据问题规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它不仅对侦查办案机关,特别是办理刑事案件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证据标准;更有力地遏制了冤假错案的产生,并对以往的某些办案规定及审讯理念产生了巨大的撞击。从现实意义而言,非法证据排除规定既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法制化、精细化的表现,也是维护与保障人权的一项社会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检察机关作为非法证据排除裁判主体的地位,但遗憾的是并未对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应适用何种程序予以规定,造成了检察机关空有非法证据排除权却难以运用的尴尬现状。本文将对检察机关在审查批准逮捕环节排除非法证据时应起的作用、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检察机关正确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理误区及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争论较多,但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与否往往根据其真实程度进行讨论。国外一般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是保障人权和刑事司法的平衡。笔者认为,无论是从证据的真实性出发,还是从价值冲突的理念出发探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都会陷入法理上的误区;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质其实是一种法律后果,是对非法取证行为的制裁。一种非法行为有了与其相应的法律后果,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探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对于完善诉讼立法,规范司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剖析我国现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缺陷与不足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完善立法、明确非法证据的效力和配套制度的建立等工作的推进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8.
不同国家基于刑事诉讼价值观的不同,对非法证据的范围及其证明能力大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我国的非法证据有四种具体表现形式,但由于种种原因,法律对非法证据的证明能力没有剥夺。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自由价值的重视和肯定程度的提高,为避免对个人权利可能产生的侵害,必然要求制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明确非法证据的范围,剥夺规定范围内的非法证据的证明能力,以彻底防范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19.
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完善首先是对司法人员、执法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增强其人权、程序、法治意识,只有在打下坚实法律意识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该程序的顺利实施。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第二个方面措施是对其自身内容的完善。通过前文对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自身规定性内容的分析,本文最后提出应从非法证据的法律规定、非法证据证明标准的重新界定、赋予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裁判主体地位、延伸证人、被害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提出时限等四个大方面予以完善。除此之外本文还提出应对有关制度加以完善。对于外部制度的完善,本文提出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完善及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以及强化驻所检察官的监督职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