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廖萍 《法制与经济》2008,(15):82-83
当前,在企业界听到比较多的声音是“新《劳动合同法》带来劳动力成本上涨,产品要提价”,更有人把企业关闭,外企撤资也归罪于《劳动合同法》。笔者通过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该法的实施,确实使一些企业直接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幅度是有限的,两税合一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增加的成本。劳动力成本增加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经济形势变化。  相似文献   

2.
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与企业应对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面临转型。《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流程要更细致和严密,否则就会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是一把双刃剑,对劳动者和企业既有保护也有制约,双方都应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本文就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以及新法下企业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与企业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面临转型。《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流程要更细致和严密,否则就会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是一把双刃剑,对劳动者和企业既有保护也有制约。双方都应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本文就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以及新法下企业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冯玉军  方鹏 《法学杂志》2012,33(2):24-32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劳动合同法》在中小企业中遭遇多种类型的实施困境,导致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多方采取逃避《劳动合同法》的做法。本文仅就企业、工人双方基于《劳动合同法》框架下的非合作博弈关系,从博弈论以及劳动力供求关系双重角度论证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困难的必然性以及原因。建议在中小企业中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在企业与工人博弈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亦应当采取切实的措施提升《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力以及对工人的保护力度,进而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内在动力和助力。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此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开始正式实施,所以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也是两个新课题:一是在于如何在新法环境下加强劳动成本管理;二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如何从单向到双向管理转变的不断完善。本文透过劳动合同法的价值来看此法对企业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困境有三个方面:就业者出于整体的用工环境,缺乏与企业博弈的资本;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不惜违反《劳动合同法》来降低劳务成本;企业与工人在整个劳动合同签订以及用工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逆向选择指受众(如消费者、顾客等)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行为选择.在劳动市场领域也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其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立法目的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论的热点,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其行为对《劳动合同法》的落实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劳动合同法》实施下企业的逆向选择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企业目前的用工成本、用工模式等方面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本文试对新《劳动合同法》中的有关热点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立法正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次,并向社会公布征求全民意见,有望在短期内获得通过。《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相对于劳动基准法和集体合同法,其处于基础或基石立法的地位,它既是资本与劳动力的联姻结合机  相似文献   

10.
外商投资企业自从进驻中国以来已发展成相当规模,而近来关于外资企业劳动纠纷的案件也不绝于耳,给我国劳动力保护带来负面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劳动力保护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外资企业由于其资本和投资主体的特殊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图联系《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从劳动力的企业准入、维持和退出三方面阐述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资企业劳动者的法律保护,强调推进劳动法律改革的必要性,维护劳动者以及国家、民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发了任何规则建构都必须依循其内在制度逻辑这一普适性的法理学命题。基于法律经济学的分析视角,无论是《劳动合同法》还是配套的《实施条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皆无法保护员工的职业稳定权,反而损害了同样值得珍视的就业权,引发了一系列影响就业数量、就业质量的利益再分配效应。缘于人力资本在监督、计量上的技术难度,企业无法就员工是否"不能胜任工作"等常规合同解除条件给出满足可观察、可检验要件的客观证据,无法满足司法治理机制的"外部视角"对于证据可观察、可检验的刚性约束,《劳动合同法》赋予企业的合同解除抗辩权不具有司法操作意义。在劳动力结构性过剩的背景下,以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降低其可替代性来提高企业解除劳资契约关系的退出成本,应当是更有助于激励企业保持稳定的劳资契约关系、节省执法成本的可行进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深入贯彻实施,要求修改法律以降低劳动保护程度,甚至认为法律扭曲劳动力市场的观点不断出现.从劳动力市场应达到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目标人手,立足于我国和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的研究视角,客观分析评价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我国劳动法立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一出台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有一些事件(华为事件)更引起了轩然大波,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保护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对比过程中,阐述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保护,以期对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行政与法》2010,(5):116-118
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价值目标是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但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的抵制、规避行为,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地方政府、工会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导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不容乐观。为此,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促进企业自觉维护职工权益,并完善《劳动合同法》的相关配套制度,落实政府与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晓 《法制与社会》2013,(28):275-276
新劳动合同法是一部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新劳动合同法》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起了显著性的作用。是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它的有效实施是以政府为企业减压、承担更多社保等福利义务的配套设施为条件的,但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如何正确看待合同法以及对企业的影响,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悦 《法制与社会》2012,(27):30+35
与1994年施行的《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扩大了保护劳动者的力度,对于调整劳动关系方面规定更为详细具体,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从《劳动合同法》鼓励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强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扩大了经济补偿的适用范围三方面就《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进行了分析,认为《劳动合同法》通过这样的驱动机制和惩罚机制,调动起了劳动者保护自己合法劳动权益的积极性,也使得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大幅度上升,使得他们不敢轻易违法.同时,还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劳动立法应遵守三方合作原则。《劳动合同法》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诱发了企业的一些规避行为。但企业的行为是理性的,政府应当理性对待,不应将其一概视为违法。而且,企业的规避行为不仅是出于成本原因,也是因为该法的立法过程未能有效地贯彻三方合作原则。劳动立法中,不能以社会多数意见取代三方协商,依靠惩罚性赔偿不可能建立真正和谐的劳动关系。因此,我国应尽快完善三方合作机制,改革妨碍《劳动法》实施的旧体制。  相似文献   

18.
张世诚 《中国法律》2007,(4):21-23,77-81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2005年12月,国务院将《劳动合同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初审后,委员长会议决定,将草案全文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一个月期间,共收到近二十万条左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严重地损害了我们中国工业化的经济发展进程,后果很严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许多企业关门倒闭,不是金融风暴的原因,而是《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的直接成本大增.他甚至认为.当前.推进中国经济最有利的措施就是修改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劳动法》在用工制度方面对劳动者保护的力度不大,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的成本不高。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压力下,作为弱势的劳动者为求得一份工作,有时只好委曲求全,只能"随行就市",最终导致劳动关系紧张,劳动争议数量大幅增加。本文就我国当前的劳动用工和劳动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改进状况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