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士的西贝——捷吉牧场建议把叫作的磺胺氯吡嗪,用于治疗禽病和预防由阿赛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ma)、巨艾美耳球虫(E.maxima)、波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鸡艾美耳球虫(E.tenella)和E.necatrix所引起的球虫病。本药是一种含有30%磺胺氯吡嗪钠盐的白色粉末,易溶于水。1克药溶解在1立升水中,使用3天,在必要时,间隔3天再重复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西藏部分地区牦牛球虫感染情况和流行现状,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从西藏林芝、山南和日喀则地区内放牧牦牛群随机采集的239份新鲜粪便样品进行球虫检测。结果显示:3个地区牦牛的艾美耳球虫总感染率为43.93%(105/239),共检测出11种艾美耳球虫,分别为邱氏艾美耳球虫25.94%(62/239)、椭圆艾美耳球虫15.48%(37/239)、柱状艾美耳球虫11.30%(27/239)、阿拉巴艾美耳球虫10.88%(26/239)、亚球形艾美耳球虫7.95%(19/239)、牛艾美耳球虫7.53%(18/239)、加拿大艾美耳球虫5.86%(14/239)、皮利他艾美耳球虫5.44%(13/239)、奥博艾美耳球虫3.35%(8/239)、拨克郎艾美耳球虫1.26%(3/239)和巴西艾美耳球虫1.26%(3/239),其中邱氏艾美耳球虫和椭圆艾美耳球虫为优势虫种。此外,牦牛球虫单感染率为18.41%(44/239),混合感染率为25.52%(61/239),其中以2种球虫的混合感染率最高,感染率为11.30%,混合感染3、4、5、6和7种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9.21%、0、3.35%、0.84%和0.84%。调查结果表明:西藏部分地区牦牛球虫病流行较为严重,应加强本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3.
自1974年拉沙里菌素(Lasalocid)问世至1983年盐霉素(Salinomycin)研制成功,这十年间,新抗球虫药的研制速度大大减慢。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一些制药公司又开展新产品的开发,如Narasin、Toltrazuril、Mardura-micin。其中比利时杨森公司(Janssen)合成的R64433(Diclazuril),1ppm剂量,即具有广谱活性,且比较安全。目前已在南非投入市场。国内的抗球虫药物多为引进仿制,但因一些地区使用不当,致使许多药物寿命缩短,效果降低,影响生产。为开发利用新药,以适应养鸡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进行了R64433与速丹防治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病的疗效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猪球虫很普遍,但是国内关于猪球虫种类、感染情况等尚未见有系统的调查报告。1985年4~10月,我们调查了云南省9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的猪共523头,检查出11种球虫卵囊,其中8种为艾美耳球虫(Eimeria);2种为等孢球虫(Isospora);1种为泰泽球虫(Tyzzeria)。猪球虫总的感染率为84.3%。 材料与方法 (一)取粪 6月龄以下的猪直肠采粪,分别盛入洁净的瓶内。  相似文献   

5.
我们受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Janssen Phar-maceutica)的委托,对该公司最近研制的杀球灵进行抗柔嫩艾美耳球虫效力试验,并进一步确定本品对中国北京白鸡的柔嫩艾美耳球虫虫株的抗球虫效果。(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药物:(1)杀球灵(Diclazuril):由比利时杨森公司提供,使用浓度为1ppm。(2)莫能菌素(Monensin):由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提供,使用浓度为110ppm。(3)氨丙啉(Amprolium):系上海第二药厂生产,使用浓度为125ppm。  相似文献   

6.
鸡球虫病是危害鸡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特别是由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引起的鸡盲肠球虫病危害最大,严重感染时,死亡率最高达80%以上,可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兔球虫病对养兔业的危害十分严重,据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的报道,兔群的平均感染率在90%以上,病兔的死亡率可高达60%。Fitzge-rald(1973)报道,用莫能菌素0.005%~0.02%剂量可有效地控制兔肝球虫病和肠球虫病,但对兔体增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Gwyther(1976)用0.004%和0.002%剂量或高剂量均能控制兔球虫病。殷佩云等(1987)报道,莫能菌素10~150ppm对斯氏艾美耳球虫有显著的预防效果,40~150ppm可完全控制肝球虫病。Peeters等(1983)报道,50ppm和75ppm盐霉素可完全控制斯氏艾美耳球虫病。殷佩云等(1988)报道,25~100ppm盐霉素对人工感染的斯氏艾美耳球虫病无显著的预防效果。据比利时杨森公司介绍(1989),杀球灵(Diclazuril)对兔球虫病有疗效。为了验证上述3种药物对兔肝球虫病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本次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8.
1983年4~9月间在江苏省邗江县六圩公社顺江、马桥两个大队和西湖公社金圩大队先后发现三群鹅爆发球虫病。本报告重点研究这三群鹅爆发球虫病的球虫种类。经卵囊分离、培养、量度、详细观察、摄影等,鉴定为两属4种:鹅艾美耳球虫E.anseris,有毒艾美耳球虫E. nocens,多斑艾美耳球虫E. stigmosa和稍小太泽球虫Tyzzeria Parvula,其中艾美耳属三种,太泽属1种。经统计100枚卵囊,各占的比例鹅艾美耳球虫43%,有毒艾美耳球虫44%,多斑艾美耳球虫10%,稍小太泽球虫3%。前三种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9.
Fitzgerald(1973)和Gwyther(1976)都报道过莫能霉素(Monensin)能控制兔的球虫病;殷佩云等(1986)用10~150ppm的莫能霉素试验预防该病,获得显著效果。本试验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观察该药对斯氏艾美耳球虫的确切疗效,及本药对该球虫内生发育各阶段的抑制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无球虫寄生的健康大耳白兔,40~60日龄,共40只。 2.试验药物:莫能霉素(含量95~98%),由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教研组提供。 3.试验方法:试验分两组,每组20只兔。两组同时人工感染斯氏艾美耳球虫。一组从  相似文献   

