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本文采用广域一体化的研究视角,对后危机时代东亚区域合作应选择TPP模式还是RCEP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先对TPP和RCEP两种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介绍,再分析了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四大经济体对TPP和RCEP的不同态度,接着比较了TPP和RCEP的具体特点对东亚的影响,最后研究了东亚区域合作选择加入TPP或RCEP将会产生的不同利弊情况。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后危机时代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目前选择RCEP模式更有利于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立强  鲁淑 《东北亚论坛》2013,(4):39-47,128
当前围绕TPP及中日韩FTA的两大谈判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议题。将中国排除在外的TPP有可能人为地撕裂原有的亚太经济联系尤其是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区域经济联系,造成亚太经济的"阵营化"以至导致经济"冷战"时代的到来。GTAP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加入TPP的情况下,促成中日韩FTA就成了中国应对TPP和改善自身宏观经济指标的主要途径。因此中国要以"立足周边,重点突破,借力打力,另起炉灶,重塑规则"为指导应对当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竺彩华 《和平与发展》2013,(2):13-28,125-142
为配合战略东移,美国力推TPP,对东盟主导的亚太经济一体化造成冲击,催生了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国组成的亚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两种机制的并存、经济一体化标准一高一低,弱化了东亚经济一体化,以及体制后的大国博弈使亚太各国面对TPP、RCEP难以抉择。中国应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让东亚国家受益。以增大RCEP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邝梅 《东北亚论坛》2015,(1):21-29,127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东亚FTA一直滞后于欧美地区。近年来,东亚FTA非均衡、多层次的FTA格局进一步强化。中日韩FTA进展缓慢,RCEP与TPP交叉重叠,双边FTA层出不穷。影响东亚FTA格局的因素不仅是FTA的经济收益,地缘政治的新变化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后金融危机与后冷战时期"再全球化"和多极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中国应加强东亚FTA战略与安全战略的协调,在促进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安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实现东亚FTA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姜跃春 《东北亚论坛》2013,(2):60-65,129,130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西方经济模式受到种种质疑和挑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大国将为世界带来种种机遇。在此背景下,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纷纷调整其亚太政策。美国希望调整该地区合作"制度"规范亚太合作进程,日本希望通过呼应美国TPP战略来干预亚太一体化进程。东盟国家希望通过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强化在亚太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中日韩FTA谈判不仅有利于三国的经济利益,也将对亚太区域合作进程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在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同时,还必须加速本国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是中国在亚洲唯一区域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贸易一体化是包括中日韩在内的"异质"结构成员间区域一体化的初级阶段。中日韩自贸区启动将加速亚洲贸易一体化进程,或将改变东盟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将亚洲的区域合作转变到大国主导的轨道上来。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彰显了中国作为地区领导者的自信与风范,同时也是中国政府面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唯一区域战略选择。然而,中日韩之间的"强异质性"、美国主导的TPP对亚洲的渗透以及东盟主导的RCEP战略转变等,意味着中日韩一体化合作必将是一场超越经济的博弈。  相似文献   

7.
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演变中,一直伴随着"开放的区域主义"和"竞争性自由化"两种指导思想的竞争。当前的TPP与RCEP是这种竞争的延续,二者各有优势,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也利弊兼之,应以发展的、建设性的眼光看待两个地区自贸安排,推动TPP、RCEP和其他自贸安排相互沟通和互动,形成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彼此融合、互为补充的局面。APEC为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有必要且已经具备相关条件制定新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整体目标,即催生亚太自由贸易安排。  相似文献   

8.
RCEP强调“东盟方式”以及东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核心地位,承诺对较不发达成员实行特殊与区别对待的政策,奉行“开放性地区主义”,是本地区既有区域合作的延续和发展.鉴于内部整合和处理与TPP等其他区域合作机制关系上的难度,中国应积极推进RCEP谈判,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谈判的艰巨性.当务之急是选择优先开放领域,凝聚RCEP参与国的共识和信心,实现RCEP谈判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之间的相互促进,并且摒弃RCEP与TPP对立冲突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徐梅 《东北亚论坛》2021,30(5):56-67
在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中美博弈长期化、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并肆虐全球、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形势下,发展滞后的东亚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进展.继2018年3月亚太11国达成CPTPP后,2020年11月该地区15国签署了RCEP,"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化、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为亚太自贸区建设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增添新动力.RCEP与CPTPP是目前亚太地区已成型的两大FTA,今后其如何发展演变,关涉未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前景.追踪RCEP动向,分析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果、政治影响,尤其对亚太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多种倡议、进程、机制并存的局面,中日韩经贸领域合作取得深入进展,三国都在争取于己有利的对外合作架构。TPP是涵盖领域广泛的高水平FTA,具有综合性、高标准、一体化特征。美国力推TPP,试图以此重振国内经济和出口,争夺亚太经济合作主导权,制定新的国际贸易规则。