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行政征用权与公民财产权的界限——公共利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行政征用必须限定在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范围内。必须明确公共利益的含义 ,从受益对象数量、征用效益等几个方面来构建行政征用中衡量公共利益的标准 ,反思行政征用中的一些界线问题 ,完善我国的行政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梁韬 《法制与社会》2011,(3):173-174
行政征用补偿则是指行政主体的合法行政征用行为使被征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特别损害,由国家承担的补偿责任的制度。本文试通过从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发轫入手,浅析我国目前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行政征用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但是由于政府行政征用权缺乏控制、行政相对人的弱势地位以及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我们应当控制政府的行政征用权,合理界定公共利益,完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来进行调试。  相似文献   

4.
美国行政征用补偿市场价值计算方法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行政征收征用中,补偿的计算方法直接涉及被征用人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行政征用的补偿中,市场价值常用计算方法、市场价值计算的时间、限定继承和非限定继承不动产权益的价值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影响被征用财产市场价值的因素,对我国的实践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华 《行政与法》2004,(7):87-88
行政征用中行政相对人权益保护的问题,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比较多的问题。本文从行政征用制度建立 的理论基础、行政征用制度在保护相对人方面的不足与缺陷之处进行分析,力图使行政征用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 成一种全新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行政征收征用制度有缺失。本文研究、总结了行政征收征用的概念,客观分析行政征收征用与行政补偿的联系,建议完善我国行政征收征用补偿立法内容,构建我国行政征收征用补偿原则。从而实现行政执法的目的,推动法治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征用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以强制的方式取得相对人财产权及劳务并给予适当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本文立足于我国行政征用立法的现状,分析行政征用立法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8.
柯梅森 《政法学刊》2003,20(4):13-15
行政征用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非国家所有的财物进行强制征购使用以及对有关劳务进行征用的法律行为。对行政征用作不同的划分有利于行政征用的正确实施。行政征用的程序目前立法尚未完善,应坚持符合公共利益原则、减少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和合理、适当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9.
伴随经济转型期的发展,拆迁、征地等众多行政征用补偿纠纷将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博弈演绎的淋漓尽致,当公权触及私权,如何进行合理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设计以实现公权控制和私权保护之间的价值平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阐释了行政征用补偿的理论基础,由实证引出我国现行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了行政征用补偿的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征收、征用现象日益增多,面对这种公权力对私权利的强烈干涉甚至是侵犯,公权力拥有者努力通过行政补偿的方式减少此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本文试对行政补偿,以及这种制度在我国土地征收、征用领域中出现的问题、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刘华俊 《行政与法》2010,(10):95-99
按照行为发生时所处的社会事态不同,行政征用行为可分为一般行政征用行为、限时行政征用行为和紧急行政征用行为。不同种类的行政征用行为应适用不同的行政征用程序,笔者以三种行为的不同特征为基础创造性的构建了不同种类行政征用行为所对应的行政征用程序。  相似文献   

12.
徐键 《行政法学研究》2009,(2):75-81,126
公共建设是现代行政结构下行政任务的基本构成。城市化背景下,公共建设任务的扩张以及行政任务的多元化,使行政主体难以独自达成庞杂的公共建设任务。规制性征收是通过城市规划将公共建设任务从行政主体转移至私的土地利用主体的法律机制。规制性征收的社会正义性基础在于引导土地利用迈向公平与正义。这种替代性的公共建设模式面临诸多法律问题,因而需要从多维的视角审视其制度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征地领域的纠纷日益增多,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由于我国司法救济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因而凸显出行政救济机制的重要性。目前构成我国行政解决机制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信访等制度的设计还存在法律效力和程序保障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完善各种行政救济途径、构建科学的行政救济体系,建立行政救济机制与其他救济机制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行政解决机制在我国农村土地征收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征收纠纷的解决要以现有法律资源为根本途径。而在现有的法律规定中,最适于解决农村土地征收纠纷的就是行政复议。但现行行政复议法所规定的行政复议却不被农民所看好,因为其存在的缺陷使得它不能很好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这些缺陷包括:对行政复议的定性错误,规定复议机关可以成为被告,复议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等。为此,应对现行行政复议法进行修改或在土地管理法中对行政复议作出特别规定,使得复议机关在作出改变土地征收行为的复议决定、农民向法院起诉时,被告仍然是原决定征收的机关而不是复议机关。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收审批的正当程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国乾 《法学研究》2012,(4):126-137
程序正当是土地征收理应遵循的原则,实践中的改革已使报批前的准备阶段包含正当程序要素,然而公告之前的征收审批是否也应遵循该原则却有争议。征收审批内部程序运作的技术性设置不能改变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属性,而其在实质上还具有对土地权利变动进行裁决的功能。征收审批的行为属性和功能属性理论上均要求引入正当程序。现行征收审批是由申请机关单方主宰信息的封闭决策过程,这导致审批机关缺乏第三方信息对报批材料进行验证。提高审批实效的要求呼唤引入正当程序作为信息传导机制。审批机关可利用拟被征收人表达异议或抗辩的信息弥补无法观测到申请机关行为的局限,增强对报批材料的核实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延荣  张岩 《法学杂志》2012,33(4):46-51
土地征收行政复议案件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作为申请人的土地权利人的情况比较复杂,导致复议案件中申请人资格的认定有一定难度。在具体的复议案件中,申请人的认定除依据一般标准外,还应考虑申请人提起复议所针对的具体行政行为,视不同具体行政行为来判定申请人是否适格,可以减轻申请人认定的难度,对于提高土地征收行政复议案件审查的效率、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公用征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用征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手段取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 ,并给予其公平补偿的行政行为 ,包括三个适法性条件 :其一为合法性 ,即公用征收必须依据法律规定、有法律授权方能进行 ;其二为目的性 ,即公用征收必须应公共利益之需而为之 ;其三为公平补偿 ,即公用征收必须事先予以公平补偿  相似文献   

18.
探讨土地征收中物权制度的弊端和对策。主要弊端是政府职能错位、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边界模糊、土地征收程序不合理、利益分配和费用补偿不合理。主要对策是开放土地一级市场、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征收程序、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费用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吕点点 《法学杂志》2020,(5):131-140
国际能源投资中的征收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之一,特许权在能源投资中所处地位异常重要。对比其他条约下能源特许权征收实践可以发现,《能源宪章条约》征收规则在合法性的判断上与其他条约大体相同,都采用了公共利益目的、非歧视性措施、正当法律程序、补偿措施作为认定标准。但《能源宪章条约》对直接征收与间接征收的区分是模糊的,对特许权撤销行为的认定标准是缺失的。我国作为《能源宪章条约》的观察国,应该签署加入条约并参与修订,以便更好地保护我国国际能源双向投资中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陈国栋 《时代法学》2012,10(4):27-37
为确保城市房屋征收过程中被征收方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合理的保护,必须辅之以完善的行政诉讼类型制度,然而,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并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为此,有必要以美国学者霍菲尔德法律关系学说为工具,对征收过程中的各种法律关系以及被征收方各种权益进行精确界分,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诉讼类型。根据征收阶段的不同,在征收过程中政府与被征收人、被拆迁人之间实际存在着征收决定阶段的权力与责任关系,补偿阶段的原生性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以及拆迁阶段的次生性的赔偿法律关系。为此,需要配套以相应的撤销诉讼、给付诉讼以及行政赔偿诉讼类型和相应的审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