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建苗同志在向明中学的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已有20年。10余年来,向明中学获得了全国德育先进集体、市文明学校等20余个全国和全市的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近3年来,向明中学在争创全国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过程中提出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能力和国际化素养的创造性人才”的办学理念,在学校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第一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实 《瞭望》2001,(14)
在“十五”计划纲要的 26章中,第 12章是“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把人才单列一章,是以往的五年计划所没有的。这表明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已作为国家“十五”期间要切实抓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九五”时期,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开展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积极调整人才结构,为科教兴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人才队伍。目前我国各类人才总量超…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服务”这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理念下,提高人才公共服务水平,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我国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在人才出现新的局面和形势的情况下不断建立和发展的。本文试从“公共利益”层面阐述“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概念,结合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公共服务”这一理念为指导,构建了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黄进 《瞭望》2003,(11)
“科教兴国,谁兴科教”是几年前对人才渴望的一句流行语。如今,高等院校千方百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校运所系。在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南京师范大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显现出一派亮色。围绕“人才是兴校之本”,南师大党委书记沈健特。别强调,全校“九五”的成就和“十五”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一要教学改革求突破,二要队伍建设上水平。 首先,教学改革的突破必须以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沈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清水县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人才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但是,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很好适应发展需要,人才引进、竞争、激励、流动等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步伐。为此,我县提出,要建立“精管细理”、“外引内聘”、“激励关怀”、“有为有位”的育才、引才、留才、用才机制,以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所引发的知识汇通,是中西文明互鉴的客观需求和重要表现。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知识汇通模式:“中学为本”“西学为本”和“中西学并举”。它们分别以“西学东源”“中学西源”和“中西学异源”学说为理论依据,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发挥了主流作用。在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下,如何将中西知识实现恰如其分的对接,仍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明末清初以来形成的三种中西知识汇通模式或可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上 海农工商集团制定的“十五”计划纲要 ,提出了“十五”期间农工商在调整中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实现这一目标 ,集团急需人力资源的整体配套 ,急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和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专门人才 ,尤其是要在集团努力营造一个拴心留人、使优秀人才在农工商发展中脱颖而出、发挥才干的良好氛围。为此 ,我们要围绕实施集团“十五”计划纲要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继承、创新、发展并举 ,坚持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有机统一 ,以实施人才战略为主线 ,以人才结构调整为重点 ,以创新机制为抓手 ,以…  相似文献   

8.
一个“波澜壮阔”的热潮正在这片告别了贫困的土地上涌动。成千上万的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奋起集资办学,重振“文献名邦”的雄风。30所已建成的中学新校舍,还有30所正紧锣密鼓建设中——将有60所全新的中学屹立城镇乡间。这个数字意味着,两年多的时间里,莆田农民捐资兴建的中学校舍,超过了前40年所建农村中学的总和! 位于闽中的莆田市是首批被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崛起,不断地装扮着她历经1400年沧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101中学坐落在圆明园遗址南端,东临清华、南倚北大。1946年,学校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国共产党创办于老解放区并迁入北京的惟一一所中学。1955年,郭沫若题写校名“北京101中学”。“101”,来源于学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以前只听说过学校有“重点班”、“快慢班”,却从未听说过以贫富分班的。但据报道,四川一所中学就是这么做的。该中学从初一至初三,各年级都开设有两个“封闭班”,学生多是从外地来的“有钱人”,吃住均在学校,学杂费3500元左右。学校规定,“普通班”学生一律穿蓝色的校服,“封闭班”的学生则穿红色的校服,于是两个班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的教学改革正为人们所关注。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要把中学生从高考的“指挥棒”下解放出来,求得全面的发展。许多学校都在为此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尝试,北京第八中学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潘芝梅  王秀华 《学理论》2009,(21):162-163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类专业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走出一条以“教学、生产、科研、经营、服务”多方位、立体化,贴近市场、面向社会的办学途经。采取“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树立“温室就是教室,苗床就是课堂”的园艺类专业职教理念。自始至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努力为社会输送“技能娴熟、知识丰富、素质过硬”的创新型园艺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张衍荣 《侨园》2014,(1):77-77
母校华工附中(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筹备校庆的消息,让我想起难忘的中学时代。说来很感慨,我们这代人的“中学时代”估计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盖因一是“三年自然灾害”,一是”文化大革命”。而今回头看去,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和许多“老三届”一样,我的中学时代也是分别在两所不同学校里度过的。  相似文献   

