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振羽研究综述戴开柱吕振羽(1900—1980),原名柳冈,湖南隆回人。其一生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以其洋洋数百万言的史学著述:《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史诸问题》、《中国民族简...  相似文献   

2.
缘事说是中国气派的文论瑰宝,但一直被文论史所掩埋。"事"是言说或书写的能指,缘情和言志只有在"事"的观照下才能合情合理。缘事而发不仅是文学和诗学生成规律,而且也是整个上层建筑生成的普遍规律。对中国古文论缘事说发掘考辨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深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谢添 《人民论坛》2012,(8):122-123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地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史学群体的形成、治史机构的设立和沿革,以及历史教育的普及与展开这"三驾马车"的积极配合。理清三者各自的内容与社会功用,有助于掌握抗战时期延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脉络延伸。  相似文献   

4.
浅论史料与治史--读《中国历史研究法》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彦 《前沿》2003,(12):173-174
历史学是建立在史料学基础之上的,史料的收集、整理、鉴别对史学研究至关重要,同时史学工作者本身所具备的素养也是治史所必备的条件.本文结合梁启超先生<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所提之观点,对史料、治史和史学工作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白寿彝学派"是以当代著名史学家白寿彝(1909—2000)为领军人物的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学人群体,当今主要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构成。这个学派在学术理念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史学理论。他们在治中国史学史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理论追求。他们坚持唯物史观在史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重视挖掘中国丰富的史学遗产中的理论内涵;重视史学史研究中史学方法论的改进、提高,善于转换研究思路和视角;在史学史的研究中充满现实关怀,积极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这些优长使该学派在当今史学史研究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杨舒眉  胡喜云 《前沿》2010,(3):184-187
本文以时间为序考察了中国学者对历史解释的认识,对先秦至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对"历史解释"的认识、探索及其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进而对中国史学尤其是当代史学关于历史解释的研究予以反思究。  相似文献   

7.
代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教授治史近50年,留下的宏富著述,是我国史学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本文拟就先生关于中国近代史体系的论述试作评析,以期与研究先生史学思想的同好共相切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正逐步纳入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范围,将其视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方向。中外史学交流和互动,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接受史学理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海外中国学研究对中国史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史学史研究对推动海外中国学发展的意义是双重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魏源在学术上的发展轨迹是由经学而史学,其成就不在经学而在史学。魏源以史学为经世之术,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过渡之先河。魏氏治史以当代史为重点,由“考古”转向“究今”,继“浙东史学派”之后,自觉不自觉地向经学的正统地位发起挑战和冲击。作为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的先驱者,他的思想具有了现代意识的“异端”色彩。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的民本思想与“贞观之治”黄燕君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目的之一。而遍阅中国古代史,封建社会不仅占据着最重要的一页,而且在治乱兴衰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宝贵的经验教训。其中,研究奠定了"盛唐"的基础、并被作为"大治"之世的典...  相似文献   

11.
近代意义的中国法律史学科萌生以来,"法制史"、"法律发达史"、"法律史"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今天重新审视其历史的轨迹,体会其内在的关联,对促进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疏离政治史、革命史的宏大叙事,通过拓宽视野,在对史学本身诸多具体史事研究中取得新成果,同时出现了以现代化、科学化思潮研究为线索解读史学发展过程,并深层嵌入微观历史,尝试进行以新思路重新解读史学史的新叙事探索。同时也出现关注研究范式和理论探讨"重返宏大叙事"的呼唤。认同多元境界,以不同的叙事探索与具体微观研究并行,有利于推进史学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史学史上,历代史家对于中国史学之理论的认识积累了丰厚的遗产.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包含两大部分:一个部分是人们对于历史学自身发展的理论性认识,我们称之为史学理论;另一个部分是人们对于客观历史发展的理论性认识,我们称之为历史理论.清代史学不仅在史学理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在历史理论方面也呈现出逐步深化和不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赵少峰 《前沿》2013,(17):181-185
史学属于历史范畴,是社会存在的折射和反映,是人类思维之具体的凝固。史学在晚清士人、学者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使其成为西方改变中国人观念的选择对象。西方史著在华译介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与回应,对中国的政治变革、思想转变以及史学转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晚清西方史著在华译介和反响充分证实了历史、史学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通过对西方史著在华译介的原因、内容以及反响等诸要素的分析,能够为当代通俗历史读物的编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革命圣地延安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的到来.以范文澜、尹达、何干之、吕振羽等为代表的史学界学者"以笔为剑",发表了一大批史学作品.这些作品将史学与政治紧密结合,以唯物史现为指导,通过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增强人民的自尊与自信,维系了全民团结抗战的精神堤防,其研究方法及成果对当时及建国后史学发展都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艳秋 《求索》2023,(2):55-61
新时代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朝着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新时代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应自觉肩负起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方法论,建立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发扬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发掘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坚守中国史学立场,构建中国历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四史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历史的进程,是我国公认的古代史学的主体。二十四史的内容涵盖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更是其他多部史书参考的蓝本。因此,一切涉及中华文明的研究都应该对二十四史给予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江涛  吕幼樵 《人民论坛》2011,(10):224-225
二十四史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历史的进程,是我国公认的古代史学的主体。二十四史的内容涵盖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更是其他多部史书参考的蓝本。因此,一切涉及中华文明的研究都应该对二十四史给予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徐悦超 《长白学刊》2012,(3):160-160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梁启超多年研究历史的治学积累.他在《自序》中说:“蓄志此业,逾二十年.”梁启超涉猎东西方史学著作,结合中国史书的过去和现状,使《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得到系统整理,其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有理论,有方法,有例证,有判断.其中许多治史经验和精辟见解对今日之治史者仍有很大启迪,譬如关于中国史的意义之谈.  相似文献   

20.
薛庆超 《传承》2011,(6):12-14
一、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资政,顾名思义,就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借鉴。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关键是为谁资政。在中国古代,司马迁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