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昆  李煌明 《思想战线》2005,31(6):87-90
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不仅是儒家中的精神境界问题,而且也是儒家的至乐问题。与道家和佛家相比,儒家的至乐———“孔颜之乐”,既有与其他两家相似之点,也有其相异之处。通过比较儒、释、道三家关于“至乐”观点的同异,可以清楚地认识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是区别儒释道“至乐”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成圣"是儒家的人格理想,"立功"是儒家的人生理想,儒家在"立德""成圣"的基础上形成了双向度的人生价值观。"成圣"的人格理想与"立功"的人生理想是儒家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观。由于气、命的限制,并非每个人都能事遂心愿,因而儒家另一向度的人生价值观转向孔颜之乐。学者往往强调佛、道文化对儒家文化的补充意义,而忽略了孔颜之乐在儒家文化体系中的作用。孔颜之乐恰如其分地解决了儒家人生观的转向问题,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有机文化系统的自身调节功能。二程、朱熹、王守仁、陈白沙等儒学大师正是站在孔颜之乐的立场上,以实理、公心为利器,批判了佛、道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马正应 《求索》2008,(3):173-175
退溪美学,以理气性情论为哲学基础,本于庄敬涵养,通过日用践履,达于“乐”的人生境界。其“乐”的概念是现代术语“美”的代名,纯粹天理之乐与纯粹审美之乐是人生二境界,为气禀之清,是人格美的完成。退溪美学的成立根据,即在于通过身心性情的体验以通天理:以感性的身心体验,体味涵咏,达到“乐”的境界和天理的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凋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对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品行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渭生活情趣,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对生命之乐的一种感知,一种审美感觉上的自足”。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的志趣与爱好,  相似文献   

5.
杨开忠 《世纪行》2007,(6):38-38
《政协章程》是指导规范人民政协工作的一个总纲,我们开展的一切活动都要严格按照《政协章程》有关规定,只有遵守《政协章程》,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发挥好人民政协的作用。紧扣这个总纲,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紧扣这个总纲,就是要把握好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扣这个总纲,就是要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紧扣这个总纲,就是要贯彻“十六字”方针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深入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内涵要义,关键在于厘清和把握以“六个如何始终”为主要表现的难题指向。“六个如何始终”在内容上相互呼应、价值上各有侧重、实践应对上紧密衔接,分别从价值引领、集中统一、本领锻造、永葆精神、自我纠错、生态涵养六个维度来明确“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内涵。新征程上有效应对“大党独有难题”,需在准确把握“六个如何始终”的内涵与指向的基础上,相应地提出学理认识与致思理路,从而逐步趋近并最终实现“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目标。  相似文献   

7.
读罢《生存进行曲》,激动不已。石家庄市胶印厂在京津冀万余家印刷单位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中,把握机遇,顽强拼搏,生产连登三个台阶,成了民政系统的盈利大户,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争气歌。生存进行曲所以感人,是因为这个厂的领导班子有一个“情”字。从“班长”到一班人,视残疾工人如父母、似同胞,先残疾人之忧而忧,后残疾人之乐而乐,宁苦自己和妻)L老小,不苦残疾的兄弟姐妹,为他们呕心沥血,拼命工作,只有全厂职工人人生活得好,自己才能无悔无憾。这种精神值得歌之。生存进行曲所以响亮,是因为这个厂的领导班子有一个“争”…  相似文献   

8.
雷永强 《前沿》2011,(16):10-14
乐教在先秦为儒家所重,其与《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六经。“广博易良”四字从动机论、知识论、方法论以及价值论四个维度切实、全面地体现了儒家乐教的内在特征。“广”即“广其志意”,表现了先秦儒家乐教的“尚志”趣向;“博”即“博学于文”,展示出儒家乐教的致知进路;“易”,取之于“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表现了先秦儒家乐教的教化之方;“良者,善也”,它真实地反映了儒家乐教以“成德”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福建省平和县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力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菩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着力机制体制创新,增强发展后劲,努力开创城乡社会福利事业新局面。截止目前,平和县先后建设了1所县级社会福利中心,10所乡镇敬老院,11所村级幸福园,床位1200张。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七一”讲话中,在讲到“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根本因素”时,引用了一段古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此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引用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七律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两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温总理  相似文献   

