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昌娟  刘娉 《岭南学刊》2015,(3):117-121
关于道德滑坡与道德爬坡的争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至今。重提道德滑坡与道德爬坡的争论,探讨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期冀能找出缓解当前中国道德焦虑情绪,走出社会转型期道德困境的一点理路。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在经济大发展的潮流和社会快速转型期,确实正在遭遇一些道德上的发展困境,社会上弥漫着道德焦虑情绪,存在道德崩溃的论调,但现实上远不到道德崩溃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朱前星 《前沿》2001,(7):48-54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在社会转型期干部道德建设具有紧迫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干部道德是双向互动的。这些都构成了干部道德建设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慧 《前沿》2012,(7):84-85
随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低碳经济成为当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范式,在该范式下,社会道德与经济发展必然相关。本文在对低碳经济的道德理念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道德困境,然后论证了社会道德规范下我国低碳经济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超越“二律背反”——论社会道德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矛盾是长期以来困扰着人类文明、迄今仍未完全解决的一大难题。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表现在诸多方面 ,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超越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促进经济与道德的协调发展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理想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确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和发展战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则是将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但是道德建设方面却存在着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道德失范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文章对当前道德失范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与伦理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理论界迄今未取得共识。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是与道德的退步相伴随的,即经济与伦理的“二律背反”。持此观点的人大多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论述作为佐证,把人类文明看成是一部血与泪的历史。与此针锋相对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和道德在大的趋势上是同步发展的、统一的,不存在“二律背反”。持此观点的人应用唯物史观的原理,从道德对经济的适应性,道德的阶级性等方面反驳“二律背反”论。尽管“同步发展”论者刻意维护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基础郭景龙当社会进入转型时期之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道德则呈严重的失衡失范状态。一方面,传统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遭到了日益严重的挑战,另一方面,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新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尚未形成。我们正面临社会转型期所特有的“道德...  相似文献   

8.
刘英基 《理论月刊》2012,(3):126-129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已有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协调、产业跨区域转移、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的,主要说明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特征分析,明确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深入和细化研究依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实体经济所具有的稳定、持续的特点契合了转型期经济发展模式、动力稳中求变的需要。而从当前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实体经济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其在经济转型期功能的高效发挥。基于此,有必要立足于经济转型期的要求来对实体经济的功能及其发展路径进行针对性探讨,以促进实体经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0.
姚书志  李帅卫 《前沿》2010,(24):93-96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道德现状令人堪忧。新旧道德观的冲突,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社会转型引起的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民主法治建设的滞后,价值观念混乱造成的无所适从,社会严重分化造成的心理失衡,德育教育的收效甚微,使人们在社会现实面前迷茫和困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分析当前道德现状产生的原因,对于今后道德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较为普遍的道德失范现象正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正威胁着社会治安。因此,从道德失范的原因出发,分析道德失范对社会治安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道德失范带来的不良后果,以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这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道德失范以及制度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 ,多元价值观的形成 ,各种伦理价值观念之间发生冲突 ,因此 ,社会道德失范现象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制度伦理的提出为我们寻找出路提供了一条致思路径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发展与道德水准的非函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清 《前沿》2009,(1):68-70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道德领域却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显著进步;某些地方和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大滑坡。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之间不存在函数关系,实现社会公平与加强道德教育是提高全民道德水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期间,中国农村人际关系发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变迁,正向变迁表现为:平等性、开放性、流动性、竞争性;负面变迁表现为功利化、自我主义化、表面化、干群冲突紧张化。负面变迁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对中国传统农村的冲击、农村政治体制结构的变迁、经济与政治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文化素质低和法律意识淡薄等四方面因素引起的。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素质;加强农村法律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的新型农村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嬗变及导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嬗变及导控熊哲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深刻的转型。与之协同的,一个全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正在整合、构建,正在极大地影响乃至主导社会生活。分析人们在此转型期里价...  相似文献   

16.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政治问题。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有序、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政权稳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创新民生事务的管理机制应该导入协商民主机制、注重转变政府角色、设计合理的协商政治制度、确保宏观控制与微观放开相结合,以求实现社会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7.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我国社会公德缺失与重建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根廷 《前沿》2012,(16):109-111
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对现行道德体系和道德规范带来的冲击,已引发了现实道德领域中的公德淡漠,伦理失范,信仰缺失,是非模糊,善恶混淆等,这些近乎司空见惯的社会常态,干扰着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们在呼唤社会公序良俗,探究社会公德失范原因的同时,也在追寻新道德秩序重建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促进社会公德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惑与选择魏红英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道德转型是社会全幅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特征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倾向、道德体系──传统的与现代的,以内部冲突和暂时共容的形式共栖于同一社会,对人们起着制约作用。这种异质性、重叠性和...  相似文献   

20.
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失的精神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鹏 《前沿》2005,(11):202-204
道德是社会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现代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利益格局复杂化、价值观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情况下,道德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一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因此,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道德建设是不可缺失的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