14.
中学“大视角思维教学研究”见成效●康绍韩贾德斌为探索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江西省萍乡市教研室近年来组织八所中学的部分政治教师,进行了颇有成效的“大视角思维教学研究”实验。通过省、市教研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总结、鉴定,这项实验得到了多方的肯...  相似文献   

15.
吉人 《瞭望》1993,(40)
由国家教委提出并经国务院批准的“燎原计划”实施5年来,在为传统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服务业)引进和推广实用技术培训人才初见成效的同时,又在一些地区承担起乡镇企业的部分培训任务,从而增强了乡镇企业吸收高新技术的能力。推行“燎原计划”的宗旨,在由当地政府统筹下,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生产技能,以广泛增强农村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使农村95%以上不能升入大、中专学校的中学毕业生及其它劳动者  相似文献   

16.
1983年6月和10月,我们先后对武汉市20所中学初二年级“三差生”(思想意识差、行为表现差、学习成绩差)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初二是中学教育的关键年级,也是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一、初二年级“三差生”问题的严重性在我们详细调查的11所学校中,9所学校的初二,是全校秩序最乱、“怪事”最多,最令人头疼的年级。其突出的标志,就是“三差生”占的此例高,据10所学校的调查统计,达13.4%,此例最高的占24%,即使重点中学也占5.2%。这个年级“三差生”的平均值比其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22,(3):131-138
区域人才发展环境是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基础与关键。文章基于文献和实践从“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政策环境”“人才市场环境”“生活环境”“教育与科技发展环境”等维度出发建构一套区域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21个地市2015—2019年五年数据为样本,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和评价指数的计算与排序,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从“制度”“厚度”“用度”“温度”“限度”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区域人才发展环境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促进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考、高考前夕,在班、校、学区以至更大范围,对初三、高三毕业学生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大排名”,在诸多城镇中学早已习以为常并得到教育部门的认可。单纯以分数排队,是否加剧了“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对人才选拔和培养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在中学的“考分大排名”(通过 书面或口头提问等方式的考 试,把分数按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作为用来考查学生对某类知识或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方法,在我国已实行多年。然而关于它的利与弊,一直在教育界内外争论不休。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可归结为两个:一是拿考分排名来做什么?二是…  相似文献   

19.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东中西部采访时,众多“小巨人”企业负责人对于研发、经营、技工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纷纷“喊渴”,人才短缺成为企业的创新堵点和发展痛点。在当前各大城市争相抢人的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探索出务实有效的用人之道,缓解了企业人才之困。  相似文献   

20.
南昌大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历史:1993年5月4日,原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两所院校合并成为南昌大学。2005年,南昌大学又与江西医学院进行了实质性的融合,南昌大学再次升级扩容。10多年过去了,体制改革如今结出了累累硕果,创造出了新的辉煌。南昌大学敢为人先,真抓实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成长为一所实力强、水平高的新型综合性大学,成为江西省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源头之一,江西省各类主要人才的“储备库”和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发动机”。改革高教管理体制,建设一所高水平的新型综合性大学,体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的远见卓识。在大学成立之初,有关领导就明确提出要“举全省之力”,把南昌大学建成全国重点大学,办成江西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科教兴赣”、“人才强省”中发挥龙头作用。进入新世纪后,新一届的南昌大学党委和行政领导集体,为积极策应江西在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体制改革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