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刘伟  沈敏 《法医学杂志》2000,16(4):239-240
运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疑中毒的送检尸体组织中检出新型防腐剂成分正己醇、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及少量正丁醇、正己烷、乙酸己酯等成分;未检出甲醇、乙醇、甲醛等成分。对此类物质的毒理及检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海鸥洗净剂为例,运用移动平均内插法,分别计算其灌肠和灌胃的LD_(50)。实验结果,其灌肠LD_(50)为0.67g/kg,参照大鼠一次经口毒性分级标准,属中等毒性,明显大于灌胃毒性(LD_(50)=7.33g/kg)。实验证实,碱性环境使洗净剂的毒性增强,酸性环境则无甚影响。综合文献,对洗净剂中的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及毒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1案例资料 2005年12月5日,我市某宾馆发生一起麻醉抢劫案件。技术人员将2个烟头、啤酒瓶送检。检验时发现啤酒瓶内的酒未喝过,因此啤酒瓶日检验后无DNA。2个烟头检验后发现烟头上DNA为受害人所留。技术人员紧急赶到现场重新进行勘查,发现一枚啤酒瓶盖上有咬痕,经向受害人了解,得知犯罪分子是用嘴咬开啤酒瓶的。故技术人员将啤酒瓶盖送检。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泥土物证的检验方法。针对目前我国泥土物证多,但发现提取送检的少;泥土成分多,但被检验的成分少的特点,提出泥土物证检验应向小样品量、多参数综合检验方向发展的观点,以求引起更多同行的关注,充分发挥泥土物证在侦破案件、证实犯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15例枪支上接触DNA提取、送检及检验结果,探讨枪支上接触DNA检出情况及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自2013年以来受理的215例涉案枪支上接触DNA检材,按照提取部位、检出率、送检时间、检验方法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5例接触DNA成功检出35例,检出率为16.28%;枪支上不同部位接触检材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硅膜法与改良硅珠法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送检时间早的检材检出率高于送检时间晚的检材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枪支上接触DNA的检出率与提取部位、送检时间、检验方法等因素有关,日常类似检材应合理提取、及时送检并采取正确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1案例资料 简要案情 某女,41岁,某日12时30分昏倒在路边,30min后送到医院,经吸氧、输液、心肺复苏等治疗,当日20时14分死亡.据调查,死者于当日12时左右,在附近农药店买了1瓶"百草枯"(180g,20%水剂). 尸体检验尸斑呈暗紫红色.瞳孔直径0.5cm,结膜未见出血点.食管内见50g墨绿色凝胶状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法医尸体检验后送检器官的病理学特征,总结此类案件的特点.方法 对宝鸡市法医送检358例尸体解剖器官标本进行常规检查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 结果 358例中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死亡原因主要为创伤、猝死、中毒.组织学能明确死亡原因250例,无典型组织学病变101例,组织自溶腐败7例.病理诊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为呼吸、神经、消化系统疾病. 结论 法医解剖具有专业特点,与病理解剖不尽相同.组织病理学检验进行死亡原因诊断时,应积极与法医沟通,以充分掌握案情、死亡经过及特定的法医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测定马钱子蓄积中毒死者胃内容和肝组织中马钱子碱成分含量。以标准马钱子碱和送检马钱子药材粉末作对照 ,采用毛细管电泳仪在 190~ 6 0 0nm波长 ,扫描分析检材中马钱子碱成分含量。结果表明 :马钱子碱成分在检材中的含量分别为 5 83mg/ 10 0ml、 4 92mg/ 10 0 g和 3 0 7% (w/w )。确认死者的胃内容、肝组织中的高含量马钱子碱而引起的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固体海洛因毒品中残留有机溶剂的顶空-气相色谱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干法和湿法处理42份样品,密封后90℃加热振荡20min,抽取顶空气体用气相色谱法(DB-WAX毛细柱,30m×0.25mm,0.25μm)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5MS毛细柱,30m×0.25mm,0.25μm)检测,以已知17种有机溶剂外标法定性。在样品中加水后检测,根据峰高估算5种共有成分的含量。结果在42份海洛因毒品中检出乙酸、乙醚、乙醇、乙酸乙酯、乙醛、三氯甲烷等12种有机溶剂成分,5种主要共有成分相对含量有差别。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定性可靠,可用于固体海洛因毒品的来源与批次分析。  相似文献   

