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钰 《重庆行政》2010,12(2):90-92
不同的法律关系中,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尽相同。明确界定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对保护高等学校和学生的权利、平衡高等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义务、维护高校秩序以及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多层说下,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内容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客体是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法制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兵 《青年论坛》2007,(1):72-75
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实质是在高等教育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调整下高校和大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呈现自主性与国家约束性相统一,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教育行政管理关系,又是一种民事关系。作为高等院校来说,应当转换观念,在学生管理中坚持用法制观念武装头脑,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0,(3):30-30
关保英在《现代法学》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行政主体义务对行政法关系乃至于行政法治的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与行政法中的权利和权力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国行政法学界历来重视对后两者的研究而忽视了前者,没有给行政主体义务以科学的定位,这不能不说是行政法学理论的一大缺憾。行政主体义务的成立,必须有法律或职权上的依据,有行政法上的义务形态,  相似文献   

5.
论公职人员的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祖爱 《理论月刊》2006,(9):103-105
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权利保护,不仅是保证公职人员基本权利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需要。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公职人员具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他作为行政主体的组成人员,代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他又同外部相对人一样,也有自己特定的个人利益,并同行政主体之间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行政权力主体的经济人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在法律关系中 ,主体是指法律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 ,客体则指法律关系所指向的标的物。在本文中 ,行政权力主体则指凭借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行政权力拥有者 ,即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行政组织及其公务员。行政权力客体指行政权力所指向的相对人。就一般意义而言 ,行政活动的发生是法律也即公意的体现 ,是一种不含有个人利益取向及感情偏好的理性活动。因而 ,行政权力主体及其行政活动是合乎情理 ,合乎人们本意的 ;国家和政府作为最大的行政权力主体被认为是全能而至善的。这种理想化的认识在中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即使今天也不例外。这种理解…  相似文献   

7.
卢佩玲 《前进》2000,(11):46-47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关系的第一要素。解决任何行政法问题,都要涉及到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是双方的,传统行政法注重行政主体的研究,对另一行政法主体的一方--行政相对人的关注比较少。对行政法主体的研究侧重于一方,会导致法律关系主体要素的失衡。所以对行政相对人的关注,就至关重要了。   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作为法律关系的一方属于非常重要的范畴。它在行政关系中以不行使国家权力为其主要特征。首先,行政相对人是…  相似文献   

8.
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在主体之间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它由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的对象、内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这3个要素组成。在法学研究中,法律关系这一一般范畴对于研究法律体系中各个不同法律部门所涉及与调整的具体法律关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9.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从本质上说就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其核心是学生权利范围及其法律保障问题。关于这一特定法律关系的理论主要有行政法律关系、民事合同法律关系、双重法律关系。在我国教育司法制度中,在学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至今尚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文章通过对有关理论的探讨,试图找到一种思路,对研究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行政相对人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事件或行为与行政主体形成利害关系,依照行政法律规范取得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资格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相对人和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受益性行政相对人和受限性行政相对人;普通行政相对人和特定行政相对人等类型。行政相对人有如下特点:第一,除部分受益性行政相对人不受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外,其他的行政相对人特别是受限性行政相对人必须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二,行政相对人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都依赖于行政行为的作出;第三,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的管理对象;第四,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与媒体是平等的法律主体,警媒双方关系因信息传播活动而产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各自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警方的新闻权利包括传播权、要求更正权,新闻义务包括公开警务信息、尊重媒体传播新闻信息的权利.媒体的新闻权利包括采访权、编辑权、报道权、舆论监督权,新闻义务包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法律明确了警媒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依据和标准,是确保双方关系正常有序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丁浩 《人大研究》2010,(4):31-33
<正>作为我国重要的法律渊源之一,地方性法规通过规定广大社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对某一地区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辽宁人大》2010,(7):29-29
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权利与义务是平等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又平等地承担义务,正如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权利和义务又是统一的,公民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王鹰 《公安研究》2001,(4):26-28,83
本文通过对警察执行职务行为的法律性质与警察个人身份属性和警察法律关系及其调整原则等问题的联系分析,认为警察执行职务行为具有国家行政性,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法律关系。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警察与其他公民和权利主体的关系,不具有民事属性,而是国家行政管理属性。  相似文献   

15.
洪芳 《人民论坛》2015,(5):143-145
劳动者职业稳定权是劳动者基于劳动就业权所享有的,能够在某一工作岗位上持续稳定工作,没有法定事由不被解雇的权利。该权利并非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的一项权利,但从宪法规定的劳动权和政府所担负的促进就业的义务中可推导出来。国家是职业稳定权的主要义务主体,但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关系的相对人,也具有无可逃避的义务。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民法理论,法律事实产生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内容为权利,权利对应着义务,义务的违反产生责任。而公交车上让座作为一种典型的好意施惠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亦就没有权利义务之说,更是不可以被强制的。应该承认,在公交车上主动为一些特殊乘客让座,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公共美德,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  相似文献   

17.
一、税务行政合同的价值行政合同,又称行政契约,是指带有行政性质的合同。它是行政主体之间,或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某些目标而依法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税务行政合同是行政合同的一种,是指税务行政主体之间、税务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为保证国家税务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而依法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相似文献   

18.
一、如何理解《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应弄清楚其中的四个问题: 1.什么是“调整”这里所说的“调整”,是法律用语,指法律对某种社会关系及当事人的地位加以规定,并确定这种社会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即按法律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享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义务,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以维护其合法权益,制裁违法行为。 2.什么是平等主体首先,是明确什么是主体。民法所称的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民事法律关  相似文献   

19.
作为广泛存在的特殊主体,"小商人"一直生存在合法与非法的夹缝之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将"小商人"定位为未被现有法律主体所涵盖的特殊商事主体,使其得到特殊立法保护。"小商人"有权利取得合法的商事地位,也有义务承担起适当的义务。在立法与执法上,应对其增添一份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张晶 《人权》2011,(4):38-42
囚犯是监狱的主体,权利与义务构成囚犯在监狱法律关系中的基本要素。^①应该承认的是,在传统思想主导的监狱理论研究中,囚犯的权利一直淹没在“义务先定”、“义务主导”的文化里而长期被忽视、漠视。“在整个监狱史上,罪犯(囚犯)的权利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