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石翠红 《前沿》2011,(1):181-184
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与非民族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为提升民族地区的发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高效地开发人力资源。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在未来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观照民族地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保证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最终实现民族地区的整体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勋昌 《前沿》2010,(6):188-190
加强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我国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举措。在民族地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大团结观念深入人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裂破坏活动,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民族知识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国家民族政策教育、国家民族法律法规教育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3.
何林  蓝蔚 《前沿》2013,(19):117-120
“合理性”要求西部民族地区的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从民族地区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以及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尊重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相似文献   

4.
民族教育通过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来推动新型农村劳动力转移范式的实现,而此范式的推广运用又会导致民族教育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民族教育的主体从政府拓展到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劳动者自身,民族教育的对象从城乡富余劳动力和困难群体拓展为该地区农村所有的劳动者或潜在的劳动者,民族教育的目的从"输得出去"扩展为回乡创业带动地方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政策话语和学理探讨发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基本维度。从高等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基本维度的耦合关系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民族地区创新发展的助推器、协调发展的融合剂、绿色发展的孵化器、开放发展的催化剂、共享发展的立交桥。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应该从教师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的服务能力、职业教育的吸引能力三个方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内生发展动力,以便切实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碧鸿  陈媛 《岭南学刊》2009,(2):106-109
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既包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也包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认同,还包括对世界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是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发展的根基,也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要坚持社会文化主导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民族文化与发展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异等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剖析了西部民族教育发展落后的现状,指出发展民族教育对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在西部地区民族教育严重落后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民族和地区特色,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民族教育新体系和新的运行机制,民族教育必须实施超常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儿童教育关系着民族未来的发展,儿童时期的教育状况直接关系着民族地区未来的人口素质水平。建立于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区域儿童教育保障体系的构建和运作与民族地区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关,是民族地区儿童教育活动开展的保障,当前多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育保障体系有所发展,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此立足教育和区域民族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西南民族贫困地区未来发展出发,对当地儿童教育保障体系的完善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新时期贵州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发展的思路,包括向国家提出给予的必要帮助和政策扶持,明确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努力方向,提高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贵州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摆脱贫困的必要条件,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根本大计.民族地区要把教育事业作为事关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事业束发展,把国家的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把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国家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东部地区积极加大支援的力度.民族地区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积极构建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坚持教育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推动教育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大学蔡成效博士撰写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的哲学思考》一文,从哲学上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角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结构问题。文中提出,在由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所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非属于介体,而是主体中的“灵魂”部分,且制约各个基本要素及其功能的发挥。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本质。蔡博士的这一观点实在令人难以苟同,故提出自己的一点拙见,与蔡成效博士商榷。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兴起,多元文化教育运动应运而生。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文化浸染过程,它强调既培养自我意识,又要增强对"他文化"的敏感和深刻认知,形成多元文化综合分析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课堂,要尊重和弘扬各民族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营造相互配合、协作学习的友好氛围,完善教师的多元文化知识和教育策略,这是增进民族团结,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万建中 《思想战线》2000,26(5):69-72
中心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证明,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必须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念.要积极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大胆实施学历与能力并重的用人机制,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育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基础教育的性别公平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从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巨大发展,男女两性不仅享有法律上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而且实际的受教育机会也日益平等。但是,在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基础教育领域的性别差异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教育中的性别平等还没有完全实现,而且,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新的问题也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出现。本文采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以及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的数据,从基础教育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内容以及教育结果三个层次上来讨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力图从教育公正以及性别平等的角度来说明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中,相当数量的女童的受教育权利还没有得到切实保障。本文建议,要从政府、家庭以及教育系统本身着手消除基础教育体制、观念以及内容上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进行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公民用高尚的道德情操相互影响的过程,要通过互帮互学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注重道德情感的交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加深公民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识和理解;强化道德批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合理有效的公立高校管理机制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教育信托是公立高校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从性质上看,教育信托属于一种公益信托。教育信托制度有利于避免政府的不当行政干预,保障公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提高公立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防止公立高校国有资产的流失。构建我国的教育信托制度时,可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担任教育信托的管理机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担任教育信托的监察人,并对公立高校的权利与义务、受教育者的权利等问题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以甘孜州乃中心的四川西部生态脆弱区农村贫困面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环境教育处于很低的水平。该文指出,在贫剀地区农村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为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8.
教育改造是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监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造可以推动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建设进程,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建设又为教育改造工作的深入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二者相互联系,互为要求,相辅相成。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对教育改造工作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干警意识现代化、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手段科学化三个方面为如何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以人为本,不断追求人格的完善,应当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精神动力,而这种动力的最主要的来源应该是人文精神.文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的灵魂.文学教育必将在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质、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人文教育,重建人文精神是现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教育国际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思索 ,必将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本文以山东为例 ,在对山东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现状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山东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改革的思路与政策 ,以期对山东乃至全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