11.
有幸,在繁忙的采编之余,觅得几日空闲,与杂志社同仁到福州一游。被现代生活节奏所压抑的灵与肉,一旦走近那些未曾去过的人间胜地,在青山绿水之间“养眼”、“洗肺”、“乐胃”、“舒心”,得到的是极大的抚慰、享受和满足。  相似文献   

1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唯一宗旨。早在1944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同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卫团为追悼张思德所作的讲演中,把“为人民服务”明确为对我党我军和一切革命同志的普遍要求.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又把“为人民服务”上升到我党我军唯一宗旨的高度.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党的七大正式把“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了党章的总纲,指出它是每个共产党人一切…  相似文献   

13.
汪琦  王炎琪 《求索》2010,(6):92-93,67
中华民族"和"之乐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在先秦奠定,汉魏晋唐对"和"之乐的着力继承与发展,宋元明清"和"之乐与"礼德"得到了有机融合。"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静脉,"和"之乐彰显了东方人特有的气质和魅力。  相似文献   

14.
能力十议     
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价值了:不仅物质与精神的生产需要能力,而且物质与精神的享受也需要能力,甚至连人们追求的快乐或身心愉悦的“笑”,也需要能力。能力,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成为了一个人们追求的议题.以至有人提出了“能力本位”说。  相似文献   

15.
庄子把乐看作是体悟“道”而产生的审美愉悦。道是无为的,因而,观照道而产生的愉悦(乐)也是无为的。所谓“至乐无乐”,并非说不要快乐,而是说不要世俗的那种片面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快乐。在庄子看来,乐的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的超功利性;他注重乐和真的关系,强调“悟真而乐”,以求在“安时处顺”或“随变任化”的过程中达到主体(自我)心性的畅达、宁静和圆满,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庄子的“自适其适”,也就是自得其乐,这既是一种审美意识,更是一种人格理想。与儒家那种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不同,庄子乐论表现出对个体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象征着中华民族早熟性格,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写稿五乐     
大千世弄,五彩缤纷,芸芸众生,爱好各异。前人爱仕途之辉煌,有人爱金钱之迷人,有人羡登山临水之洒脱,有人恋草地轻舟之宁静,吾独爱”秃笔一支,清茶一杯”之写稿。写稿之乐有五:一日采访之乐。采访时,或一人“天马行空”,或三两人结伴而行。采访中,与对方平坐平起,坦诚交谈。访“公仆”无高攀之嫌,问村野无凌人傲气。见先进,近来者赤;睹丑恶,引以为戒。二日写稿之乐。每当夜阑更深之时,正襟危坐之案前,灯明心静,展纸挥笔。顿时,一推散珠经吾穿线成项链,一块布料由吾妙哉成衣裙,岂非创造之乐哉?虽是那笔尖啃纸“沙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立党强国之魂。要回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真理与道义的制高点”,并回应“马克思主义无用论”或学界加诸马克思主义身上的有违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各种评价,就必须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理论对其他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超越。基于真理与价值是两个人类把握世界的最基本维度,真理力量与道义力量的内在统一才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同于和超越于其他意识形态理论的根本点与本质特征。唯物史观具有其他任何理论都无可匹敌的解释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效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集中表现;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基于此的集体主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道义力量的集中展现。马克思主义所独有的实践精神和品质是其始终能够站在真理性与道义性制高点上的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18.
铭记引路人     
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这恐怕是所有读书人的同感。读书之乐得于心而寓于书,是读者与作者两颗心灵的碰撞。读书给你提供了一个“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空间,故读书之乐是旷久的精神欢娱,有着独特的美学意境。好书当前,你的心头就会涌起一种恬静的美感,淡淡的、袅袅的,如茶杯中那沁人的香气,笼着你的全身,润着你的肌肤,慰帖着你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匡勇胜  吴新颖 《求索》2013,(10):122-124
先秦儒家乐教思想既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教育,更是一种人格教育和政治教育,儒家将乐教当作是促进个体人格的和谐、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途径。儒家认为,那些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和”的精神的“德音”,对培养和谐人格、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实现“天人合一”发挥积极的功能。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先进文化。就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个精神支撑。所以。研究和弘扬儒家的乐教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冯俊 《党建研究》2023,(7):58-6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是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途径。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