10.
砂纸擦蹭皮肤的DNA提取及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目前,DNA检验技术已广泛用于实际办案,日常检案可能遇到不同的检材载体,其内含的抑制物成分是对检验成功的干扰因素,本文针对砂纸上擦蹭的人体生物检材进行检验,并对抑制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1样本及检验1.1样本送检的被鉴定人手臂擦蹭细砂纸1块,约2cm×2cm;志愿者用与上述检材一致的细砂纸擦蹭皮肤1次的检材1块,以有砂面可见皮肤碎屑为纳入标准。1.2 DNA检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种免提取试剂盒对滤纸血痕样本检验的效果。方法陈旧滤纸血痕(存放时间12~14个月)及新鲜滤纸血痕(存放时间小于1个月)各920份,分别随机分为5组。应用AGCU 17+1、Goldeneye 20A、Powerplex16HS、Identifiler Plus、Identifiler Direct 5种免提取试剂盒进行检验,对比各组检验结果。结果陈旧滤纸血痕5种试剂盒的检验成功率为98.91%~100%,各组间无差异(P>0.05);新鲜滤纸血痕,Identifiler Plus和Identifiler Direct试剂盒检验成功率高于AGCU17+1、Goldeneye 20A及Powerplex 16HS试剂盒(P<0.01);将样本做陈旧化处理后再用成功率较低的3种试剂盒进行检验,成功率分别升至100%、99.46%、99.46%;Identifiler Plus试剂盒扩增循环27次效果优于28次。结论本文5种试剂盒均可用于滤纸血痕的直接扩增检验,但使用AGCU17+1、Goldeneye 20A及Powerplex 16HS试剂盒需将新鲜血痕做陈旧化处理;Identifiler Plus试剂盒需将循环次数降为27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88份接触DNA检材的提取、送检和检验结果,探讨接触DNA检出率及可能影响接触DNA检验的因素。方法收集本辖区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提取并送检的188份接触DNA检材,按照检材载体性质、提取方法、送检时间、检出率等进行分类,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χ2检验。结果188份接触DNA检材成功进行STR分型的有38份,检出率为20.21%;其中表面质软、粗糙的载体接触DNA检出率58.82%,高于其它载体接触DNA检出率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直接原物提取的接触DNA检材检出率42.11%,高于脱落细胞粘取器提取、棉签拭子转移提取的检出率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送检时间早的检材检出率高于送检时间晚的检材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触DNA检材的检出率受载体性质、提取方法、送检时间等因素影响,日常现场勘查时要注重发现检出率高的载体上的接触DNA选择适当的方法提取,并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13.
利用Y-STR检验直接侦破强奸杀人案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案例资料易某某(女,8岁半),2006年1月27日失踪。3天后被人发现死于该村一废旧房屋内,死者下身赤裸,阴道口扩张,且多处撕裂,阴道口及臀部有大量分泌物,案件性质确定为强奸杀人。提取死者的阴道擦拭物等生物检材和排查出的12名重点犯罪嫌疑人血样,进行DNA检验。经检验从死者阴道擦拭物中检出精斑,但精斑与送检12名重点犯罪嫌疑人的基因型均不一致。进一步行Y-STR检验,结果12位犯罪嫌疑人与精斑的Y-STR基因型仍不一致,12名犯罪嫌疑人连同他们同一父系的所有男性个体均被排除。在进行更大范围的摸排后,再次送检16个父系个体的血样,进行Y-…  相似文献   

14.
<正> 氯喹为4-氨基喹啉类衍生物,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人工合成抗疟药。本药毒性较强,服药过量会引起中毒或死亡。本文利用 GC、GC/MS 分析法成功检验了一起氯喹中毒案,现报告如下:简要情况女,24岁,因与亲朋发生口角而服磷酸氯喹自杀,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解剖取其肝、胃组织送检。  相似文献   

