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东南亚纵横》2001,(10):33-34
从对新加坡市场进行分析可看到,一方面中国对新加坡出口只占新加坡进口额的5.28%,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在本地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另一方面,新加坡只有300多万人口,其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而转口贸易和第三国贸易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进一步发挥新加坡的地域优势,通过新加坡扩大中国对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海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自由港。自从1819年英国占领新加坡后,英殖民主义者就利用新加坡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拥有的优良天然海港,把新加坡开辟为它在东南亚地区和亚洲东部倾销其工业制品和廉价收购原产品的转口贸易商埠。为了大力促进转口贸易的发展,英国一开始就在新加坡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使新加坡成为英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港。  相似文献   

3.
一、绪言长期以来,新加坡虽然均以作为转口贸易港而得到经济繁荣。但随着近邻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势力的发展,它们对新加坡的依赖程度也已日益减低。因此,新加坡的经济基础开始受到威胁。1961年,新加坡设立了经济发展局并把工业化作为国家的基本方针,以此来作为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经济持续蓬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增长的第二春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近年来经济持续蓬勃发展。1988年经济全面复苏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11.1%,尔后连年下滑,1989年降至9.2%,1990年降为8.3%,1991年为6.7%,1992年降至5.8%。经过几年的连续减速之后,1993年在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带动下,其经济增长率比预期的7.5%—8%还高,达9.9%,创新加坡1965年建国以来第二高增长率,迎来了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第二春。新加坡1993年各产业表现良好,除建筑行业外,其他如对外贸易、制造业、商业、运输与服务业、金融与专业服务等增长率都较上年提高。1993年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取得16%的增长,高达2570亿元(新加坡元,下同),其中出口总值为1190亿元,增幅达16%,属于国内产品出口的总额增幅为14%,转口贸易部分的增幅为19%,计441亿元。美国、欧共体、马来西亚、香港和日本仍然是新加坡的五大主要出口市场。其中美国继续保持新加坡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去年占新加坡国产品出口总值的20%,计243亿美元.对其它国家的出口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转口贸易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新加坡商业的增长率去年达到8.5%,较1992年的4.5%足足高四个百分点。国内贸易的增长率从前年的3.9%提高到去年的5.4%,而旅馆和餐馆业的增长率则从6%降低  相似文献   

5.
一、战后新加坡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概貌战前,新加坡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主义者自1819年占领新加坡之后,被利用新加坡在东南亚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拥有的天然良港,把新加坡开辟成为一个自由港,作为掠夺东南亚地区农、矿产品和倾销英国工业品的转口贸易商埠。在英国统治的一百多年里,新加坡的经济完全是围绕着以转口贸易为中心而活动,它的经济结构也  相似文献   

6.
当斯坦福·莱佛士于1819年发现新加坡时,它仅仅是一个不到200人的小渔村。是英国人的到来才使得这个热带小岛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地处东西方交汇之处,新加坡被看成是东印度公司印度——中国海上贸易航线上的一个理想港口,它的战略位置被充分利用来促进贸易的发展。新加坡后来被辟为自由港,转口贸易十分兴盛,以至于被莱佛士称之为“七大洋的商业中心。” 转口贸易在新加坡历史上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在早期(1819—1869),这个岛屿经济繁荣的一个直接反映是港口的扩大。在1823—24年,新加坡的贸易总额为1100万新元。至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出口货品的进口组份再出口贸易不仅就传统转口贸易的狭义涵义来说对新加坡是很重要的;而且由于新加坡很大部份的进口中间投入物在经过某种程度的加工后再度出口,再出口贸易对新加坡也是很重要的。新加坡官方将这类经过加工的再出口商品归类为国内出口商品。虽然如此统计,但官方出版的1973年和1978年的投入,产出表仍然允许人们去估计这些出口商品的国内增值组份。劳埃德和桑德兰兹已经完成了新加坡国内增值组份的估计工作;其他人也估算出一系列新加坡1964年至1982年期间净国内出口商品数字。这些统计数据表明,在官方统计的国内出口商品中,有67%和78%是由再出口、中间进口商品组成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转口贸易在近代新加坡经济中长期居主导地位,对新加坡百余年来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考察转口贸易在近代新加坡经济中的复兴与作用,对于研究该国经济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一) 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初,新加坡曾一度是马来半岛的货物集散中心,后遭爪哇人进攻而衰败,湮没达数百年之久。十六世纪初,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东西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来研究1988-2001年期间新加坡的电子产品和化工产品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出口市场上的出口业绩。它把新加坡的出口竞争地位和一系列参照经济进行比较,这些经济包括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省,它们在上述市场是密切的竞争者。过去那些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对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与中国的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是两国贸易的主要形式 ,但与新加坡企业相比 ,中国企业海外营销力度不够 ,这影响了中国电子产品新加坡市场的开拓和电子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新加坡拥有巨大的电子产品市场 ,我国电子企业应该通过选择较优的产品、价格、渠道与促销策略进入新加坡市场。  相似文献   

