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兴国 《求索》2008,(8):83-84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这三大建设相提并论,强调要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战略格局拓展深化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战略格局,“社会建设”的概念也随之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社会建设的命题及其目标指向是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提出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全面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推进公安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要深入解读十七大报告对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公安机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职责和庄严使命;二是要牢回确立改善民生的新要求新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安机关的管理服务机制;三是要紧紧围绕当前改善民生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改善民生中创新公共管理,需重新界定公共管理的宗旨和目标,树立“民本位”公共服务理念.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增加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需以增进社会公平为重点,发挥和完善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主导作用,着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活力,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突破口,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体系,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公共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服务的关注越来越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最佳的管理方式是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通过强化社会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实效。”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现代民政工作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重要时期,深入研究探讨“社会服务”这一概念的深刻涵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基层统战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这些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统战部门的作用,着眼全县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为全面建设“富强、科教、宜居、和谐”的长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改善民生: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根本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长白学刊》2009,(3):39-43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严重影响执政基础的一种新的社会矛盾。“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化解这一矛盾的根本立足点是改善民生。民生是事关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和谐社会构建,甚至政权更替的关键。改善民生,化解“元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必须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执政政绩;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终目标;着力弘扬务实之风,夯实改善民生的根基;与时俱进地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建立改善民生的制度支撑;不断构建为公共服务的共享保障机制,为改善民生提供稳定的社会保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以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在实践中至少取得了三大进展:一是将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改善民生的实施理念和操作性目标,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建设的层次结构;二是在强调民生优先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促使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逐步向全面社会建设阶段过渡;三是将社会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使改善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社会建设的地位进一步明确和提升。这三个方面的新进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未来的社会领域改革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部分内容中,对社会管理的目标、定位、出发点、途径和措施作了明确而深刻的论述.为今后社会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0.
宋光宝 《今日浙江》2012,(17):48-49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这为我省全面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平安浙江”,就要全面总结“平安浙江”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准确把握新的目标和任务,紧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提升“平安浙江”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邓智平 《岭南学刊》2011,(6):114-120
当前全国各地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普遍存在将社会建设“矮化”的现象,认为社会建设就是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就是社会控制和化解社会矛盾。应该将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与具体行动抓手区分开来。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是以社会体制改革为重点,重构新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建设的行动抓手则主要包括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组织、强化基层社区建设、优化社会结构、加强社会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13,(6):F0002-F0002
近年来,青岛市市北区政府注重把社会组织作为服务和改善民生的有效载体,因地制宜加强引导和扶持,各类社会组织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小政府、大社会“格局逐步形成。区政府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原则,不断推出社会组织建设创新举措,探索形成了”三类服务”工作模式、“三级管理”培育模式、“三个提升”党建模式和“三个网络”管理模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组织管理新模式,有效激发了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协商论坛》2014,(8):14-15
近年来,鹿邑县政协在提案工作中,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着力突出提案建议重点,抓好整体工作质量,增强提案办理实效,开创了提案工作新局面,使政协提案在促进民生改善、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统筹推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这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据这一要求和现实民生的实际,迅速改善农村牧区民生势在必行。并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理念,并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报告的独立部分进行了系统阐述,响亮地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彰显了我党执政理念的新调整、执政方式的新变化和执政重点的新转向,标志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下面,我就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谈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6.
《政协天地》2012,(12):4-8
柳红:省民革要认真学习贯彻好中共十八大精神,从福建实际出发,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牢牢把握全面实施“j规划一方案”的历史机遇,围绕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局和事关民生的重点、热点问题,在改善民生、加强生态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有价值、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中共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民生是一个大课题,不仅是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共十七大把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8.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必须以清晰的、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作指导。这就需要在理论上彻底澄清"民生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事情,过去没有民生问题或民生问题解决的很好";"民生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应该解决的事情,不能引入市场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程度越高越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高福利民生"等四大误区,剔除干扰我国民生事业的错误思想观念,从而推动我国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县级基层统战工作,是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的重点。近年来,祁县发挥基层统战工作的优势和作用,着力在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改善民生方面服务社会管理,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依法履行“改善民生,落实民权,促进民利”职能,全面提升民政事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