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统奎 《南风窗》2011,(4):46-47,50
我们在本期以两篇文章来介绍台湾司法改革。第一篇,是台湾前任"法务部长"施茂林的专访,他以司法界内部观点阐述台湾司法改革的历程。施茂林拥有法院庭长和检察长的完整资历,并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民众介绍法律常识。在本专访中,他分享台湾司法改革的历程,剖析如何从组织内部进行革新,进步的法律概念又怎么落实和贯彻成为法律体系,精彩可读。第二篇文章《苏建和冤狱案和台湾司法改革》恰好是对比,是从社会外部力量来推动台湾司法改革。苏建和冤狱案,历经20载,包括施茂林等历任"法务部长",都未执行死刑,此案已成为司法改革团体推动司改最重要的指标案件,同时掀动人权团体、教育团体、艺文界、媒体界等声援,让台湾社会能聚焦关注司改议题,凝聚司法改革共识。台湾司法改革不仅来自司法界内部的自省和革新能量,更同时来自社会外部力量的关注与推动。我们期待透过两篇文章的对比与互补,来呈现台湾司法改革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王玥琦  方媛 《法制博览》2015,(5):135+134
司法围观现象在当今社会层出不穷,对司法审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这一现象出发,归纳总结了司法遭遇到围观所带来的挑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重点分析了当代社会司法围观对于司法环境的影响,最后针对媒体和司法机关的角色,提出了应对司法围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利平 《法制博览》2023,(27):19-21
将人工智能和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二者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在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中运用人工智能更是如此。但是由于人工智能出现得比较晚,再加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据审查判断中的运用也存在证据审查判断中无法实现实质证据审查判断推理过程、人工智能缺乏人的逻辑思维、人工智能发展过快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等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刑事司法改革的大趋势,可以从设立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中运用的基本原则、引进专家证人、允许采取相关救济措施等方面进行完善,给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改革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少年司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涉案未成年人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随处可见的涉案未成年人隐私被暴露于社会公众眼前,凸显了我国相关立法的缺位,特别是执行、保护措施等立法的缺位。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应当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逐步进行不公开审理制度的完善、新媒体产业的法律规制、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细化、违反法律规定的处罚、社会责任的强化等改革。  相似文献   

5.
一、修复性司法的具体内涵 “恢复性司法是对犯罪行为作出的系统性反应,它着重于治疗罪行给被害人和社会所带来的或者引发的伤害。”^[1]修复性司法除了社区矫正功能以外,还能通过犯罪加害人、受害人、社区三方的共同参与,平等协商受害人的补偿及犯罪行为人应当负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郑平 《法制博览》2023,(21):91-93
小区停车位的法律归属一直以来是比较棘手的法律问题,各地法院对因小区停车位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所发生的案件的判决各有不同,学者们的观点也各成一派,并无定论,因此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较大的争议和困惑。  相似文献   

7.
(2009年第2期《危机时代的治道变革》)改革治道是一个宏大的命题,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发力。在司法领域,面对司法腐败,独立的司法还有待司法改革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层面,面对频发的社会群体事件,一种常态化协调各种诉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4):F0002-F0002
2010年5月10日,由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社会管理创新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司法改革”研讨会在渝召开。  相似文献   

9.
李昊泽 《法制博览》2013,(11):162-163
《中国司法改革》白皮书指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贪污受贿问题是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一大恶疾,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严重侵害了国民对职务行为公正性的信赖。本文尝试从司法改革过程中共同受贿的认定与处理模式为视角,试图从微观角度审视中国司法改革进程。构建共同受贿的认定与处理模式应该考虑到共同犯罪的本质是行为共同,并且贯彻罪行法定原则和刑罚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社会调查制度所体现的以未成年人人格特征为核心予以刑罚个别化处置的理念,与少年司法制度具有天然的匹配性,已成为各国少年刑事司法的通行制度。虽然已有诸多论著对社会调查制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社会调查制度也已成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特殊制度,但该制度在司法实践操作中各地差异较大,且该制度所存在的诸多不完善之处也逐渐显现,以致限制了该制度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也谈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兼评美国学者科兹的几个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共及其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苏共内部产生了一个特权阶层.美国学者科兹看到是这个特权阶层搞跨了苏共和苏联,却不懂得它产生的真正原因,而是把它归之于改革,进而得出了反对市场化改革的错误结论.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不改革、不正确地进行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96年,您就在<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研究>一书中提出:"政党政治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政党现代化"这个问题,但在那时人们对"政党现代化"这个词还相当陌生,所以您的提法应该说十分"前卫".那么,您当时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政策的实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谋生,由于户籍制度等社会原因,他们下一代的问题日趋突现。根据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笔者从我国“外来人员第二代”的现实境遇出发,提出了对这个群体犯罪问题的预防与治理对策,以供社会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苏共败亡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苏共违背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背离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丧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说明我们党不仅善于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而且善于借鉴和吸取其他政党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时代潮流的新认识.认清时代潮流,有助于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曾将"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概括为历史潮流.70年代以后,兴起了新的时代潮流,江泽民同志将其概括为:"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不仅对于国家制定对内对外政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有利于人们加深对时代主题的理解和正确判断世界大事中的是非.  相似文献   

18.
克里姆林宫易帜十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之亡,戈尔巴乔夫及其所代表的那一代苏共领导人有不可回避的重大历史责任,但根源在于其制度基因和历史演变."斯大林模式"不过是斯大林主义的乌托邦,并非社会主义的合适的社会模式;大俄罗斯主义的单一制国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核军备竞赛、国民经济军事化都是导致苏联衰败的原因;极权官僚制度及其必然的腐败最终葬送了党和国家,苏联是"自杀自灭",亡于"脑坏死".  相似文献   

19.
欧洲左翼政党大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8-9日,欧洲左翼党成立大会在罗马召开,300多位来自欧盟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德国民社党、意大利重建共、西班牙联合左翼、希腊左联党等欧盟12国的14个共产党与左翼政党成为该党首批成员.法共和捷克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共产党虽出席了成立大会,但由于党内有不同意见或对建党呼吁书内容持有异议,决定暂不正式参加新党.大会一致选举意大利重建共全国书记法乌斯托·贝尔蒂诺蒂为该党主席.另外,葡共、德国的共、北欧绿党左翼联盟、古巴共、巴西共、日共等22个来自欧、亚、拉美的左翼政党和组织应邀派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民党在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六次重大历史转折。每一次转折都是对自身建设进行的一次深刻调整。研究它的历史演变 ,关注其现状与未来走向 ,对于研究政党政治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