面对TPP在东亚的介入,中日韩应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各国区域认同模糊、区域主义弱势发展、合作机制竞争性复杂,经贸合作和经济一体化存在亚太路径与东亚路径的分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加速推进及其协议落地,标志着亚太区域经贸合作的东亚转向开始制度化。东亚务实的区域主义迈进新阶段。区域国家明确的区域合作需求,危机驱动的务实合作经历与契合东亚社会文化传统的软约束合作方式,在其中发挥了合力作用。从今往后,中日韩和东盟国家构成的“3+10”“东亚中心”将逐步替代领导力不足的“东盟中心”,实现东亚经济重心、经贸合作中心和功能平台的统一。东亚经贸合作将在区域认同增强、协商渐进的合作模式成为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加速发展,可望成为全球经贸规则和机制升级的新增长点,并在全球经贸秩序变革中引领平衡、协调、包容的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1月,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RCEP,并且各缔约方均承诺将尽快完成协定的核准程序,使RCEP尽早正式生效.有关各方正式签署RCEP及其日后生效,标志着东亚区域合作进入了新阶段,但并非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终点.RCEP正式生效后仍然面临着东亚区域合作方向的选择问题.为了全面落实RCEP的相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东亚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考虑到东亚地区的特殊性,在深化RCEP等制度性区域合作的同时,仍需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积极探索东亚区域合作的新形式;需要积极推动RCEP框架下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区域包容性发展.此外,还应该在东盟主导下深化区域政治安全合作,促进政治安全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长达8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已结束.目前,中国、新加坡、泰国、日本等部分国家已完成协定核准,标志着成员结构最多元、覆盖人口最多的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即将正式成立.RCEP与东亚区域合作进展方面,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互相签署关税承诺,三国的贸易合作有了广阔的平台和基础,带来包括拓宽贸易合作领域、加速贸易合作进程、系牢贸易合作关系的新机遇.但受到日韩态度、历史原因、地缘政治和技术出口限制等因素影响,尤其日韩迫于美国压力,不断寻找政治和经济上的平衡点,使得RCEP框架下中日韩贸易合作面临许多新挑战.中日韩应该携手共进,充分挖掘RCEP区域协定的制度红利,构建后疫情时代利益共同体,扩大三边合作基础,发挥大国稳定器作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东亚区域最为重要的区域一体化倡议,对于梳理现有东亚经济合作的繁杂规制、消除"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理顺区域生产网络、提高自由化水准等具有显著意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RCEP是中国深度参与区域一体化规则构建和参与主导未来经济合作方向的机会,应当高度重视并继续支持推进谈判。但是,RCEP也面临自由化水平争议大、谈判阵营分化等难题。针对当前RCEP进程多、成果少的困境,中国应当积极推进和选择性拔高RCEP开放承诺,引领谈判进程,升级现有的FTA水平,将RCEP谈判与"一带一路"倡议联动推进,并推动国内规制改革,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外交战略与经济利益并重的复合型大国关系。在外交战略层面,TPP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但二者并不必然相互抵触,这主要取决于四重因素:统一的亚太区域合作制度平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多重FTA体系;RCEP与TPP的关系;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条件。在贸易与投资层面,对比中国和日、加、墨等TPP谈判方的对美贸易与投资情况,TPP对中美贸易与投资关系的负面影响十分有限。在亚太区域统一多边合作机制,中国与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多重FTA体系,中美双边合作机制的三重保障下,TPP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呈现较大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6.
TPP因美国参与而备受瞩目,并增加了未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的不确定性。作为横跨太平洋两岸的三大经济体,中国、美国和日本对TPP的立场和态度有所不同。美国积极参与TPP谈判,试图主导这一制定新一轮贸易游戏规则的新平台,借此构建亚太地区新的竞争性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日本将TPP视为进一步开拓亚太市场,提升FTA战略实施水平,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并提升亚太地缘政治的战略需要。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对TPP谈判持开放心态,做好相关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东亚一体化进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正式启动,而当前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被认为发展"迟滞"甚至陷入"停滞"。中国学界主要用"互信不足论"、"贸易结构差异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论"、"三心二意论"、"美国阻挠论"、"主导缺位论"等对其进行解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诞生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使东亚经济一体化呈现出多重框架并存的格局,其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以及中国的政策应对是中国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并折射出学者们对"开放的地区主义"理念的不同理解。与此同时,东亚地区的政治和安全合作同样步履蹒跚,在几种合作模式间争论与博弈,学者们为此提出了许多新的东亚安全架构和设想。在不断地翻译和推介西方一体化知识之后,中国学术界应该用自己的话语构建中国或亚洲知识,以"互联互通"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合作概念和理论或许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新的阶段,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已呈现出TPP与RCEP双轨竞争格局,亚太地区面临着被割裂的风险。为弥合亚太区域架构制度性分裂、防止"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继续恶化,降低贸易成本,中美两国有必要以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为基础,合作推动亚太自贸区和G20全球基础设施合作框架,包容性的国际治理体系将成为中美合作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许多新特征.比如多框架、多层次、高标准、广覆盖,突出战略利益等非传统收益.但是,实施区域贸易协议(RTA)战略的潜在风险也开始暴露.过多的RTA相互交错重叠,形成“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增加经营成本等负面作用.这些因素导致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趋势,出现TPP和RCEP竞争,亚太地区面临制度性分裂和碎片化的局面.如何恢复APEC活力,在APEC框架下推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是一个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东亚合作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行发展,东亚合作已成为地区合作中的一个新的亮点。积极参与东亚合作是中国的战略选择。10 3是东亚合作的发展方向,建立中日韩-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合作的中心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