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制定出台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以及部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国目前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趋于成熟。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为核心,以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为标志,逐步建立与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相一致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2.
俞远汉 《中国减灾》2012,(15):31-32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制定出台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以及部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国目前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趋于成熟。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为核心,以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为标志,逐步建立与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相一致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3.
郎溪县梅清镇因其坡状的地形地貌之故,常年易旱易涝。在长期以来的救灾救助工作中,他们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救灾救助工作方针政策的同时,既不死搬教条,也不超越救灾救助的范围,形成了一套既切合自身实际,又规范、有效的救灾资金使用管理模式,使救灾救助工作既能为政府分担救助工作的压力,也为灾民安度灾荒提供了有效而安全的保障。准确掌握灾情和重灾户基本情况是做好救灾款分配的基础工作救灾救助工作要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就是把有限的救灾款用在最需要救助的重点灾民身上。对这一点的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应该是梅清镇救灾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04,(4):44-44
开发研究救灾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不断提高和实现救灾工作的科学水平。如果提高救灾管理水平,尤其是体现灾情预案系统,则灾情损失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可以减少很多。救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都能提供或具备不同的功能。数据库为救灾基础工作提供依据,资金物资管理从收入到分配,从发放到监管均能公开、透明,救灾捐助成为救灾工作的有效补充,制定救灾预案可以掌握救灾工作的主动权,救灾代码能实现将复杂救灾工作简单操作的目标。就救灾管理系统的资料或数据库而言,如果基本数据得到充分录入,数据库建设基本完备,则该管理系统不但是为民政对象基…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获嘉县自1994年实行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责任制以来,共列入乡镇级求灾匹配资金114.65万元,并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使灾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政府就救灾资金拨付发放工作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救灾资金拨付发放工作。民政,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增进对受灾困难群众的感情.各负其责.加强配合.确保救灾资金及时分配、国库及时调度,救济及时到户。要按时拨付发放救灾资金。市级财政、民政部门接到省财政厅,省民政厅拨给所辖区的救灾款文件后,要在3日内转拨到区。县、区财政、民政部门接到省,市拨款文件后,救灾应急资金要在5日内落实到灾民手中。新灾救济资金和冬令、春荒救济资金要在15日内落实到灾民手中。所有以现金形式的救灾补助资金发放到户时间,均以打八财政涉农补助资金银行卡日期为准。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益萍 《中国减灾》2013,(10):50-51
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是救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各界和灾区群众关注的热点。2012年,湖南省民政厅首次试点救灾资金社会化发放,将过渡性生活救助资金、倒塌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纳入社会化发放试点范围,经过一年的试点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湖南省民政厅在总结上年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试点工作力度,明确规定将全省半数以上的县(市、区)纳入社会化发放范围,并对试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1、如何填报(半)年报中各级救灾投入? 答: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半)年报》中,救灾资金和救灾物资投入折款是反映救灾工作情况的两个主要方面。按照统计制度规定,县级、地级以及省级民政部门都要填写这两方面的内容。 县级民政部门只要填写“县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实施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后,省支持的各项资金将由省直拨到县,救灾资金也不例外,将由过去省拨付到市、再由市分配到县的运作方式改为由省直拨到县。这一拨款方式的改变,对救灾资金的快速便捷运行无疑是件好事,但是,相对整体救灾工作而言,今后省、市、县三级间的业务212作如何运行与衔接?市、县责权关系是什么?救灾资  相似文献   

