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1994,(5)
毛泽东评点《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北宋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毛泽东十分喜爱这部书。他的藏书中既有《通鉴》的线装本,也有标点平装本。出差视察随身携带《通鉴》,休息睡觉时床头放着《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其...  相似文献   

2.
龚格格 《党的文献》2012,(4):120-121
《资治通鉴》是邓小平十分喜爱的一部历史典籍。他的子女曾回忆说,邓小平“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特别是《资治通鉴》,家里有两套,其中一套是线装本。《资治通鉴》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应该叫熟读”。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毛毛写道:“父亲特别爱看书,什么书都看,中外古典名著、历史人物传记、时势评论专辑乃至整本整册的二十四史,他通通都喜欢读。在历史古籍中,他最喜欢读的,还是《资治通鉴》。”据子女们回忆,有两个时期邓小平读《资治通鉴》最多,一是20世纪60年代初,一是“文革”中他在江西的岁月。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生前,有一段时间,读《资治通鉴》真是入了迷,他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是好几个小时,这样持续了好长时间。一天,毛泽东指着桌子上放着的那部《资治通鉴》笑着对身边工作人员孟锦云说:“你知道这部书我读了多少遍?17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有时间了。”话里充满了惋惜和遗憾,他却没有丝毫的消沉与感伤。  相似文献   

4.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4,(6):55-55
正《跟毛泽东读资治通鉴》于立文著红旗出版社2014-6《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资治通鉴》,通读穷一十七遍,至书页残破,仍爱不释卷,且言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遂广为推荐,又教读于左右,批点于卷帙,循循导启,不厌碎烦。可以说,《资治通鉴》伴随毛泽东走过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正《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主要著作。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大臣,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资治通鉴》自《周纪》迄《五代纪》,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300余万字,编著历时19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我国"史学双璧",毛泽东视之为中国历史上的两部大书之一(另一部为《史记》),终生喜读。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泽东读史鉴今,为治党、治军、治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正《史记》是汉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它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征和三年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人们公认的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班固的《汉书》鼎足而立的三部大书,位列《二十四史》第一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毛泽东一生喜读《史记》,他不仅研读《史记》的视角独特,见解独具,而且善于从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中以史鉴今,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用于指导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确实是空谷足音,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7.
湖北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资治通鉴》干部读本,这是一件值得称赞的好事。干部学点历史,对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较之记述有关朝代的各断代史简练得多。即便如此,也多达294卷,对于一般党政干部来说,系统读起来仍然很难。而出版干部读本,将其中可以作借鉴的,或于干部修养有关的段落摘出来,分类  相似文献   

8.
也谈“治吏”大川毛主席教导我们:"如果臣下一个个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治国就是治吏,这是毛主席研读了《资治通鉴》后得出的结论。《资治通鉴》是一部...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的启蒙教材─—读《新三字经》有感《新三字经》是一部新书,它的出版与发行,称得上是今年一大文化新闻。从文字内容而论,这部总共才424句、1272字的图书不可谓不小,全书虽然图文并茂,可在形式上也仍未超出其他少儿读物的路数。说它新,是因为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10.
<正>司马光的《家范》是一部有着完整治家理念的家训。后世多知其《资治通鉴》,而《家范》罕为人知,但司马光认为,《家范》比《资治通鉴》更为重要。齐家是本,治国是末,这也是他写《家范》的目的。司马光把家庭教育当作关系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来对待,《资治通鉴》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经验,以史鉴于治国;而《家范》是以史资于治家,为后世提供治家的准绳。  相似文献   

11.
《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代史书,记载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到五代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上下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间的史实。《资治通鉴》的意思是取得国家安定的历代鉴戒。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1,(30):60-61
毛泽东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从《尚书》到《诗经》,从《论语》到《孟子》,他都熟读成诵。他在演讲、讲话和与人交谈时,常常上天入地,海阔天空,纵横古今。对于国学典籍,他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妙语连珠。他对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了如指掌。一部《资治通鉴》,他读了整整17遍;煌煌《二十四史》,被他翻破了。他的史论常常石破天惊,他的史识往往发人未发。  相似文献   

13.
《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的有深远影响的史书,编撰者司马光的主旨是“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以“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读《资治通鉴》,边读边想,每有会意,作点眉批及标识符号之类,待全部读完,略加归纳梳理,间或发点议论,杂七杂八倒也凑了若干条,算作“杂记”,又加了个正题,权充为文。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朝历代,凡明君贤臣都注意这个问题。唐太宗李世民常思其为何主,慕尧、舜,耻桀、纣,察秦二世而亡,鉴隋炀帝之暴失天下。以至当直臣魏征死,竟痛切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相似文献   

14.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本伟大的历史学著作,更是中国史籍中唯一一部“管理案例库”,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管理经典”。 在全世界都努力于中国传统经典中寻找管理智慧的当今,作为百忙中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好好翻阅一下《资治通鉴》。这对于我们思考现在与未来,该借鉴什么,警惕什么,都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成书于明代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它当作“淫书”,但是也有人认为《金瓶梅》是研究明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而它的外文译本,则被有关学者认为是世界文学的财富。那么,毛泽东是如何评价《金瓶梅》的呢?“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新中国建立以后,《金瓶梅》被小范围解禁,这还是毛泽东拍板的呢。1957年,毛泽东说:“《金瓶梅》可供参考,就是书中污辱妇女的情节不好。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毛泽东是把《金瓶梅》当作“明朝的真正的历史”来读的。他还说:“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看一看,这本书写…  相似文献   

16.
卢平 《先锋队》2013,(9):52-53
从《正道直行》、《民贵泰山》到新作《闲来笔潭》,退休后的吴官正同志笔耕不辍,遇事从容应对,睹微知著,不断地感悟人生,指引后人。歌德说: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闲来笔潭》就是一部极具特色的领导人著作,文风朴实、感人肺腑,通篇浸透了一个“真”字。阅读此书,心灵得到洗涤,确如正在和高尚的人对话一般,也感觉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相似文献   

17.
《资治通鉴》里有一个“唐太宗赐绢惩顺德”的故事,说的是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给人办事收了20匹绢绸,被唐太宗知道了。他没有让监察部门去查办,而是通知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到大殿开会。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治贪     
白谦慎 《党建文汇》2014,(12):47-47
《资治通鉴》里有一个“唐太宗赐绢惩顺德”的故事。说的是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给人办事,收了20匹绢绸。这事被唐太宗知道了,但他没有让监察部门去查办,而是通知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到大殿里开会。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读《水浒》时发了一些议论毛泽东酷爱古典文学。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著作。在这些古典文学著作中,他最偏爱的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官场现形记》。对这四部书,他说不清读了多少遍。其中的《水浒》,是他在青少年时代就读过的。在他此后的人生历程中,打仗时,他读过《水浒》,也运用过《水浒》中的计谋;建  相似文献   

20.
我读《当代党员》一年多了,它最打动我的是不乏思想品味且语言鲜活、故事性强。我常把里面的文章推荐给我的朋友们看,可以说,在我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好多老师都爱上《当代党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