10.
在培养细胞里培养了鸡艾美耳球虫、波氏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观察了它们的生长形态和培养条件。已获得的结果摘要如下。 (一)脆弱艾美耳球虫在用孢子体接种的细胞培养中发育成卵囊,波氏艾美耳球虫发育到成熟的第二代裂殖体。没有发现处于生长期的堆型艾美耳球虫。 (二)在培养脆弱艾美耳球虫第二世代裂殖体时,只有少数裂殖子侵入培养细胞,不过没观察到进一步的发育。 (三)裂殖体区分为三种形态学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裂殖体跟在活体里发现的形态一样。第二种类型裂殖体的细胞质分裂成大小不一的团块。每一团块包含一个或较多的细胞核。第三种类型裂殖体同细胞里的孢子体相似,尽管它们在量度上比后者明显大些。它们有一个折光体,一个大细胞核和丰满的细胞质。 (四)在裂殖子形成过程中看到三种不同的方法。裂殖子是由第一种类型的裂殖体,第二种类型裂殖体的球形体和第三种类型裂殖体的球状物的表面分裂而形成的。 (五)在试管里培养脆弱艾美耳球虫的最适条件在于应用鸡肾细胞和含有0.2%酵母浸出物的No.199培养基,并置40℃培养。当应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和把培养物保存在Eagle's最小必需量培养基里并在40℃孵育波氏艾美耳球虫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1×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孢子化卵囊感染10日龄AA肉鸡,于感染后第24、48及72小时分离鸡盲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ELs)。提取鸡盲肠IELs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17的表达动态;然后用FITC标记的抗鸡CD4单抗和PE标记的抗小鼠IL-17单抗作为抗体对盲肠IELs进行荧光抗体染色,再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了表达IL-17的CD4+盲肠IELs在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后的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鸡在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能够显著上调IL-17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在球虫感染后表达IL-17的CD4+细胞数量显著上升。这些结果表明,IL-17参与了宿主抵抗球虫感染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上海地区乳牛球虫感染的季节变化情况,对上海地区3个牧场乳牛抽样直肠采集粪便,检查了718头乳牛粪样。结果,查出球虫阳性牛269头,平均感染率为37.46%,其中1月龄以内牛的感染率为33.89%,1~12月龄牛的感染率为42.33%,12月龄以上牛的感染率为25.95%。平均感染率最高的4月份为44.44%,最低的8月份为28.57%。3个牧场球虫阳性牛的感染强度(OPG值)为0~169 000个,平均OPG值为9 477个,其中1月龄以内牛的OPG值为8 270个,1~12月龄牛的OPG值为4 318个,12月龄以上牛的OPG值为145个。调查发现了6种球虫,分别是牛艾美球虫(Eimeria bovis)、椭圆艾美球虫(E.ellipsoidalis)、邱氏艾美球虫(E.zurnii)、怀俄明艾美球虫(E.wyomingensis)、柱状艾美球虫(E.cylindri-ca)、亚球形艾美球虫(E.subspherica)。结果表明,2005年上海地区乳牛球虫感染率无明显季节差异,12月龄内乳牛的球虫感染率与感染强度均明显高于12月龄以上乳牛,乳牛球虫的优势虫种为牛艾美球虫、椭圆艾美球虫、邱氏艾美球虫。  相似文献   