10.
准确掌握灾情信息是做好灾害救助工作基础性的工作,是各级领导分析灾区需求,掌握灾区救灾工作动态,了解救灾实际效果,及时进行政策指导和救灾投入的重要决策依据。救灾资金是政府用于灾区困难群众生活救助的专项资金,是受灾群众的“救急钱、救命钱”,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灾区群众的关心和关怀。准确掌握灾情,管好救灾资金,是及时、高效、有序做好救灾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救灾资金使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英  周杨  杨芹  维斌 《中国减灾》2005,(7):41-41
如何完善救灾资金的有效使用管理机制,一直以来是基层救灾工作的关键,备受社会关注。本文从基层的角度对如何管好用好救灾资金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各地做好救灾资金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2,(4):32-33
救灾资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拨给受灾地区用于灾民生活困难救助的财政专项资金,对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关系到广大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政治敏感性强,管好用好救灾资金历来是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西安市民政局时刻紧绷“救灾资金是高压线”这根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不断规范相关程序,明确纪律要求,建立责任制度,筑起“四道防线”切实保证救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打造了救灾资金使用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13.
叶如强  王华 《中国减灾》1996,6(1):16-18
全面贯彻生产救灾方针促进救灾工作分级管理叶如强,王华(安徽省民政厅)建立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款分级负担的救灾工作新体制,其核心就是加强地方政府救灾责任,推动救灾社会化进程,巩固生产自救在救灾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新的救灾体制,改变了单纯由国家包揽救灾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04,(9):5-7
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报告中指出:“2003年云南大姚地震救灾资金管理使用中,截至2004年3月,中央财政下拨的1.2亿元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仍有5174万元滞留在县级财政;有关部门挤占挪用救灾资金4111万元,主要用于平衡预算、兴建楼堂馆所及招待费开支等。”7月31日,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刘兆兴来到中央电视台《央视论坛》栏目,就救灾资金的使用、监督,救灾体系的规范建设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本刊现予摘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09,(9):61-61
海南省为做好强热带风暴后的救济救灾工作.紧急下拨880万元救灾救济资金到有关市、县.主要用于灾后群众的生产生活救助。并要求此次下拨资金要与市、县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统筹使用.同时,受灾各市、县要及时下拨资金.确保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1,(1):60-61
2010年,我国多灾并发,重灾连发,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民政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指导协助地方开展抗灾救灾工作,根据灾区需求及时调运应急物资,商财政部安排救灾资金,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截至12月30日,民政部商财政部,全年分79批次安排中央救灾资金113.44亿元,其中冬春救灾资金48.96亿元,新灾应急补助资金44.86亿元,雪灾救灾资金6.86亿元,旱灾救灾资金2.2亿元,地震救灾资金6500万元,中央救灾物资采购及储备管理资金9.91亿元。  相似文献   

17.
王华 《中国减灾》2005,(9):33-33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营造节约之风,构建节约型社会。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中,各级政府和民政等相关部门除了要努力提高灾害管理水平,也越来越需要注重应急救灾中的经济帐。救灾工作可以从七个方面“精打细算”。一、在救灾应急指挥方面,应急管理水平决定减轻灾害损失和降低  相似文献   

18.
救灾资金是灾民的救命钱,如何防止腐败,保证救灾资金发挥救助灾民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救灾资金监管体系可以确保救灾资金管理和使用的严格、公正、安全与高效。  相似文献   

19.
2月6日,2009年全国救灾减灾工作会议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救灾救助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落实两次会议精神的措施,部署2009年救灾减灾工作.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等出席了会议. 在回顾2008年的救灾减灾工作时,罗平飞概括为"三大突破"和"六个提升": 一是救灾政策取得重大突破.在应对两场巨灾过程中,首次将铁路、公路滞留人员和城市被困人员纳入救灾工作范畴,累计救助655.5万人次:首次实施汶川地震遇难人员家庭抚慰项目,按照每遇难一人5000元的标准向家属发放抚慰金:首  相似文献   

20.
徐娜 《中国减灾》2006,(2):10-11
在2006年全国救灾救济工作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救灾救济工作等问题采访了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王振耀司长。记者:2005年我国救灾救济工作发展状况如何?主要做了哪些工作?王振耀:2005年是救灾救济工作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一年,是成效最显著的一年,大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要进一步充分肯定2005年的救灾救济工作:一是巩固了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二是完善了灾情信息管理体系;三是规范了荒情救助的管理制度;四是拓展了恢复重建的管理制度;五是完备了整个灾害预案管理体制;六是巩固了救灾物资的储备系统;七是确立了慈善捐助工作指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