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直接性来说,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是人对自然控制的无反思状态造成的。而人与人的“我与它”式的功利性关系在文化深层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它们都根植于“现代性断裂”的文化危机。只有在现代与传统互镜的基础上,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信念,建立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的共同体,才能够缓解生态危机给人类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尤西林 《新东方》2001,10(1):5-6
精神系统的解体是现代精神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又是精神生态危机含义之一。精神生态是现代化条件下的心性结构的现代性危机,现代化的自然生态危机与现代性的精神生态危机互为因果表里。公共系统的意义认同危机与无人称的现代人批量复制,二者构成了一个现代化悖论。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它们对生态危机应负原罪责任;而技术异化和消费异化只是生态危机的替罪的羔羊。由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我们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洪彬 《人民论坛》2013,(8):212-213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摆脱生态危机的基础,资本主义制度是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依靠具有“生态意识”的人民大众力量才能摆脱生态危机,摆脱生态危机还应具有全球图景。中国可借鉴其中合理的主张,正确处理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全球范围内摆脱生态危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董艾辉 《求索》2007,(10):60-6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被破坏而导致的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严峻。从文化角度的考量,中国文化的内在张力超出了自然承载能力;中国文化的外在异化导致生态危机的形成;中国文化的整合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探析生态危机中人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文娟  李建珊 《前沿》2011,(5):181-184
在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中,人类逐渐意识到自身才是这场危机的真正主导者。主体性的过度膨胀,成为生态危机的诱因;传统价值观对自然的漠视,成为生态危机的内在因素;人的外化器官——科学技术的强势,成为生态危机的助力。只有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念,确立自己的有限主体性,并恰当运用科学技术,寻求人的全面发展,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才能彻底解决当前所遇到的生态难题。  相似文献   

7.
从已经和将要遭遇的生态危机出发,本文着重思考的是:(1)人在经济上的恶噬性,乃诱发生态危机的因由之一;(2)人在文化上的自大性,乃诱发生态危机的因由之二;(3)人在政治上的贪权性,乃诱发生态危机的因由之三。从避免大的危机着想,必须重塑社会与人的文明理念:既要占有自然,又要补偿自然;坚持占有与补偿同一的原则,推动知识经济彻底转变到生态经济的发展轨道上来,在根治人的社会劣根性的基础上,整合历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之结果,以开启一个全人类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从已经和将要遭遇的生态危机出发,本文着重思考的是(1)人在经济上的恶噬性,乃诱发生态危机的因由之一;(2)人在文化上的自大性,乃诱发生态危机的因由之二;(3)人在政治上的贪权性,乃诱发生态危机的因由之三.从避免大的危机着想,必须重塑社会与人的文明理念既要占有自然,又要补偿自然;坚持占有与补偿同一的原则,推动知识经济彻底转变到生态经济的发展轨道上来,在根治人的社会劣根性的基础上,整合历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之结果,以开启一个全人类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9.
超越危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殊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宣 《学习与实践》2006,(11):15-22
伴随中国剧烈的社会转型,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包括人与自然、人自身心灵、人与人、人与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执政党与广大群众的矛盾和冲突,相应地产生了生态危机、精神危机、整合危机、社会危机、发展危机和合法性危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消除这些潜在的危机,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王文兵 《思想战线》2011,37(2):94-100
现代化运动在创造其辉煌的现代性成果的历史进程中,不仅造成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种族与种族、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剧烈冲突,而且造成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严重冲突,导致了日益广泛深重的社会危机、文明危机和生态危机。现代化运动的内在矛盾和双重性质及其特定历史形式所导致的现代性危机和世界性冲突,迫使各民族文化走上自觉自新之路,从民族文化自觉提升到人类文化自觉,通过"叩其两端而问"的平衡智慧,寻找人类和平共处、共存共荣的基本逻辑。人类文化自觉就是关于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命运思考,要求我们超越乐观与悲观的极端情绪而正视现代性问题及其全球化后果的严峻挑战,冷静反思历史,积极筹划人类文化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从金融危机看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存在三个方面的内在矛盾: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剩余价值,由此造成了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全球垄断资本主义不仅造成了人的异化,而且造成了人与环境的异化,造成了全球生态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矛盾。要解决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文化危机和生态危机,就必须根本改造资本主义制度而代之以新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型的更合理的高级社会形态取而代之创造了条件。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为此作了很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12.
高亚春 《前沿》2013,(3):171-172,17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并且直接引向了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最终将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提出走向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论威廉·莱斯的控制自然思想及其理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水华 《前沿》2009,(10):49-52
莱斯认为自然危机的根源在于控制自然的观念;控制自然的 实质在于控制人;科学技术已成为控制自然乃至控制人的工具;只有依靠伦理和道德的进步才是解决自然危机的根本出路。莱斯的控制自然思想对人类解决生态危机具有一定启示,但其控制自然的思想存在着理论上困境。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危机及非正义和扭曲的文化价值观是造成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指出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最终消除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生态危机根源批判的观点和主张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合理评析。  相似文献   

15.
张春玲 《理论月刊》2015,(1):165-169
在现代性语境下理解生态问题,资本逻辑是罪魁祸首,负有不可推卸的原罪责任。资本逻辑作为一种客观强制力量,通过生产扩张和消费扩张及其相互作用不断地向自然资源索取,使生态问题日益凸显。资本逻辑催生的异化劳动导致了劳动的生态异化,引起了异化消费,激化了生态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世界市场的拓展,将生态危机转嫁和输出到发展中国家,使生态问题殖民化。所以,生态问题实质上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制度造成的。生态危机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和制度危机。  相似文献   

16.
韩凤荣 《长白学刊》2011,(4):146-149
刹激消资、负债消费曾经被认为是治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良药,由此衍生出西方社会的消费主义、现实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与此相连的透支文化.金融危机表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消费文化、借货文化、透支未来已经陷入深刻危机,这一危机实质上是西方人存在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危机.与此相反,中国在危机中的表现展现了中国节俭、勤劳文化的时代魅力和意...  相似文献   

17.
面对自然与精神的技术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生态危机来自社会生态危机,正是有了“文明”,自然生态危机才有实现的可能。我们在寻求救治生态危机时恰恰用“文明”作为救治“手段”,表明人们的思维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中。人文精神靠技术理性辨证地发展;技术理性在人文精神中物化、异化,目的、手段及其功利主其要素。自然技术化、社会技术化、人性技术化正是地球人类全面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表现。  相似文献   

18.
“阅读危机”背后所折射的信仰危机、道德危机、情感危机和精神危机,一言以蔽之:人文生态危机。要使读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领导的以身作则和政策导向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初美国一本专门从事中国研究的杂志说:“在中国面临的各种危机中,最核心的危机(the core crisis)是自性危机(identity crisis)”,这个identity crisis其实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认同危机”。作为中国面临的核心危机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话题,本文以“北大清华十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为契机,谈一下消费文化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权利与生态文化——走出生态文化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生态文化的认识至少存在三种误区:1、将生态主义等同于环境保护主义,没有弄清楚环境主义与生态主义的根本区别;2、认为生态文化自古就存在.未认识到生态思想与主体性-权利理念的关联,忽略了生态文化的现代化和后现代性;3、把生态文化领受为环境危机的产物,不懂得对生态灾难的危机意识源于生态主义立场,因而颠倒了危机和生态文化的因果关系.当代环境保护运动之所以收效甚微,就是因为环境保护理念本身是反生态的.如果人类不超越环境保护理念,那么,生态危机就不可能真正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