13.
国内左仰贤(1981)、殷佩云等(1982)和符敖齐等(1989)对家鸭球虫种类进行过调查和研究,1986年6~9月,我们调查了云南省12个地、州、市的17个县、市的505只家鸭,鉴定出3属7种球虫,其中泰泽属(Tyzzeria)1种;温扬属(Wenyonella)2种;艾美属(Eimeria)4种。云南省鸭球虫总的感染率为60.0%。有致病种寄生。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5种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拉沙里菌素(Lasalocid)、盐霉素(Salinomycin)、马杜拉霉素(Maduramicin)、那拉霉素(Narasin)和莫能菌素(Monensin)对广东一些鸡场常见的柔嫩艾美球虫(Eimeria tenella)、巨型艾美球虫(E.maxima)、堆型艾美球虫(E.acervulina)和毒害艾美球虫(E.necatrix)不同感染量的作用效果.结果,拉沙里菌素(90 mg/kg)、盐霉素(60 mg/kg)、马杜拉霉素(50 mg/kg)、那拉霉素(70 mg/kg)、莫能菌素(100 mg/kg)拌料饲喂组和感染不用药组对毒害艾美球虫的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94.0、184.6、181.9、173.3、167.2和125.7;对巨型艾美球虫的ACI分别为199.5、149.3、152.0、172.9、141.2和99.1;对堆型艾美球虫的ACI分别为165.1、173.1、150.1、156.8、149.4和105.2;对柔嫩艾美球虫的ACI分别为165.2、75.1、85.0、137.6、83.1和102.6.即拉沙里菌素对柔嫩艾美球虫、毒害艾美球虫和巨型艾美球虫的效果比其它4种药要好,拉沙里菌素对堆型艾美球虫的效果比盐霉素低,但比马杜拉霉素、莫能菌素、那拉霉素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科学家证实,球虫不仅与其他寄生虫之间相互影响,而且与细菌、病毒同时感染也发生相互影响。本文仅就此问题作一概述。 (一)球虫与其他寄生虫之间相互影响 1.与线虫同时感染相互影响:Davis等(1959)首先报道了改良杂交乳牛艾美耳属(Eimeria spp.)6种球虫与斑点古柏线虫(Cooperia punctals)混合感染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其实验中,球虫、线虫混合感染牛比单一感染牛出现更明显的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  相似文献   

16.
将18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毒害艾美球虫(Eimeria necatrix)初次感染组、二次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间接ELISA及细胞培养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法对相关免疫学指标进行了检测,以研究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对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雏鸡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对ConA或PMA的增殖反应和血清IgG、IgM、IgA免疫球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感染毒害艾美球虫的对照组雏鸡。证实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雏鸡外周血液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应用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比较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系及其母株孢子化卵囊的11种抗原基因的表达情况。提取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系及其母株孢子化卵囊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在GenBank中查找堆型艾美耳球虫11种抗原基因并设计相应引物,进行荧光定量qRT-PCR扩增,用熔解曲线、扩增曲线和循环阈值(Ct值)的变化等比较分析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系及其母株的不同基因的扩增特异性和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1种抗原基因得到表达;与疫苗母株相比,早熟致弱的疫苗株大部分抗原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其中HSP70基因表达量下降明显。结果表明,早熟系毒力的减弱可能与某些抗原基因表达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对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温度、湿度、不同的理化因素处理给予球虫卵囊的影响做了大量试验,但磁场对球虫卵囊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初步探讨了恒磁场对于家兔球虫卵囊发育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兔球虫卵囊:取自本所兔球虫病课题组第86-5-26号试验兔大肠内容物,以饱和盐水漂浮法富集卵囊显微镜下检查,含有四类球虫,即中型艾美耳球虫、小型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新兔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柔嫩艾美球虫不同毒力株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基因与球虫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柔嫩艾美球虫3个不同毒力株的cox1序列,并与GenBank上登录的鸡柔嫩艾美球虫、巨型艾美球虫、毒害艾美球虫和堆形艾美球虫虫株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每个虫株都获得659 bp的cox1部分有效序列(pcox1).柔嫩艾美球虫不同虫株的pcox1序列完全相同,但与其他种的艾美球虫相应的pcox1序列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表明柔嫩艾美球虫的cox1序列可作为艾美球虫不同种虫株之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20.
鹅多斑艾美球虫生活史及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10只10日龄雏鹅分别经口接种2.0×105~6.5×105个多斑艾美球虫(Eimeria stig-mosa)孢子化卵囊,在接种后48~180 h分期剖杀,对多斑艾美球虫的生活史和致病性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在内生性发育过程中,多斑艾美球虫可能仅有1个世代的裂殖生殖阶段,每个裂殖体含3~5个裂殖子。在感染后第108 h左右,多斑艾美球虫完成裂殖生殖并进入配子生殖阶段。所有内生殖阶段均在肠上皮细胞核内发育。潜隐期为4.5 d,显露期为4 d。25℃下卵囊孢子化时间为36~48 h。多斑艾美球虫主要寄生于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绒毛中部到顶部的上皮细胞中,引起轻微病变。感染鹅仅出现轻度拉稀,未发生死亡。结果表明,多斑艾美球虫对家鹅致病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