11.
论新加坡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起飞,新加坡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新加坡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转口贸易型经济,建立起现代化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外国跨国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产业结构的迅速转换和不断调整,又推动新加坡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一、产业结构的迅速转换建国以来,在国内工业化的推动下,新加坡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调整。第一次调整发生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新加坡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建立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工业,促进了转…  相似文献   

12.
试论香港转口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口贸易曾经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来 ,由于香港码头费用高昂、中国入世后全面对外开发、内地企业转变出口方式等重大因素,香港的转口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其中的5个主要原因 ,指出香港的转口贸易将进一步转向离岸贸易 ,并成为主要贸易形式之一。香港作为贸易转口港的传统角色亦将逐步淡化。香港必须因应这种大趋势 ,采取切实措施打破垄断 ,降低费用 ,提升服务 ,以保持香港第一货柜港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自1959年获得自治迄今已进行了三次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转变,第一次是从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第二次是实行工业技术升级,以祈使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第三次是把战略重点转向强调优先发展海外服务业。这三次战略方向的转变都是发生在新加坡经济和世界经济环境处于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它不仅使新加坡摆脱了经济困境,而且促进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新加坡  相似文献   

14.
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统计,2005年1~10月越南果蔬出口达1.96亿美元,同比增长43.3%。其中,越南对中国内地的出口增长44%,对中国台湾省增长42%,对日本增长55%、对俄罗斯增长57%、对法国增长64%。预计2005年全年越南的果蔬出口将达2.6亿美元,同比增长45%。2005年10月19日,新加坡政府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新加坡交易所融资论坛”,明确表示欢迎中国企业到新加坡上市融资。目前,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已达666家,其中外国公司占了约30%,上市公司市场总值达5000亿新元。今天的新加坡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而中国企业也越来越看好…  相似文献   

15.
一、新加坡经济发展方向的几次转变新加坡于1819年为英国所占领,1824年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此后,英帝国利用新加坡作为它在亚洲地区的转口贸易商港,并将其开放成为完全自由港,这就更加增强了新加坡作为转口贸易商港的地位。在英国的长期殖民统治下,新加坡的经济畸形发展,工业十分落后,直到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成立自治邦政府时,制造工业在其国内生产总  相似文献   

16.
外资政策一、投资政策的制订经过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于1959年执政,它认为:新加坡为了发展经济就必须摆脱传统的依赖转口贸易的经济制度并发展工业化。因此,它一直积极地采取了各种发展工业化的政策措施,例如:建立裕廊工业区、整顿社会基础设施,吸引外国企业投资等等。新加坡的经济有了稳健的发展,特别是从1967年11月制订了鼓励经济发展法案(此项法案系新加坡有关吸引外资投资的基本法案)以来,新加坡的外资投资急剧增加(外资主要投资于制造工业部门),使新加坡经济获得了预想不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并非以它的天然资源,而是以它的地理位置、港口以及殖民地开拓者和移民工人的智慧和能力而于1900年成为世界第七大港的。当时,新加坡的繁荣建立在转口贸易之上,这种状况一直继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此之后问题就接踵而来了:新加坡的贸易和商业受到(印尼)对抗的影响,也受到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的影响;转口贸易对于各贸易伙伴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化特别敏感,而新加坡本身又没有原料可依仗;英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新加坡的炼油工业是在六十年代随着新加坡实施以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开始发展的,首先由外国石油公司利用新加坡的良好地理位置、港湾设施以及新加坡政府所提供的税收优惠而在新加坡设立炼油厂来揭开新加坡炼油工业发展史的。六十年代新加坡的炼油工业主要是为新加坡国内工业发展而带动的国内市场需求提供石油产品,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有着一定的限制。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从着重发展进口替代工业转向重点发展面向出口工业,面向出口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迅速发展以及近邻发展中国家的…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华商集团的迅速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起飞,新加坡的华商集团迅速发展。这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企业集团已颇具规模,并在新加坡国内经济乃至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华商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新加坡华人企业远在殖民地时期便已开始形成,但其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则是在独立以后。作为新加坡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商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新加坡由殖民地经济向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历史过程息息相关的。182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新加坡后,立即宣布将新加坡辟为自由港。新加坡很快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华商和华工也蜂拥…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接管南越与柬埔寨是对新加坡面向出口的炼油厂的一个打击,这些炼油厂本来早已面临着其他亚洲市场石油需求量的急剧下降。仅在1974年,新加坡向现已被废黜的南越阮文绍政权出口了价值二亿一千多万美元的航空燃料、柴油、汽油和其他石油产品共达二百万公吨以上。而现在至少已经暂时地丧失了南越这个市场。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大的炼油中心,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它的五家炼油厂并不是没有事先预料到印度支那市场的丧失。实际上这个地区在新加坡石油出口中的重要地位在过去若干年内一直在下降。1969—70年,南越消耗了新加坡石油产品出口量的一半,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