15.
擦拭状尿斑的DNA检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1.1案例资料2004年2月某日,在上海务工的王某(女,25岁,辽宁鞍山人)与家人失去联系,家人随即赶到上海寻找未果,遂报案。接案后,警方对王某在上海的暂住地进行了勘查,并从卫生间纸篓内提取到一些纸巾送检。检验人员经对纸巾上的淡黄色斑迹进行检验,成功检出一女性的STR基因型。数日后,上海市某区发现一无名女尸,尸体已呈高度腐败,且随身物品中没有能证明其身份的有效证件等。检验人员经对该女尸的肋软骨进行检验。1.2检验方法1.2.1尿斑的定性实验采用脲的结晶试验来对尿斑进行定性。原理是尿斑中含有脲的成分,当脲的水溶液遇到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案件缴获的“摇头丸”主要成分和添加物,为确定“摇头丸”的合成路线、非法来源提供依据.方法 以GC/MS检测法为主要检测方法.结果 检验的14个“摇头丸”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其中含有少量的其他杂质如麻黄碱和氯胺酮等.结论 检测的14个“摇头丸”样本其中12个含甲基苯丙胺,实为冰毒成分,1个为咖啡因均不属于摇头丸.  相似文献   

17.
草鱼胆汁提取物急性中毒的实验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草鱼胆汁提取物(鲤醇硫酸酯钠)对小鼠毒性作用的病理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按1.5LD50、1.0LD50和0.5LD50的剂量给昆明小鼠1次腹腔注射1%鲤醇硫酸酯钠溶液和按0.5LD50的剂量给昆明小鼠多次腹腔注射1%的鲤醇硫酸酯钠溶液,观察中毒小鼠各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中毒小鼠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与草鱼胆汁中毒十分相似:心肌细胞水肿,严重者可见灶性肌溶解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球滤过膜各层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通过酶组织化学方法发现鲤醇硫酸酯钠对心肌SDH及CCO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鲤醇硫酸酯钠是草鱼胆汁的主要毒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韩锴 《刑事技术》2012,(4):69-70
1案例资料案例1陶某,男,汉族,19岁,于2004年8月7日因琐事与村民某某发生纠纷,当日服毒,经抢救无效死亡,于8月8日进行了尸体检验,检验显示有明显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的特征,全尸未发现明显损伤。后经亲属要求于2004年10月20日对其尸体进行开棺验尸,切开头皮在前额正中偏右发现一额中缝未闭,并提取胃部组织检出农药3911成分,同时提取颅盖骨备检。其亲属对额中缝未闭认为是骨折,为此多次上访。后于2005年8月12日会诊对其颅盖骨进行检验鉴定:(1)对送检的颅盖骨用清水煮沸去除其上污物,见颅盖骨发育不良,骨质菲薄,额骨正中缝存在,长5.0cm。于右眉弓上4.0cm处,从额正中向右侧至右顶骨有一横行骨折线,骨折线向后上弯曲,  相似文献   

19.
胆矾外用致中毒死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容业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由于缺乏相应完善的法律规范,加之管理跟不上,从业人员素质低,因美容引起的民事纠纷时有发生。但因美容致死的比较少见。笔者在检案中遇一例,现报道如下。某男,4岁。1周岁时,前胸部被烫伤留下疤痕,常感局部不适。3年后某日,其父带其到一美容院治疗疤痕。该院用手术刀刮掉疤结,用胆矾块在创面上涂抹后再涂上红霉素软膏包扎,间隔3天治疗一次。第三次治疗前先用扫斑机将创面扫平,然后,将胆矾磨成碎面均匀撒在创面上包扎。治疗回家后即感不适,发烧,脸色发黄,一天后发现血尿。急到医院就诊。检查:发育正常,体…  相似文献   

20.
1案例资料2006年4月10日凌晨2时27分,山西省忻州原平市某公司职工医院1栋二层家属楼车库内发生爆炸。清理现场时发现32具尸体,其中男性16具,女性16具,年龄最大约74岁,最小出生95天。除1具尸体(小女孩)头颅缺损外,余31具尸体容貌尚可辨认,现场还清理出尸块12块。检验编号按先后发现顺序,将12块尸块依次编为1~12号检材。其中1、9号为上肢残端,4、5、6、11为下肢残端,2、3、8为躯干残块,7、10、12各为头皮1块;同时送检的还有两名失踪者母亲的血液纱布各1块,分别编为13、14号检材。DNA检验将1~12号尸块编号拍照,分别取较深层未粘灰尘的组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