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文学潮流,它的主潮趋势,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已见端倪。率领这股文学潮流的是鲁迅,面紧随鲁迅,在“五四”现实主义文学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是文学研究会作家群及其代表之一叶圣陶。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受着历史风雨的考验,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小说犹如常青之树,永远流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五四”发轫的现代小说,主要接受国外十八、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其意识内涵主要是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和十九世纪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四、五十年代的当代小说,主要接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六、七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小说的“当代性”更为稀薄和欠缺。1979年“伟大的转折”后的新时期小说,就其意识内涵和艺术品性而论,才是真正的当代小说,才是真正的走向世界的文学。它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学的东渐,拓宽了东方民族的审美视野。西方近现代文学高扬人文精神,淡化情节、渲染情绪和富于诗趣的描写,“促醒”了青年叶圣陶“对于文学的觉悟”。这种“真气扑鼻”的写当下感觉和情绪体验的文学作品,使读者如历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它们“唤起”并不断地增强了青年叶圣陶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的“创作”能力,那高扬的人文精神更启迪了青年叶圣陶沿着“为人生”的创作大道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4.
人道主义是近代欧洲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过进步作用。人道主义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基础,在确立世界进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方面,有着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二十世纪初期,在神州大陆掀起的一场“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狂飚中,人道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起被引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同样的,他的文学论文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我认为以下几点是特别值得称道的。鲜明的旗帜,精湛的议论,是叶圣陶文学论文的显著特色。叶老长期从事文学活动,如果从一九二一年三月在《晨报》发表《文艺谈》算起,他从事文学论文写作已经长达六十余年。他一贯主张“文学是人生的自我表现和批评”。为贯彻他的文学主张,除了自己创作的  相似文献   

6.
西欧近代和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经历着从群体主义、理性主义的人道主义向个体主义、非理性主义的人道主义发展,从人性善转向人性恶,从肯定人生走向否定人生。这个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大力宣扬“人性”,突出强调“理性”,开始转向“个体”,到陷入“非理性”。西欧人文主义文学相当于第一阶段,新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文学相当于第二阶段,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相当于第三阶段,现代主义文学相当于第四阶段。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文学发展到今天,就其实质来看,它已不再是以现实主义这一种创作方法为唯一标志的文学体系了,它包容着请如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样的创作方法。那么,对于一些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我们也不能止于仅仅从现实主义的要求去作解释,而要兼顾到多样性的创作方法所具的共同特征。艺术真实性问题,曾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艺术要表现真实,这是毫无疑问的。诚如杜勃罗留波夫所说:“我们要求文学有一个质,没有这个质,文学就不会有任何价值,这就是真实。”关键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艺术的真实?如何表现这种真实?以往的解释有着两个主要局限:其一是把文学艺术作为一般的意识形态加以考察,而忽视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意识形态的独特的意义,其结果形成了这样的结论:文学根源于现实生活,文学的真实也只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这样的结论固然不能说是错,但这只是一般的命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体现了“真实地反映生活”这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但是,以往我们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基本停留于真实地反映社会外部形态,即人的“外宇宙”上,这不免有些表面化、简单化了,从而影响了我们对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传统的整体把握,也妨碍了我国现实主义理论与创作的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日本比较文学学者铃木修次曾把中日文学的本质差异概括为“风骨”与“悲哀”,可谓一语中的。这种差异同样是中日现代文学的本质差异。纵观中日现代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而日本现代文学总体上呈现主情主义特色,究其因,不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创作被要求表达新中国的现代性诉求。为此“现实主义”被进一步规范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这过程中,“写灵魂”遭到否定,“典型”这一概念被改造。文学的内部因素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异,现实主义作家对“人”的生存状态思考大大弱化,现代性所要求的“人的生成”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11.
宋元小说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它继承了古代说书艺术、魏晋小说和唐代传奇的现实主义传统,直接奠定了明清白话短篇小说的基础。研究小说话本的艺术特点,能够邦助我们了解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演变情况,对今天的文艺创作也能起借鉴作用。宋元时代,说书讲唱艺术中有个专讲“小说”的门类,这个门类的艺人说书用的底本,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实主义大师伦勃朗,一生波澜起伏的人生遭际,对他艺术的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笔者试图分析大师的人生变化,揭示艺术的真谛,对他的人文思想、技法特点及自画像进行艺术剖析。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在谈到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有一句话颇为令人深思,“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发展自然是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事件”。作为一位有着现实主义倾向的现代派作家,贝娄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西方文学界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新认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在当代西方文坛,尽管现代派风靡一时,但斯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等文坛大师所开创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依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文文学的滥觞时期 ( 2 0世纪上半叶 ) ,是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文学时期 ,它既是对中国国内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呼应与反馈 ,又是对海外华文新文学的启蒙与滥觞。最早的海外华文文学实体 ,出现在南洋地区 ,即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地区 ,它对中国文化文学的“移植”及对西方文化文学、居留地文化文学的“嫁接”典型地反映了海外华文文学在文学继承关系方面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艺术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一、民间文学艺术概述在对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法律保护的国家中,大部分采用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worksoffolklore)一词,有一部分国家则用“民间文学艺术”(folklore)一词[1]。我国著作权法使用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一词,但其英译本则为“expressicnoffolklor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76年共同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突尼斯版权示范法》中,民间文学艺术是指“在本国境内由被认定为该国国民的作者或种族集体创作,经世代流传而构成传统文化遗产基本成分之一的一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第十八条)[2]。1982年制定…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乡土学的本质是现实主义学,偏重于学的社会功能,隐含着或直接表现出对社会和化的批判,体现出乡土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社会价值为学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当时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同时与一个熟悉台湾现实生活的本土青年作家群的掘起有关,而“五四”新学的影响在其间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不容低估。70年代台湾乡土学找回了失落多年的现实主义人精神,促成了该地区学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来,随着“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展开,杂文创作以崛起之势空前活跃,特别是由于鲁迅先生独创性的开拓和积极倡导,成为独树一枝的艺苑奇葩。瞿秋白曾预言:“杂感(指杂文——笔者注)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论文的代名词”。唐弢等进一步指出:由于鲁迅的独创性贡献,杂文已冲破传统的文学分类(指“五四”以  相似文献   

18.
滥觞时期的海外华文文学既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在境外最早的文学分支与文学流脉,又开始具备自己独特的人文品格和文学特点.其面对西方文学的姿态,尤其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它不仅像其母体(中国五四新文学)那样,大量吸收借鉴了西方文学的先进经验与艺术养分,而且在吸收借鉴的时效性、前沿性、目的性等方面,都已具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并从中孕育形成了自己新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散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正如鲁迅所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包含着挣扎和战斗。”①散文发展之快,成绩之显著,也是公认的。一九二七年,朱自清在总结“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时说过:“散文的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方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②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维·伊凡诺夫从研究“酒神崇拜”等希腊民间狂欢活动开始 ,探讨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认为希腊戏剧是一种体现着“合唱原则”的宗教活动 ,在此基础上提出“共同性”的理论 ,强调他所提倡的“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及整个现代艺术和文化均应以“共同性”为指归 ,并主张以此克服个人主义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