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指标是测量社会状况,反映社会变迁趋势及变化程度.并组成一定时间序列的统计数字.如何设计和应用社会指标.这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社会指标及在政策制定中的类别社会指标是指综合反映整个社会其中某一方面状况的、彼此具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或一组指标.如: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国家生活质量的指标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欧  相似文献   

2.
叶莹 《天津律师》2006,(2):46-48
法官与律师均为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法治社会中捍卫法律公正、维护社会正义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在一个法治完备的国家.他们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彼此尊重、平等合作、相对独立、互相监督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国家保障民生义务的宪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关注和保障民生,是立宪国家的首要目的与第一要务.就宪法学而言,与民生所涉宪法社会权以及权能的多重面向相对应,国家对民生依次负有尊重、保护和给付义务.同时,依据"宪法一体性"原理,该递进义务的履行与国家权力之分立,互为表里,而彼此制约.实现国家的民生保障义务,必须以人性尊严为根本准则,通过树立宪法意识达致法治观念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行政给付是20世纪之后,随着西方国家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扩张,法律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的产物.目前,赴台大陆居民享有台湾地区行政给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包括社会保险与津贴、社会救助、福利服务、就业安全、社会住宅与营造、健康与医疗照护等内容,但常被实行歧视性差别对待.因此,在两岸合作交流的背景下,只有秉持"先经后政"、"先易后难"的原则,分近程、中程、远程三个阶段的不同模式提高大陆居民在台湾地区的行政给付待遇.可见,海峡两岸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彼此给予对方"国民待遇"应是不可阻止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门打开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追求浪漫的跨国婚姻越来越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折射出了社会的进步,涉外婚姻就像是“润滑剂”,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家庭结成姻亲。双方本着对彼此文化、宗教、语言各个方面的理解,融洽地生活在一起,这对于国与国之间的互通往来以及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法律和道德各具特色,唇齿相依,都是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绝不能不予区别而杂揉并用,更不能彼此取而代之。因为法律自身固有的不可根除的局限性决定了社会调整规范多元的必然性。道德等软规则和法律硬规则的并存和实施才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律和道德的差异性决定了各自作用有限以及互相弥补的必然性。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第一,道德所蕴含的文明层次高于法律,法律是道德的下限;第二,道德的调整的领域广于法律;道德的传播方式缓慢于法律。道德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依然是一种社会整合的基本手段。将道德与法律杂揉并用或者彼此取代,决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7.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组织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饶戈平 《中国法学》2001,(6):126-136
国际社会的组织化是同全球化互为因果、彼此促进的历史进程,其标志即为国际组织的繁衍并活跃于国际事务的所有方面。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作为性质不同的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国际组织法由规范、调整政府间国际组织行为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组成,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重研究国际组织的机构法、程序法及其法律秩序。对国家而言,国际组织是一种现实的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中国应更加重视和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个人本位为民法所倡导,然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是否分别为民法与经济法所拥有,且彼此泾渭分明?至少在三个方面存有疑义:个人本位是否指具体的个人本位?现代民法对自治原则的自我矫正是否表明民法已转而追求社会本位?经济法是社会本位。还是国家本位?  相似文献   

9.
社会契约与人的联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社会契约是一种政治哲学上的理论假设,它声称国家的形成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人们为了自由、安全和幸福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社会成员在行动上彼此互相采取负责的态度,承认国家的权威,国家反过来保障和坚持某些道德原则”。这意味着形成共识的人们达成形成社会共同体的愿望,在此基础上与国家签订契约,作出相互间权利、义务的承诺。必须注意的是,社会契约论虽然可广延于古希腊哲学,然而其成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则始于启蒙时期,尤其是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学说。对于启蒙时代的思想家而言,国家原本是个既在的东西,然而他们却不满足于将国家看作是一个“给定物”并据此进行分析,相反,他们深入到国家内部,分解国家的组成要素,并以之说明国家形成的动因。这是一种全新的由整体向部分还原的解释方法,它意味着在事物的分析中必须“一直深入下  相似文献   

10.
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十八大确立的一项重要目标.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就必须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创新的路径之一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而社会组织的参与和发展建设是社会协同的重要领域.就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社会组织法制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